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面的蓝字 关注公众号 了解吉县的风土人情
吉县童谣(四)
吉县童谣开始搜集以来,引起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大家在积极提供各种童谣的同时,也对已经出现的童谣进行了校对和补充,使吉县童谣更加完善,也更加富有文化内涵,这一点让我非常感动。在此对所有的参与童谣搜集改进的同仁表示诚恳地感谢。
从大家的反响上来看,《曳曳改改》应该是全县流传最为广泛的童谣之一,遍布于前后垣两个方言区。吉县方言主要分前垣区、后垣区和后川区三大块,前垣区指吉昌、车城、中垛、柏山寺和划入壶口的东城乡,古代属屈邑;后垣区为文城,包括原来的王家垣乡和文城划入壶口的存心、留村、中市与南垣,古代属斤城;后川区为屯里镇,古代属午城,现在主要为山东和河南的移民,也有部分平遥、高平人,也有一部分吉县本地人,文化差异比较大。吉县的本土文化主要集中在前后垣两区。
根据大家的意见重新整理了一下《曳曳改改》这首童谣。
曳曳曳曳,改——改,
舅舅莅(来)了拄拐拐。
拐拐攲(qì)到门夹里,
上炕挫(坐)到窗夹里。
杀公鸡,公鸡叫咩(鸣)哩;
杀草鸡(母鸡),
草鸡哈tān(下蛋)哩;
杀鸭子,
鸭子捣哈(下)一窝窝。
拾掇了窝窝搭锅锅,
搭社(上)锅锅ca(炸)油饦,
一共ca(炸)了十八个,
舅舅说吃了十七个。
那一个?猫吃啦;
那猫啦?哈山(下山)啦;
那山啦?雪压啦;
那雪啦?消付(水)啦;
那付(水)啦?和泥啦;
那泥啦?bia(㧼)qué(墙)啦;
那qué(墙)啦?猪hui(哄)啦;
那猪啦?罗(狼)吃啦;
那罗啦?张家娃娃打死啦;
那皮啦?缦(做)鼓啦;
那鼓啦?张家娃娃打破啦。
那娃啦?
钻到舅舅烟囱着(长)特(大)啦!
柏凡头李智勇提供的童谣:
窑负(窑顶上)候(蹲)哪耶(哪个人)啦?
王三宝。
你咋不哈啊(下来)啦?
怕狗咬。
你胳肘窝四洒(是啥)啦?
烂夹袄。
你咋不穿啦?
怕纱(虱子)咬。
你前社(上午)揍洒个(干啥)啦?
剐欧(牛)草。
你姑发(家)在哪停社(停着)啦?
烂窑窑。
你咋不揍(干)活啦?
没吃饱。
西村任风学提供了两首:
1
洋瓷盆子揍(端)mia mia(爆玉米花),
到舅姑发(家)转一匝。
舅舅见额(我)好喜欢,
妗子见额(我)怄①几眼。
注:①怄,这里读ou,为入声,表示不爱见某个人,看他时闭一下眼睛。
2
娃娃娃娃你别吼,
马上就到二十九,
红孩孩(鞋鞋),绿袜袜,
咱到河里捞nia nia(鸭鸭)。
文城强德昱提供:
农村女娃寻婆家
自行车,挎手表,
灯芯绒裤子平绒袄,
能行咱就入洞房,
不行干脆拉求倒。
文城冯凤珍提供:
1
讽刺一个人太优秀
天社(上)没有地哈(下)缺,
果子卜(树)上都不结。
2
天转,地转,
羊屎tān tān(蛋蛋)变成地vān van(地皮菜)。
地vān van包夹子,
一口咬成豁茬子;
地vān van包包子,
一口咬成vei(紊)脑子。
3
壶口上垣那些村
文留村,臭存心,
家中市,亚(野)崾shē(上),
shē市(上市)和hā市(下市),
捎哩扁到裤带shē(上)。
4
文shē(城)女子嫁吉县,
吉县女子嫁太原。
多亏有个王家原,
文shē(城)没有光棍汉。
王家垣白国英提供:
1
媳妇小姑子和婆婆
媳妇说哩是yuè(生小孩)不哈,
女子说哩是寻不哈,
婆婆说哩是咬不哈。
2
嘛——呜,嘛——呜,
我是南山老——虎,
不吃前炕fò(纺)棉花,
要吃后炕的老王八。
媳妇子,hóu fò(不要纺)啦,
Chā(车)子搁高处,
捻子叫风刮。
窗关了,门闩了。
尿盔没tiú(提)了锅搬了,
天明要是锅尿满,
后面还有你爸吃饭的花老碗。
3
伢这媳妇真能干
Biá(柏)卜biā(柏),实实biā(柏),
Hiē(杏)卜地里割驮miā(麦)。
八张镰,九外(个)汉,
打发媳妇回做饭。
脚烧火,手捍面,
鼻子拧盐口捣蒜,
两外(个0奶奶打鸡蛋,
叮啪两响一顿饭。
请大家继续努力。
买一本《漫画中华一千问》,让孩子开启智慧之大门
识别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 任意阅读作者的作品
《儿时的记忆》系列散文,往期回顾:
儿时的记忆20——六七十年代的吉县童谣(一)
儿时的记忆 (18)——打茬茬
儿时的记忆(16)——拦羊娃
儿时的记忆(11)——捉麻雀
儿时的记忆(8)——要饭吃
儿时的记忆(7)——带干粮
儿时的记忆(6)——唆甜甜
喜欢作者的作品,请点击二维码,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