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县童谣(二)

文摘   2025-01-23 20:22   山西  

点击上面的蓝字   关注公众号  了解吉县的风土人情






吉县童谣(二)

昨晚发出的儿歌,引发了许多朋友的美好回忆,也收到了他们提供的一些宝贵的童谣。为了让这一民间瑰宝不再遗失,“鹰翔小语”不懈追续,恳请大家继续关注和发掘。

吉县有扫房子过年的习俗,腊月二十四就是扫房子的日子。这一天,小孩子就会唱起《扫窑歌》(过去黄土高原的人都住窑洞,所以把打扫房子叫做扫窑):

一扫金,二扫银,

三扫扫个聚宝盆。

聚宝盆里开金花,

富贵吉祥全到家。

扫去尘埃与烦恼,

迎来祥瑞和美好。

家宅干净亮堂堂,

日子红火又兴旺。

除尘去垢迎新春,

紫气东来福满门。

手拿扫帚扫四方,

金银财宝往里装。

今日扫窑把尘除,

来年新春展宏图。

岁岁年年人康健,

年年岁岁福有余。

——吉县西关加有平提供

王家垣的冯二红一口气说了好几个,带有浓浓的王家垣风土气息,在吉县一带也曾广传唱,只是方言的发音略有不同。

儿女结婚时,主要的亲戚都得到场,这些亲戚必须给说到。下面这首歌谣唱的就是这些人:

亚,点三亚

(红)橱柜,绿鞍架

(谁),嫁娃哩。

?初八哩。

姑姑,跛姨姨

子妗子到头哩,

歪脑舅舅端盘哩,

(外公)坐席哩,

半截小子④提(tiu哩。

①亚釉:过去用的麻油灯盏,是上了釉子的淘制品。

几咋:几时,一般指阴历啥时候。

没勾子:这里指由于高兴坐不住,光想到处走动。

④半截小子:指没有结婚的青年男子。

秋收完后,农民心情舒畅,爱看大戏。每当大雁飞过时,孩子们就会唱起这首歌:

——雁,摆溜溜

(红)霞霞,绿秀秀。

那梁(走下来)你三舅舅。

舅舅舅舅您哪呀?

引娃看戏

甚吗戏?

乐乐戏,乐乐不我不起(去)

门夹有个大刀刀,

刀刀顶的榨木棍。

(dia爹)哩,好妈哩,

你筛活哩看戏哩,

奶奶搁哈(放在家里)诲(哄)娃哩。

女孩到了寻婆家的年龄,有人要给她们提亲时,孩子们会唱:

坨(烟囱)里烟,冒上天。

(红)骡马,紫鞭,

两个女娃花毡

花毡上面一片蛾

吐噜吐噜(飞)过河

栖到你村(可村名)枣上,

变成一外(一个)小伙子

小伙子戴眼镜,

戴出哩一外三香

三香香,锄地哩,

锄出他姨姨哩

他姨姨,煿馍馍,

一外她婆婆

她婆婆掏灰灰,

掏出一外(公公)

归烧火,烧bia(爆)啦,

一哈填(瓮)旮旯

老鼠和成面圪跶,

一擀一张纸,

一切一把伞

煮到锅里莲花转

舀到碗里碗

吃到口里拉丝线

堠到茅子里拉串串


王家垣的白国英也提供了一些。

说农村里的巧媳妇做饭:

脚烧火,手擀面,

鼻子拧盐,口捣蒜

两外奶奶打鸡蛋,

钉钉铛铛一顿饭。

哄小孩时,抓住孩子小手手,边摇边说:

曳鸡曳鸡改——改,

葫芦葫芦塞——塞。

我吃米面馍,

你吃狗屎坨

我吃皮韬黍(玉米)

你吃老鼠

我吃mia麦)

你吃裟(虱子);

我吃米,

你吃虮(虱子卵)

小孩子一块玩过家家游戏时:

经莅(刚来),你(坐)哈,

我给你搭锅煮bia bia(蝗虫)。

吃公哩?吃母哩?

