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走三郊口

文摘   2024-12-12 10:43   山西  

点击上面的蓝字   关注公众号  了解吉县的风土人情






夜走三郊口

走出八泉峡景区,大家决定在去郭亮村的路上吃饭,于是,我们就在车上吃了点零食,便打开导航上路了。

按照导航的指引,我们又返回到了太行山的崇山峻岭之间。

车外的景色已完全被夜色给笼罩了,我们只能看到车灯照射到的地方。好在路上的车辆已经很少,我们还算畅通。云安驾车也很小心。大家的心情非常激动,对太行山的景象不停地赞叹着。

然而,大约一个小时后,导航提示:你已偏航,请掉头。

大家都觉得奇怪,我们一直在直行,并没有看到有岔道呀!

掉转车头后,我们都在关注着导航和路况,寻找着分路的目标。果然,在路边的一处高崖下,有一个路口。导航提示:掉头,然后右转下坡。

外面黑洞洞的,什么也看不见,我们只好按照导航的提示去走。

下坡的路的些陡,路面也比先前窄了许多。车灯前面能看到的公路很短,灯光总是在树林和峭壁上辉映着。


吉平坐在副驾驶上,他不停地提醒着云安:慢点,慢点。

大家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也没有人再说感想了,只盼着早点能下到山底。

不知过了多久,我们的下面终于出现灯光,大家的心情便轻松下来:总算下到山底了。

就住在这里吧。

这是大家一致的心声,夜间的山路实在太难走了。我们真的不想在这崎岖陡峭的山路上夜行了。

然而,走近之后才发现,这是一个很小的村庄。虽然建有旅游服务场所,却是冷冷清清。看到路旁的两个妇女,向她们打停哪里可以吃饭住宿,她们却说:早都没人干了。

我们只好向前走,反正已经下山了,多走一会也没啥。

出村后不久,又开始了下坡,而且导航还提示,前方路口进入无名道。

无名道是一条被遗弃的老路,路窄,坡陡,而且没有硬化,路面也被雨水冲刷得凹凸不平。路外是一片漆黑,什么也看不到。大家的心情又紧张了起来。车速不到五公里,比步行还慢。

吉平嗔怨着:这是啥路呀!

无名道,原来就不是车走的道吧?

偏偏这时候,下面也上来了辆车。我们实在找不到避让的地方,只好把车停下来。

好在对方熟悉路况,他们选好了地方,把车停下,招呼我们先过去。

给他们致谢后,我们打问前面的路况,他们说:再走二三里就归到大路了。

(此书不贵,还很实用。拥有老偏方,有病不求人。)


这一段无名道大概有五里,我们却走了半个多小时。归了大路后,依然是一直下坡,不过路面却宽了一些,大家的心情也不那样紧张了。

不知道又走了多久,路途平坦了,路面也宽阔了,路边也逐渐出现了一些农田,我们才真正下了山。

这山有多高啊!我们走了三个多小时呀!

又一个村庄出现在我们的面前,这时已经是深夜的十一点多了。大家都想住下来,也不知道村里有没有吃住的地方。我们一边说着,一边让云安把速度放慢,在道路两边寻找着饭店。

当我们看到一个饭店要把车停下时,店里便出来一个人,跑到我们的车前,问我们住不住店。

吉平说:还有没有饭?

店主说:这会儿是没有饭了,不过,你们要住的话我可以给你们做。

大家便决定看看住房。五个人一个大间,条件还不错,价格也合理,我们便决定住下来。店主也很热诚,为我们炒了六个菜。我和景忠不喝酒,要两碗汤面。店主给我们做了两碗汤面,只收的十元钱,还把剩下部分分装在三个碗里给他们端了上来,说这三碗面稀,不要钱,你们喝酒了,吃点面,胃里舒服。

店主的热情扫去了我们旅途中的所有疲惫,大家的话也多了起来。


这里是河南省新乡市浑县南寨镇的三郊口,处在太行山脚下,因与山西的陵川和壶关相邻而得名,被称作两省三县的交界口。

我们在这里睡了一个安稳觉。第二天早上起来,在村子里回望我们走过的路,才知道我们是从高耸入云的太行山上下来的。山势的险要,道路的崎岖,想着这一夜的深山颠簸,真叫人后怕。那么高的石崖,可不是我们可以去玩的啊!

离别的时候,店主告诉我们,南寨镇上有早点,我们可以在那里吃了饭再去郭亮村。

店主是我们进入河南后遇到的第四个人,他的热情和厚道,让我们对以后的旅行充满了期待。


识别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 任意阅读作者的作品

旧作链接:
太行山游记——八泉峡
桑峨村与阎锡山和陈长捷
去安泽(上)
去安泽(中)
去安泽(下)

初心(微视频剧本  下)
初心(微视频剧本 上)
回家过年(微电影剧本上)
回家过年(微电影剧本下)

情系人祖终不悔 献身文旅照后人——缅怀人祖山文化旅游事业的创始人耿世文先生
造化坪上觅祖迹
六上人祖山(一)
六上人祖山  (二)
六上人祖山(三) 
六上人祖山(四)
六上人祖山(五)
六上人祖山(六)

大寨精神不朽  永贵风骨永存(一)
大寨精神不朽  永贵风骨永存(二)
大寨精神不朽  永贵风骨永存(三)
大寨精神不朽  永贵风骨永存(四)
大寨精神不朽  永贵风骨永存(五)
大寨精神不朽  永贵风骨永存(六)
大寨精神不朽  永贵风骨永存(七)

我的代教在明珠(一)
我的代教在明珠(二)
我的代教在明珠(三)
我的代教在明珠(四)
我的代教在明珠(五)
我的代教在明珠(六)
我的代教在明珠(七)
我的代教在明珠(八)

系列散文:梦回林雨(一)
系列散文:梦回林雨(二)
梦回林雨(三)我和我的同事们

光秃秃的黄土坡(小说连载一)
光秃秃的黄土坡(小说连载二)
光秃秃的黄土坡(小说连载三)
光秃秃的黄土坡(小说连载四)
光秃秃的黄土坡 (小说连载五)
光秃秃的黄土坡 (小说连载六)

四十年的从教路
陪老妈去看牡丹
四十年的从教路
西掌行
兰村,我的故园
外婆
我的外婆
怀念外婆
中垛村名的叫法——白额
重游皇城相府之感慨
《爱的传承》——临汾市第七届道德楷模刘一平的故事
爱心人士刘一平资助于倩倩圆了大学梦


喜欢作者的作品,请点击二维码,关注公众号



鹰翔小语
生于斯,长于斯,守于斯,爱于斯。在黄河岸边这块山地上生活了半个世纪,对这里有着浓厚的思想感情,总想在余生里尽情倾诉。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