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县古话(一)

文摘   2025-01-31 20:21   山西  
点击上面的蓝字   关注公众号  了解吉县的风土人情




                               

               

   吉话(一)

     1 瓷瓷娃娃

从前,有个女孩,特别爱说话,常天说的就不悄悄。她就说她:你这死女子,照你这样子,还能寻下婆家呀?谁敢要你呀?我给你包包装一个瓷瓷娃娃,瓷瓷娃娃啥时候说话了,你再说;瓷瓷娃娃不说话,你就不要说

这女子出后就一直不说话婆家人见她不会说话,就欺负她,婆打、公公打、女婿也打,咋打她都说话

摸摸包包里的瓷瓷娃娃,瓷瓷娃娃不说话,她就不说,打死都不说。

婆家人没有办法,就把她给休了。

女婿就送她回娘家的路上有一条河。过了她就坐在石头上歇息。天上突然飞来一只喜鹊,喜鹊落到她的身边。她便动情地说:喜鹊哥,喜鹊哥,你看女儿多恓惶,三年没说话,让人家给打哩休

一旁的女婿听到后惊讶地说:不是不会说话呀?走走走,我不休你了你快跟我

女婿把她带回了家。婆家的婶子听说后,就跑过来看她。她就说:婶子,婶子 ,你不要看,你还该我二尺缎婶子急了赶快就走,她又说:婶子,婶子,你不要走,你还有两壶酒。婶子更急了,赶紧就跑。她又说:婶子,婶子,不要跑,你还该我两个舀水瓢婶子急哩抓起了身边的一只猫。她又说:我猫不是普通猫,金蹄蹄,银爪爪,还会抓鸟鸟

讲述人:徐应兰,女,77岁,吉县兰村人。



识别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 任意阅读作者的作品

旧作链接:

《儿时的记忆》系列散文,往期回顾:

     儿时的记忆20——六七十年代的吉县童谣(一)

     吉县童谣(二)

     吉县童谣(三)

     儿时的记忆:吉县童谣(四)

     吉县童谣(五)

     吉县童谣(六)

     吉县童谣 (七)

     袁德榜收集的吉县童谣

     儿时的记忆 ——(19)打茬茬

     儿时的记忆 (18)——打茬茬

     儿时的记忆(17)——老麻子

     儿时的记忆(16)——拦羊娃

     儿时的记忆(15)——攋跤

儿时的记忆(14)—— 打宝尘

儿时的记忆(13)——榆钱儿

儿时的记忆(12)——捉麻雀

儿时的记忆(11)——捉麻雀

儿时的记忆 (10)——炒Mia mia

儿时的记(9)——驮水

儿时的记忆(8)——要饭吃

儿时的记忆(7)——带干粮

儿时的记忆(6)——唆甜甜

儿时的记忆(5)——娃娃书

儿时的记忆(4)——调和汤

儿时的记忆(3)——拾麦

儿时的记忆(2)——寻猪草

儿时的记忆(1)—— 看电影

太行山游记——人工天河红旗渠
太行山游记——八泉峡
太行山游记——夜走三郊口
太行山旅游记——万仙山上郭亮村
太行山游记——徒步黑龙潭
桑峨村与阎锡山和陈长捷
去安泽(上)
去安泽(中)
去安泽(下)
初心(微视频剧本  下)
初心(微视频剧本 上)
回家过年(微电影剧本上)
回家过年(微电影剧本下)
情系人祖终不悔 献身文旅照后人——缅怀人祖山文化旅游事业的创始人耿世文先生
造化坪上觅祖迹
六上人祖山(一)
六上人祖山  (二)
六上人祖山(三) 
六上人祖山(四)
六上人祖山(五)
六上人祖山(六)
大寨精神不朽  永贵风骨永存(一)
大寨精神不朽  永贵风骨永存(二)
大寨精神不朽  永贵风骨永存(三)
大寨精神不朽  永贵风骨永存(四)
大寨精神不朽  永贵风骨永存(五)
大寨精神不朽  永贵风骨永存(六)
大寨精神不朽  永贵风骨永存(七)
我的代教在明珠(一)
我的代教在明珠(二)
我的代教在明珠(三)
我的代教在明珠(四)
我的代教在明珠(五)
我的代教在明珠(六)
我的代教在明珠(七)
我的代教在明珠(八)
系列散文:梦回林雨(一)
系列散文:梦回林雨(二)
梦回林雨(三)我和我的同事们
光秃秃的黄土坡(小说连载一)
光秃秃的黄土坡(小说连载二)
光秃秃的黄土坡(小说连载三)
光秃秃的黄土坡(小说连载四)
光秃秃的黄土坡 (小说连载五)
光秃秃的黄土坡 (小说连载六)
四十年的从教路
陪老妈去看牡丹
四十年的从教路
西掌行
兰村,我的故园
外婆
我的外婆
怀念外婆
中垛村名的叫法——白额
重游皇城相府之感慨
《爱的传承》——临汾市第七届道德楷模刘一平的故事
爱心人士刘一平资助于倩倩圆了大学梦

喜欢作者的作品,请点击二维码,关注公众号




鹰翔小语
生于斯,长于斯,守于斯,爱于斯。在黄河岸边这块山地上生活了半个世纪,对这里有着浓厚的思想感情,总想在余生里尽情倾诉。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