广东普宁旧县治洪阳城南门内有地名前杉厂者,该处地方有方氏公厅四点金一座,四周有护厝围护,设外门楼,门楼内墙立有清光绪十五年(1889)普宁县令山西进士崔增瑞所示谕之文正公产业权属及使用流转办法等相关章程的告示碑,该碑高155公分,宽70公分,碑额镌刻奉县主崔太爷示,碑文刻字699个,字口至今完好,整体品相甚佳。
文正公产业章程告示碑是一块官府备案公示碑,其内容丰富,交代了勒石立碑示谕的来龙去脉,重点讲述了方氏文正公所遗相关的围仔祠、祠前池塘、祠左右四条巷包厝、前杉厂厝屋、和料宫后田产、东门外市场铺面等等几处产业之权属、使用与流转办法、所收租金用法等等情况,按章列明,条理清晰。当然也少不了官府示碑的关键词内容,即违规者将按法究治的提醒。示碑章程中,有一议甚有意思,耐人寻味,其讲上代四祖有和料宫(今鸣岗圣王古庙)后粮质田一亩二分,交由文正公派孙管耕完课,其田租钱用于祥叔公年节忌祭之用,且申明永为祥叔公祭祀之产业,作永远之举。此处侄孙辈念记叔公祭祀之事,古人所云“外甥有钱不识舅,侄子再穷也祭叔”,跃然纸上,动人莫名。
欽加同知銜特授普甯縣正堂加十級紀錄十次崔 為給示泐石俾資遵守以垂永遠事 現據在城方族房長方家富、方家強、方家彬、方昌期、方修愛、方修長、方修鉉、方修輔、方修財、方書察,遣抱方順聯名呈稱:伊等文正公遺有圍仔空地一片,送與上代四祖盖造祠宇,其祠前池一口,係文正公己業,派孫自管,两旁灰巷四條,創建厝包,左畔二條為文正公己業,伊等派孫自建,議定不許后代派孫分散,其右畔二條讓與上代四祖開房之后柵、西門、古分房派孫創造,每間每年計納文正公地租俴一百文。又創南門內前杉廠厝屋一圍,四鄰隔別分明,全是派孫同居,盡職報本,今已創造落成,毫無什住。誠恐年代久湮,裔孫人等不週,或因房分不均,或私相承受,或盜賣他人混雜,致滋后患,伊等集眾,赴本族維正局議立章程,如后來有派孫不論何人,宜應集眾會明典公承受,每房間計價銀乙百二十元,巷厝每間計八十元為度,不許私傳外人混雜。僉叩給示泐石等情到縣。 據此,除詞批揭示外,合行給示泐石,為此示諭,該族派紳耆人等知悉:爾等務宜訓誨子弟,遵照該族長等議定後開章程,共相遵守,以保祖業,毋得私自典賣,如敢故違,許即赴案指名具稟,本縣定即飭差嚴拘,按法究治,斷不寬貸,各宜凜遵毋違。特示。 一議文正公一桌,四祖帮出銀弍両付派孫自辦自收,議帮猪胙弍斤,羊胙弍斤。 一議祠前大池一口為文正公派下之業,收管其右畔二列及后廕,歸西門、後柵、古分盖建居住,每間每年納文正公地租俴一百文。 一議四祖和料宮後有粮質田一畝弍分大小二坵,付文正祖派孫管耕完課,以為祥叔公年節忌祭等用,永為祥叔公永業,以作永遠之舉。 一議東門外舖弍間每年租錢公收公用,乙間十三吉,派孫修輔租銀拾壹両,乙間十六吉,派孫修愛租銀拾叁両。又東門外公舖一間,計十二吉,光緒四年間被派孫阿克蓝當,每年租銀拾壹両。出品:普邑风土
拓片:方佳生
释文:官宏霖
摄影:邱林洽
整理:张声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