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县童谣  (八)

文摘   2025-01-31 20:21   山西  
点击上面的蓝字   关注公众号  了解吉县的风土人情




                               

         吉县童谣  (八)

应兰姑今天用语音给我说了好儿时童谣,包括儿歌、谜语、谚语,还有古话,我得把这些语音翻译成文字,还得把方言配上普通话的解释,看起来很是麻烦,做越来却兴致勃勃。

     1

——,咣——,

海螺子,

那山哈(一个)老婆子

担不起(水),

抬不起腰,

佛(放)屁就xē(像)母狼嚎。

     2

叮叮咣咣,

海螺烧香,

香头香尾,

哪耶(哪个)放屁?

就是你。

       3

数,数,数(树)走,

卜走南,卜走北,

卜走后头数一枚,

红花,对花,

老鼠尾巴。

      4

人老了话多,

(树)老了根多,

不要嫌我老汉说话啰嗦。

你那年饿得像瘦猴,

三根筋挑着一个头,

入社好像吃了亏,

穷人沾了你的贵。

斗争地主把土地分,

你爹当了农会主任。

——这是六十年代初的一篇小学生课文,后来被孩子们当童谣唱了。有记得的前辈请补充完整。

   5 拍手歌

你拍一,我拍一,

大家场里打麦粒。

麦粒好,麦粒多,

磨哈面,好蒸馍。

馍馍甜,馍馍香,

吃馍不忘共产党。

共产党,毛主席,

领导人民分田地。


   6 打花棍

我打花棍一月一

子赶上二

二月二,

二郎庙本子

三月三,

三匹马赶上天。

四月四,

四个铜钱四个字。

五月五,

五月端午包粽子。

六月六,

六口馍馍六口肉。

七月七,

牛郎织女会面哩;

打花棍八月八

八十的婆婆娘家,

骑毛驴,戴红花,

上去,

上,又下。

八八八八再八八,

再也不敢去娘家。

九月

家家户户都做酒。

十月十,

十字路口黄旗。

十一月,

天上下的穆生雪。

棍十二月,

根竹杆十二节

棍十三月,

两个婆婆叶,

下一颗蔫蔫

你吃多,我吃少,

咱这官司打的不得了。



识别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 任意阅读作者的作品

旧作链接:

《儿时的记忆》系列散文,往期回顾:

     儿时的记忆20——六七十年代的吉县童谣(一)

     吉县童谣(二)

     吉县童谣(三)

     儿时的记忆:吉县童谣(四)

     吉县童谣(五)

     吉县童谣(六)

     吉县童谣 (七)

     袁德榜收集的吉县童谣

     儿时的记忆 ——(19)打茬茬

     儿时的记忆 (18)——打茬茬

     儿时的记忆(17)——老麻子

     儿时的记忆(16)——拦羊娃

     儿时的记忆(15)——攋跤

儿时的记忆(14)—— 打宝尘

儿时的记忆(13)——榆钱儿

儿时的记忆(12)——捉麻雀

儿时的记忆(11)——捉麻雀

儿时的记忆 (10)——炒Mia mia

儿时的记(9)——驮水

儿时的记忆(8)——要饭吃

儿时的记忆(7)——带干粮

儿时的记忆(6)——唆甜甜

儿时的记忆(5)——娃娃书

儿时的记忆(4)——调和汤

儿时的记忆(3)——拾麦

儿时的记忆(2)——寻猪草

儿时的记忆(1)—— 看电影

太行山游记——人工天河红旗渠
太行山游记——八泉峡
太行山游记——夜走三郊口
太行山旅游记——万仙山上郭亮村
太行山游记——徒步黑龙潭
桑峨村与阎锡山和陈长捷
去安泽(上)
去安泽(中)
去安泽(下)
初心(微视频剧本  下)
初心(微视频剧本 上)
回家过年(微电影剧本上)
回家过年(微电影剧本下)
情系人祖终不悔 献身文旅照后人——缅怀人祖山文化旅游事业的创始人耿世文先生
造化坪上觅祖迹
六上人祖山(一)
六上人祖山  (二)
六上人祖山(三) 
六上人祖山(四)
六上人祖山(五)
六上人祖山(六)
大寨精神不朽  永贵风骨永存(一)
大寨精神不朽  永贵风骨永存(二)
大寨精神不朽  永贵风骨永存(三)
大寨精神不朽  永贵风骨永存(四)
大寨精神不朽  永贵风骨永存(五)
大寨精神不朽  永贵风骨永存(六)
大寨精神不朽  永贵风骨永存(七)
我的代教在明珠(一)
我的代教在明珠(二)
我的代教在明珠(三)
我的代教在明珠(四)
我的代教在明珠(五)
我的代教在明珠(六)
我的代教在明珠(七)
我的代教在明珠(八)
系列散文:梦回林雨(一)
系列散文:梦回林雨(二)
梦回林雨(三)我和我的同事们
光秃秃的黄土坡(小说连载一)
光秃秃的黄土坡(小说连载二)
光秃秃的黄土坡(小说连载三)
光秃秃的黄土坡(小说连载四)
光秃秃的黄土坡 (小说连载五)
光秃秃的黄土坡 (小说连载六)
四十年的从教路
陪老妈去看牡丹
四十年的从教路
西掌行
兰村,我的故园
外婆
我的外婆
怀念外婆
中垛村名的叫法——白额
重游皇城相府之感慨
《爱的传承》——临汾市第七届道德楷模刘一平的故事
爱心人士刘一平资助于倩倩圆了大学梦

喜欢作者的作品,请点击二维码,关注公众号




鹰翔小语
生于斯,长于斯,守于斯,爱于斯。在黄河岸边这块山地上生活了半个世纪,对这里有着浓厚的思想感情,总想在余生里尽情倾诉。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