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安泽(下)

文摘   2024-12-05 23:38   山西  

点击上面的蓝字   关注公众号  了解吉县的风土人情





去安泽


冬林还不会发手机定位,他要我们进城后不要过隧洞,向前走,他在路口接我们。尽管一直电话联系,我们还是找不到确切的位置。感觉到我们已经走过了路口,建民便下车去问人了。他以前来过两次安泽,都是因为公事,也没有见着冬林,但对安泽县城却比我们熟悉。

终于,建民打来电话,让我们掉头,往回返。

我们在沁河桥头掉过头,回到北边桥头后,旺瑜指着前面路口的电动三轮说:那就是冬林。

我把车停在三轮边,放下车窗玻璃,喊着:老胡。

冬林惊喜地看着我,叫着我的名字,走了过来。

他瘦了许多,一条腿还瘸着,完全不是同学时的样子了。我逗他说:你没有认错吧?


他笑着说:建民都说是哪些人了,肯定不会错了。

建民走过来抱着冬林说:走吧,咱们上你家去。

建民坐上冬林的三轮。他俩在前面带路,我们紧跟其后。

冬林的家是一个自己修建的小二层四合院,用的是空气能取暖。

海珍在儿子的家里照看小孩,冬林打电话对她说:来了几个同学,你回来吧。

大家便跟着冬林去参观他的庭院了。我在参观他的书房时停留了一下。冬林的书房不是很大,但布置得很有书香味。他还在写毛笔字,还是方方正正的中国字。墙上还挂着他写的座右铭,也有他人的字画,但我却对他书柜里的一本书特别感兴趣,那是一本《安泽一中校史》。我工作了三十二年半的吉县二中也想编辑一本自己的校史,新任的校长张林杰同志把这个任务交给了我和杜军老师,我们都没有这方面的经验,这本书正好能派上用场。

他们去别的房间参观了,我便取下这本书,迅速翻阅起来。安泽一中的校史记录了学校建校七十来的辉煌历史。学校各个时期的领导班子、任课教师,以及各班的学生名单,都悉数在删,各个方面的建设和发展也历历在目,书中还存有许多珍贵的历史照片。我用手机把所有的版块都进行了拍照,感觉如获至宝一般。我没有想到,这次去安泽看望老同学,还能拣到这样的宝贝。

海珍回来了,她的精神状态很好,手术的确很成功,她已经完全康复了。倒是冬林,真是多事。海珍手术后的第二年,他得了脑出血,为了省钱,只在临汾医院做了微创手术,让海珍在床上伺候了他六个月,总算能站了起来,却让一条腿瘸了。他还患有糖尿病,有一只眼睛也因此失明了。

说起这些,冬林总觉得是自己拖累了海珍。海珍却说,也许是我在克夫吧,不然他也不会有这么多的事。

建民打趣地问海珍:冬林当时给了你多少彩礼?

海珍叹了口气,什么也没有说。冬林却笑着说:哪有啥彩礼,我白拣了一个媳妇。

有人说,没啥没能没钱,有啥不能有病,其实,人不怕没钱,也不怕有病,只要你有一个相濡以沫的伴侣,那就是你的福星。冬林是不幸的,厄运给他带来的灾难太多了,让他英俊挺拔的身躯变得消瘦佝偻,但他却是万幸的,因为“党”的阳光雨露永远照耀着他的前程,滋润着他的生活。

我们本来计划见过冬林和海珍就往临汾返的,但建民在侯马进修的同学已定好了包间,打电话叫我们过去。大家不好打扰,也不好拒绝,就一同前去了。

建民在侯马进修时,安泽有两个同学,一个姓张,一个姓元,这两位同学都很优秀。老张先前是一中的校长,老元退休前是二中的校长,两人对安泽的教育工作都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张校长和元校长都很热情,也很和气,大家在一块很快就熟悉了,先前的拘束也荡然无存了。给张校长敬酒时,张校长说:欢迎袁老师再来安泽,有什么需要的只管开口,你们是冬林的同学,冬林是我的朋友,以后咱们就是朋友了。

我突然想起了安泽一中的校史,连忙对张校长说:张校长,你说对了,我还真有一事要麻烦你呢。

张校长立即握住我的手,高兴地说:难得袁老师把我当朋友,你说啥事,我一定办好。

我说:我在冬林家里看到你们一中的校史,我现在非常需要这本书,张校长还能搞到吗?


