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广东普宁社山村老寨西门内的张氏宗祠,坐东朝西,面阔三间,纵深二进,祠设石构之三山门楼,门额镌刻张氏宗祠,回照为积厚流光,有落款光绪甲辰年春月重建、公元1988年戊辰岁二月。查光绪甲辰为三十年,系公元1904年,距今有两个甲子足足120年矣,而祠内外所见各处结构彩绘,明显不是1988年修缮所存,概系为光绪三十年重建传今之旧物也。
张氏宗祠的大天井后,系八柱式高三阶的抱印拜亭,其后过走廊连至甚深的后三间。后进心间梁架为抬梁兼穿斗式,连同拜亭梁架,此处不少配套的木雕花胚尚且完好,当然可以破坏或者撬走的已然无存。大厅设案桌三连,龛位上置横几一张,上奉祖炉与烛台。从前厅往拜亭到大厅过来,屋架下横坊多有托悬牌匾的大钉,可知旧时祠堂前厅悬一匾、拜亭后悬二匾、大厅悬堂匾一方,其中前二者当系科举牌匾之类也。据了解,张氏宗祠于今岁已行重修,大概年底时候可见一座烨烨生辉的重光祠堂矣。
明中叶,张氏一支迁来普宁社山村,创居于西门内,后分三房头在明末清初又创村中另外三寨,现有人口千余。谱记,社山张氏开基祖靖山公,又名鼎山,字继业,列河婆北坑张乔祖派第五世,相传公于明代任北京布政司及肇庆府中军守备之职,不幸于韶州遇害,后骨灰乃由子嗣移至社山安葬,传子耀昆,再传至九世有应捷、淑如、应造三子,其中长房应捷后创春溪寨、二房淑如创后畔园、三房应造有八子称八房创张厝,三大房头经明清两代发展,枝繁叶茂,丰隆成族,尊靖山公为社山开基一世祖,三大房祖则为社山六世。张氏一族于老寨西门内建有张氏宗祠,各房又各建有房祠。社山张氏自十二世起立有辈序:时开昌太运,兴业裕光宗;喜启浩庸礼,忠良永庆王。
广东省普宁市梅塘镇社山村,由张厝、顶圩、西门、石牌、东门、下园、顶寨、春溪、新厝、大园等十个自然村角落组成,有张、郑、陈、谢、丁、萧、许、洪等八个姓氏聚居,总人口八千多,村倚崎柏岭山而建,相传宋代杨文广平十八洞时称此山为邪山,故名,后村民垦荒种植发家致富,更名金得村,至明末,因潮语中邪与社近音,而社又有多姓聚居之义,遂改社山。按考,社山者,诚谢山也,邪山概是以讹传讹焉。
清光绪三十年甲辰岁(1904)的潮州木雕,距今两个甲子刚好120年,而所见这些,基本是被破坏剩下的,被偷剩下的,然后现在祠堂重修,也已经不复存在了。
撰文:张声金
摄影:安静声音、张野
整理:忘时堂传统文化(族谱编修)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