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家过年(微电影剧本下)

文摘   2024-09-06 14:17   山西  


点击上面的蓝字   关注公众号  了解吉县的风土人情




回家过年(微电影剧本

10 石娃娃广场周围

集市上的商品让人眼花缭乱,三个人走着看着,杨伟一边给妻了和彤彤做着介绍,一边向商户问着价钱。不时地还买些物品。

三个人的手里都拿了好多物品。

杨伟说:咱把东西放到电影院下边,你两个等着,我去开车。

彤彤说:电影院在哪儿呢,我想去看电影。

杨伟用手指了一下说:那里就是呢,电影院早不放电影了,前几年就改成超市了。

彤彤有些气馁地叹了口气:唉!我还以为能看到电影呢,原来又是空喜一场。

杨伟停下了脚步说:这就是原来的电影院。

彤彤看了一下说:这不又是个停车场吗?

杨伟这才看到门口的字,感叹地说:真是啊,这才多远的地呀,咋就两个停车场了?我今天真是亏大了!看来,以后我们得年年回来过年了,不然我们就真的认不得老家了。

11 乡村公路上

夕阳西下。

奔驰车在乡村公路上行驶着,公路两边全是苹果树。

前面的路上,一辆拉着苹果的小车上装满了果树枝,一人在前面拉着,一人在后面推着。

杨伟说:舒雅,你看,这都二十八了,还有人干活呢,他们这年咋过呀?
杨伟摁着喇叭,前面的车子连忙靠向路停一下来。两个老人怔怔地看汽车从身边经过。

汽车经过柴车的时候,杨伟把速度降了下来,他扭头看了一下窗外,不禁惊讶地叫了一声:爸!

杨伟爸对杨伟妈说:人家的娃都知道回来过年哩,咱们的伟伟就知道挣钱。

汽车在前面的路边停了下来。

杨伟妈看着汽车对杨伟爸说:他们是要问路的吧?

杨伟爸说:可能也是好多年没有回来了,认不得路了。

杨伟下车后向父母走了过去,舒雅和彤彤也下车跟了过来。

杨伟爸对他们说:你们是要去哪村呀?

杨伟赶紧跑到父亲跟前,抓起父亲的手,喊了一声:爸!我是伟伟。

杨伟爸揉了一下自己的眼睛,杨伟妈立即拍了一下大腿惊叫道:呀!真是伟伟呀,不是说你们今年又不回来过年了吗?

杨伟的眼泪夺眶而出:爸,妈,我们不回来过年,你俩就不过年了吗?这都二十八了,你俩咋还去地里呢?

杨伟爸老眼泪花地说:你们都不回来了,我俩的年还有啥过头呀。

杨伟难过地说:这三年里,你俩都是这样过的年吗?

彤彤喊着:爷爷!奶奶——

然后扑了过去。

杨伟爸连忙接住彤彤,把他抱在怀里,用手抚摸着他的头发。

舒雅拉起杨伟妈的手,叫了一声:妈,您和我爸辛苦了。

杨伟妈擦了一下眼泪说:回来就好,回来就好,咱们快回家吧!

12 村里
舒雅、彤彤和杨伟妈帮着杨伟爸推着车子,奔驰汽车跟在他们的后面缓缓地驶进了村里。

人们纷纷停下脚步,用奇异的目光看着汽车。

杨伟停下汽车,从车里拿了一盒中华烟走了下来。他叫着:爷爷、伯伯、叔叔,我是伟伟,娃给你们拜个早年。

杨伟说完后给大家发着烟。

人们纷纷说起话来:伟伟回来过年啦?

我那怂娃也不知道弄得下样么,这都几年没有回来了。

我那娃也没有回来,肯定是没弄下样。

看人家伟伟多有出息,伟伟爸今年能够好好过个年了,咱们还和去年一样将就吧!