张校长连忙说:这算啥事呀,我马上就给你办。

我说:不急,你找到后给了冬林,让他给我捎。

张校长说:让他捎多麻烦,我打个电话,让他们送过来。

张校长说着就拿出手机,打起了电话。我觉得很不好意思,元校长说:大家都是朋友,你说的也不是个事,让他们跑一下,没有啥。

能遇到这样热情的朋友真是人生的一大幸事,可惜我要开车,不然,尽管我不会喝酒,也得陪张校长和元校长喝一杯。建民同学看出了我的心事,代我和老同学碰起杯来。

宴会结束的时候,书也准时送了过来,一共五本。我们接过张校长赠送的《安泽一中校史》,把所有的感激都编织成了一句话:欢迎来吉县;欢迎来洪洞;欢迎来霍州。

张校长和元校长也说:欢迎你们再来安泽。

安泽县位于太岳山东南麓,山西省第二大河沁河从北向南贯穿安泽,河流长达109公里。安泽是中国古代大思想家荀子的故里、又是名相蔺相如的栖身地,还有遍布全县的老一辈革命家生活战斗过的纪念地。千年古县,山川秀美,人杰地灵,不去安泽,真是一大遗憾。

2024125日于吉县




识别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 任意阅读作者的作品

旧作链接:
桑峨村与阎锡山和陈长捷
去安泽(上)
去安泽(中)

初心(微视频剧本  下)
初心(微视频剧本 上)
回家过年(微电影剧本上)
回家过年(微电影剧本下)

情系人祖终不悔 献身文旅照后人——缅怀人祖山文化旅游事业的创始人耿世文先生
造化坪上觅祖迹
六上人祖山(一)
六上人祖山  (二)
六上人祖山(三) 
六上人祖山(四)
六上人祖山(五)
六上人祖山(六)

大寨精神不朽  永贵风骨永存(一)
大寨精神不朽  永贵风骨永存(二)
大寨精神不朽  永贵风骨永存(三)
大寨精神不朽  永贵风骨永存(四)
大寨精神不朽  永贵风骨永存(五)
大寨精神不朽  永贵风骨永存(六)
大寨精神不朽  永贵风骨永存(七)

我的代教在明珠(一)
我的代教在明珠(二)
我的代教在明珠(三)
我的代教在明珠(四)
我的代教在明珠(五)
我的代教在明珠(六)
我的代教在明珠(七)
我的代教在明珠(八)

系列散文:梦回林雨(一)
系列散文:梦回林雨(二)
梦回林雨(三)我和我的同事们

光秃秃的黄土坡(小说连载一)
光秃秃的黄土坡(小说连载二)
光秃秃的黄土坡(小说连载三)
光秃秃的黄土坡(小说连载四)
光秃秃的黄土坡 (小说连载五)
光秃秃的黄土坡 (小说连载六)

四十年的从教路
陪老妈去看牡丹
四十年的从教路
西掌行
兰村,我的故园
外婆
我的外婆
怀念外婆
中垛村名的叫法——白额
重游皇城相府之感慨
《爱的传承》——临汾市第七届道德楷模刘一平的故事
爱心人士刘一平资助于倩倩圆了大学梦


喜欢作者的作品,请点击二维码,关注公众号





鹰翔小语
生于斯,长于斯,守于斯,爱于斯。在黄河岸边这块山地上生活了半个世纪,对这里有着浓厚的思想感情,总想在余生里尽情倾诉。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