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面的蓝字 关注公众号 了解吉县的风土人情
吉县童谣(三)
今天提供的童谣虽然不多,但关注的朋友却增加了不少。只要大家都热心这件事情,我们就一定能把搜集民间文化的工作办好。
王家垣的冯二红和白国英同志不仅提供了自己知道的童谣和线索,还联系家人和亲戚进行挖掘。吉县的民间文化是我们,是我们生存与成长的根本,她是先人聪明智慧的结晶,也是各个时代文明生活的写照,值得我们去爱戴、去珍惜、去搜集、去整理。我们不能让祖先创造的这些文明在我们这一代的手里灰飞烟灭。
冯二红提供哄小孩子的童谣:
1
哦——哦,额(我)娃好,
娃乖乖,付(睡)觉觉,
娃不乖,沟子硕(上)打你一泼孩(鞋)①。
注:①泼孩(鞋),过去男人穿的麻底鞋,后来泛指成年男人的鞋,打人时说泼孩多指鞋底。
2 摇船
哦——哦,摇船哩,
不摇银子扳钱哩。
摇哈(到)特(大)钱啦?
摇哈(到)小钱啦?
摇哈(到)着(张)尖老汉啦。
该歌谣是大人拽着小孩的手,让小孩站在自己的脚上当小船。大人拽着小孩来回摇晃时,边摇边说。张尖是一个村名,吉县人过去说张为着音,现在村名里张,大多依然发着音。和小孩玩时可以把张尖说成任一一个村名。
3
啊——呜!
额(我)是南山大老虎,
不吃前炕纺花(纺线)的,
只吃后炕揽娃付(睡)觉的。
这个歌谣是用阴阳怪气的腔调,甚至还扮演着老虎的形象,让小孩子好好睡觉,不要让妈妈哄他。有的地方开始一句也用“嘛呜”。
4
yà(野)清(雀)子①炸②,罗(狼)莅(来)啦
舅舅拉上马莅(来)啦
回(红)搭子,绿鞍子
荞面旗子攃辣子。
注:
①yà清子,吉县土话,指喜鹊。
②炸:群叫,也说是喜鹊炸窝了,多为喜鹊受到惊吓,或者发现有野兽之类的动物才有的现象。
这首儿歌是小孩子说着玩的,并不是真的讨厌舅舅来。儿歌的由来可能有那意思,至于是什么故事,还有待考证。其实每一首歌谣的出现肯定都有一定的原因,字里是一个意思,背景是另一个意思,这便是文化的内涵。
5
叮——噔,上课啦,
有个小孩迟到啦。
你为什么迟到啦?
额(我)姑发(家)哩表太慢了。
一加一等于几?
老师说几就是几。
你!你!你!
滚出去!
6
搭房房,盖庙庙,
……
河里捞一外(个)花假假(姐姐),
花假假不给我揍(做)花孩(鞋),
我就不给她拾干柴。
这首童谣里有几句二红不记得,问了几个人也不知道是啥,有知道的朋友可以在评论区留言,也可以加我微信私发。
白国英的大姐在王家垣长大,后来嫁到大宁,一直在大宁工作,如今已经七十上多岁,还提供了一新手卡童谣:
线板线,线糊涂,
吆着毛驴叫媳妇。
绰母(丈母)去做饭,
绰人(丈人)去筛酒。
额(我)不吃你饭,
呀(也)不喝你酒,
叫你女子哈炕(下炕)跟额(我)走。
突然间想起了儿时做了一种游戏叫“转碨碨”,小孩子抱着头在地上转圈圈,看谁坚持的时间最长。于是,大家便一边转着,一边喊着:
碨碨碨倒——倒,
天上栽哈一外枣——枣。
老汉拾肯吃——啦,
老婆气得哭——啦。
老婆老婆不要哭,
满乎①给你买耶(一个)不来鼓②。
注:
①满乎:过后。
②不来鼓:拨浪鼓,小孩子的玩具。
我只想起前两句,在同学群里问了一下,刘风琴同学给补上后面的句子。刘风琴同学,吉县东赵村人。我们小时说的就是这样的。
马上要过年了,现在的小孩都不怎么盼望过年了,我们寻时候家境贫寒,小孩子平时是没有零化钱的,只有过年时,家长会分一点压岁钱,可心让孩子自由支配。对于当时的孩子来说,大概只有分钱才是最快乐的吧,于是就有了这样一首儿歌:
过年哩,砍椽①哩,
月尽②黑了分钱哩。
注:
①砍椽:本意为砍盖房子用的椽子,俗语里指不合规矩,不讲道理,不公平等等让人感到气愤或不满的行为和事情。
②月尽,指阴历的最后一天。这里指除夕这天。
我们先不说这首只有两句歌词的童谣如何得来,但它却道出了过去人们生活的许多无奈。现在只有人说过年没意思了,却没有人再说过年“砍椽”了吧?
买一本《漫画中华一千问》,让孩子开启智慧之大门
识别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 任意阅读作者的作品
《儿时的记忆》系列散文,往期回顾:
儿时的记忆20——六七十年代的吉县童谣(一)
儿时的记忆 (18)——打茬茬
儿时的记忆(16)——拦羊娃
儿时的记忆(11)——捉麻雀
儿时的记忆(8)——要饭吃
儿时的记忆(7)——带干粮
儿时的记忆(6)——唆甜甜
喜欢作者的作品,请点击二维码,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