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家过年(微电影剧本上)

文摘   2024-09-06 14:17   山西  


点击上面的蓝字   关注公众号  了解吉县的风土人情





回家过年(微电影剧本

人物表:

杨伟:男,40岁,成功人士。

舒雅:女,35岁,职业女性,杨伟妻子。

彤彤:男,10岁,小学生,杨伟儿。

杨伟爸:男,65岁,农民。

杨伟妈:女,62岁,农民。

群众演员,三到五人,多为男性60——75岁的农民。

1  某城市

繁华的街道上,一辆奔驰在疾速行驶着。

2 接前场  某小区地下车库

杨伟从车上走下来,关掉车门。他迅速走进电梯房,按下电梯上的房号键。电梯在徐徐上行。

电梯门开了,杨伟快步走出电梯,走向自己的房前,用指纹打开了门锁。

3 杨伟家里

坐在沙发上看电视的彤彤连忙叫了起来:爸爸回来了!

一旁看书的舒雅也放下手里的书,站起来向丈夫走了过去:今天怎么回的这么早?

舒雅说着就要帮杨伟脱外套。

杨伟忙阻止她说:不用了,你赶快收拾东西,咱们回家过年。

舒雅惊异的说:不是给妈打电话说不回去了吗,怎么突然又要回呢?  
杨伟叹了口气说:都三年没有回去过年了,爸妈肯定想我们了,我把工作赶做完了,领导同意我回家过年了。

一旁的彤彤连忙跳了起来,拍着手叫道:好啊,好啊!我们终于可以回家过年了!我也可以见到爷爷奶奶了!

音乐响起,片名蹦出:回家过年

4 高速公路上

奔驰汽车在车流中行驶着。

杨伟坐在驾驶室里,手握着方向盘,对一旁的舒雅说:舒雅,你先睡会吧,睡醒了换我开会车。咱们的时间有限,不要在路上歇了,回去多陪陪老人。

舒雅说:你给爸妈说我们要回来了吗?

杨伟说:不说了,说了他们会惦记呢,晚上连觉都睡不着了。

舒雅深情地看着杨伟:老公,你真是个孝顺的儿子啊!

杨伟笑着说:我难道不是一个孝顺的女婿吗?

舒雅笑了:是是是,谁敢说你不是呢。

5 中午 果园里

杨伟爸和杨伟妈在清理着地上的果树枝。

杨伟爸掏出手机看了一下说:都十二点了,回吧。

杨伟妈说:再皮会吧,这一块就完了,不值估下午再来了。

杨伟爸无可奈何地说:真个连年都不过啦么?

杨伟妈叹了口气说:过啥年啦?娃又不回来。咱赶紧把果树枝拾完,正月里好去看儿子。

杨伟妈的声音有些哽咽:都三年了,他们都没有回来了,彤彤也不知道还认得我们么。

杨伟妈用衣袖擦了一下眼睛,又继续拾树枝了。

6 汽车上

奔驰车驶出了高速公路,在匝道上向前缓慢行驶着。

吉县收费站出现的车窗前面。

汽车驶出收费站,小府路路边的大楼格外醒目。

杨伟感叹地说:三年没有回来,这里咋就起了这么多的高楼,看来,这三年的疫情,一点也没有影响到家乡的发展呵!

舒雅看成着窗外,也感叹地说:吉县真的不是前几年的吉县了!

杨伟说:今天是腊月二十八,是咱们县今年里的最后一个集。舒雅,咱和儿子去赶集吧。

彤彤不解地问着舒雅:妈妈,什么是赶集呀?

舒雅说:我也不太清楚,还是让爸爸给你说吧。

杨伟说:赶集嘛,就是在集市上买东西呢?

彤彤似懂非懂地说:哦,集市就是超市吧,为什么叫赶集,咋不叫逛超市呢?

杨伟说:咱们这里是山区小县城,不像城市里有大超市,集市也不是超市。集市是大家都把商品放到街上来卖,我们 要买东西,就得赶到集市上去,所以叫赶集。走,爸爸带你赶集去。

舒雅说:那你找个地方把车停下来吧,那年跟你赶集,街上挤的就走不动,哪里还能停下车呀?

7 新华街上

杨伟和舒雅拉着彤彤从街上走了下来

二中门口,杨伟对彤彤说:这就是我当年上学的地方,我才几年没有回来,这门前的街道就宽了这么多!

彤彤好奇地四处看着,看到中心商贸城后,他突然拉了一下杨伟的手说:爸,你不是小县城里没有大超市吗?你看这个商贸城多大呀?

杨伟看着商贸城说:三年前没有这个超市呀,那时候只有电影院超市,应该是咱县一个比较不错的超市。这个超市不知道会怎么样,咱们进去看看吧。

8 德龙超市里

三人在超市里逛着,手里各提着一些东西。

杨伟感叹地说:吉县真是变了,我没有想到我的这个小县城还能建起这种规模的大超市。吉县人有福啦!

三人站在电梯上出了超市。
9 德龙超市外
三人走出超市,彤彤指着前面说:妈妈,你不是说街上没有停车的地方吗?你看,那边不是一个地下停车场吗?

杨伟和舒雅顺着儿子的指向看去。

镜头特写,中心广场地下停车场。

杨伟笑了一下说:几年没有回来,我都不知道街上都有了地下停车场,害得我还得走回去开车。

识别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 任意阅读作者的作品

旧作链接:

情系人祖终不悔 献身文旅照后人——缅怀人祖山文化旅游事业的创始人耿世文先生
造化坪上觅祖迹
六上人祖山(一)
六上人祖山  (二)
六上人祖山(三) 
六上人祖山(四)
六上人祖山(五)
六上人祖山(六)

大寨精神不朽  永贵风骨永存(一)
大寨精神不朽  永贵风骨永存(二)
大寨精神不朽  永贵风骨永存(三)
大寨精神不朽  永贵风骨永存(四)
大寨精神不朽  永贵风骨永存(五)
大寨精神不朽  永贵风骨永存(六)
大寨精神不朽  永贵风骨永存(七)

我的代教在明珠(一)
我的代教在明珠(二)
我的代教在明珠(三)
我的代教在明珠(四)
我的代教在明珠(五)
我的代教在明珠(六)
我的代教在明珠(七)
我的代教在明珠(八)

系列散文:梦回林雨(一)
系列散文:梦回林雨(二)
梦回林雨(三)我和我的同事们

光秃秃的黄土坡(小说连载一)
光秃秃的黄土坡(小说连载二)
光秃秃的黄土坡(小说连载三)
光秃秃的黄土坡(小说连载四)
光秃秃的黄土坡 (小说连载五)
光秃秃的黄土坡 (小说连载六)


四十年的从教路
陪老妈去看牡丹
四十年的从教路
西掌行
兰村,我的故园
外婆
我的外婆
怀念外婆
中垛村名的叫法——白额
重游皇城相府之感慨
《爱的传承》——临汾市第七届道德楷模刘一平的故事
爱心人士刘一平资助于倩倩圆了大学梦


喜欢作者的作品,请点击二维码,关注公众号





乡村文化记忆47

吉县54

乡村文化记忆 · 目录


上一篇茅骨碌蛋——儿时的记忆


鹰翔小语
生于斯,长于斯,守于斯,爱于斯。在黄河岸边这块山地上生活了半个世纪,对这里有着浓厚的思想感情,总想在余生里尽情倾诉。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