马线(马上)烧火就煮哩。

柏山寺的张丽珍提供:

一苗箭箭高。

马,带刀。

(红)刀快,切辣菜。

辣菜曳(yue(

yue(没眼,换灯盏。

灯盏xia——xia(斜斜)

(一木头ha—— ha(匣匣)

木头ha ha(匣匣)丑,

——狗。

黑狗跳过que()

咬死张家一圈yue()。

张家告去

黑狗死——啦

张家回来啦

黑狗活——啦

县城里的王晓提供的:

————

这岸(这边)不羞(那边)羞,

这岸吊耶(一个)滤虼兜(眼泪珠)。

林雨郝福俊提供的,小时候,小孩子们见不好好走路的孩子时会说:

拐拐拐上马台,

一只袜子两只hai(鞋),

吐啦吐啦走不来。

……

感谢各位家人的鼎力帮助。挖掘民间文化,任重道远,我们继续努力。


买一本《漫画中华一千问》,让孩子开启智慧之大门

识别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 任意阅读作者的作品

旧作链接:

《儿时的记忆》系列散文,往期回顾:

     儿时的记忆20——六七十年代的吉县童谣

     儿时的记忆 ——(19)打茬茬

     儿时的记忆 (18)——打茬茬

     儿时的记忆(17)——老麻子

     儿时的记忆(16)——拦羊娃

     儿时的记忆(15)——攋跤

儿时的记忆(14)—— 打宝尘

儿时的记忆(13)——榆钱儿

儿时的记忆(12)——捉麻雀

儿时的记忆(11)——捉麻雀

儿时的记忆 (10)——炒Mia mia

儿时的记(9)——驮水

儿时的记忆(8)——要饭吃

儿时的记忆(7)——带干粮

儿时的记忆(6)——唆甜甜

儿时的记忆(5)——娃娃书

儿时的记忆(4)——调和汤

儿时的记忆(3)——拾麦

儿时的记忆(2)——寻猪草

儿时的记忆(1)—— 看电影


太行山游记——人工天河红旗渠
太行山游记——八泉峡
太行山游记——夜走三郊口
太行山旅游记——万仙山上郭亮村
太行山游记——徒步黑龙潭

桑峨村与阎锡山和陈长捷
去安泽(上)
去安泽(中)
去安泽(下)

初心(微视频剧本  下)
初心(微视频剧本 上)
回家过年(微电影剧本上)
回家过年(微电影剧本下)

情系人祖终不悔 献身文旅照后人——缅怀人祖山文化旅游事业的创始人耿世文先生
造化坪上觅祖迹
六上人祖山(一)
六上人祖山  (二)
六上人祖山(三) 
六上人祖山(四)
六上人祖山(五)
六上人祖山(六)

大寨精神不朽  永贵风骨永存(一)
大寨精神不朽  永贵风骨永存(二)
大寨精神不朽  永贵风骨永存(三)
大寨精神不朽  永贵风骨永存(四)
大寨精神不朽  永贵风骨永存(五)
大寨精神不朽  永贵风骨永存(六)
大寨精神不朽  永贵风骨永存(七)

我的代教在明珠(一)
我的代教在明珠(二)
我的代教在明珠(三)
我的代教在明珠(四)
我的代教在明珠(五)
我的代教在明珠(六)
我的代教在明珠(七)
我的代教在明珠(八)

系列散文:梦回林雨(一)
系列散文:梦回林雨(二)
梦回林雨(三)我和我的同事们

光秃秃的黄土坡(小说连载一)
光秃秃的黄土坡(小说连载二)
光秃秃的黄土坡(小说连载三)
光秃秃的黄土坡(小说连载四)
光秃秃的黄土坡 (小说连载五)
光秃秃的黄土坡 (小说连载六)

四十年的从教路
陪老妈去看牡丹
四十年的从教路
西掌行
兰村,我的故园
外婆
我的外婆
怀念外婆
中垛村名的叫法——白额
重游皇城相府之感慨
《爱的传承》——临汾市第七届道德楷模刘一平的故事
爱心人士刘一平资助于倩倩圆了大学梦


喜欢作者的作品,请点击二维码,关注公众号





鹰翔小语
生于斯,长于斯,守于斯,爱于斯。在黄河岸边这块山地上生活了半个世纪,对这里有着浓厚的思想感情,总想在余生里尽情倾诉。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