13 家里

舒雅对杨伟说:村里的那些爷爷叔叔可怜呢,孩子在外不回家过年了,他们这个年也将就着过吧。杨伟,咱是不是把这些老人都叫过来,和爸妈一起过年呀?

杨伟惊喜地抓起舒雅的手:好啊,老婆,这也正是我的意思,你咋也想到这里了?

舒雅说:这些老人真可怜哦,我们以后都回来过年吧。

14 除夕夜 杨伟爸的家

院子里,灯火辉煌。

屋子里,茶几上摆放着各种食品和茶水。

杨伟爸和村里的老人们坐在沙发和凳子上,一边聊天,一边看电视上春晚节目。

舒雅戴着围裙帮杨伟妈干着家务。

彤彤拿着一支燃着的高香,不时地回来拿鞭炮。

门外的鞭炮声不时响起

老人甲:伟伟,过了年你把我家毛炭也叫到你那里去干吧,他都好几年没有回来过年了,我真的对他不放心。

杨伟说:我也三年没有回来了,不过我觉得咱这里发展也挺快的,我想回来发展,你们要是信得过我,就把他们叫回来,和我一起干吧。

老人甲、乙、丙纷纷表示赞成:

这个好啊,我一定让毛炭回来。

我家柱子也回来呢。

你就放心去干吧, 我们都会赞成的。

杨伟说:行,我一定带领他们好好干,把咱们的家乡建设得更加美好。

大家欢呼着,叫好着。

电视里,新年的钟声敲响了。

杨伟说:爷爷、伯伯、叔叔们,咱们放烟花去。

15 夜 院子外

爆竹响起,震耳欲聋;烟花飞溅,火树银花。

人们的欢呼着、跳跃着,每个人的脸上都流露着幸福的喜悦。

《过新年》的歌曲在这喜庆的情景中响起。

演职人员的名单依次划过。

剧终

识别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 任意阅读作者的作品

旧作链接:
情系人祖终不悔 献身文旅照后人——缅怀人祖山文化旅游事业的创始人耿世文先生
造化坪上觅祖迹
六上人祖山(一)
六上人祖山  (二)
六上人祖山(三) 
六上人祖山(四)
六上人祖山(五)
六上人祖山(六)

大寨精神不朽  永贵风骨永存(一)
大寨精神不朽  永贵风骨永存(二)
大寨精神不朽  永贵风骨永存(三)
大寨精神不朽  永贵风骨永存(四)
大寨精神不朽  永贵风骨永存(五)
大寨精神不朽  永贵风骨永存(六)
大寨精神不朽  永贵风骨永存(七)

我的代教在明珠(一)
我的代教在明珠(二)
我的代教在明珠(三)
我的代教在明珠(四)
我的代教在明珠(五)
我的代教在明珠(六)
我的代教在明珠(七)
我的代教在明珠(八)

系列散文:梦回林雨(一)
系列散文:梦回林雨(二)
梦回林雨(三)我和我的同事们

光秃秃的黄土坡(小说连载一)
光秃秃的黄土坡(小说连载二)
光秃秃的黄土坡(小说连载三)
光秃秃的黄土坡(小说连载四)
光秃秃的黄土坡 (小说连载五)
光秃秃的黄土坡 (小说连载六)


四十年的从教路
陪老妈去看牡丹
四十年的从教路
西掌行
兰村,我的故园
外婆
我的外婆
怀念外婆
中垛村名的叫法——白额
重游皇城相府之感慨
《爱的传承》——临汾市第七届道德楷模刘一平的故事
爱心人士刘一平资助于倩倩圆了大学梦


喜欢作者的作品,请点击二维码,关注公众号





乡村文化记忆47

吉县54

乡村文化记忆 · 目录


上一篇茅骨碌蛋——儿时的记忆


鹰翔小语
生于斯,长于斯,守于斯,爱于斯。在黄河岸边这块山地上生活了半个世纪,对这里有着浓厚的思想感情,总想在余生里尽情倾诉。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