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背景
中风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由大脑血管阻塞或破裂引起,导致脑组织受损。它可分为缺血性中风或出血性中风。意识障碍、偏瘫、失语症和其他神经损伤是中风的主要表现。
中风是一种急性发作、危险且高死亡率的疾病;它是中年人和老年人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尤其是那些超过50岁的人。中风后认知障碍(PSCI)是一组认知障碍综合征。目前全球中风患者人数接近1.01亿,其中六个月内中风后认知障碍(PSCI)的患病率为56.6%。PSCI的特征是定向、记忆、注意力、表现、反应、理解、计算、视觉空间能力、感觉感知和心理行为变化等障碍。
在PSCI发作后,患者的生活质量急剧下降。PSCI 不仅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负面影响,还对他们的生命构成潜在威胁。这给患者、家庭和国家带来了更大的负担。因此,解决PSCI人群的早期识别、检测、管理和治疗问题是当务之急。 针灸是一种安全、可靠、便捷且有效的外部中医治疗方法,作用于身体表面,其不良影响比药物少。
近年来,针灸在治疗PSCI 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这使得认知功能障碍和患者进行日常活动的能力得到了改善。众多临床试验表明了督脉针刺疗法治疗 PSCI 的有效性,该疗法已在临床实践中广泛应用。然而,所有这些试验都受到样本量小或评估认知功能标准不同的限制,目前也没有相关的荟萃分析。随着随机对照试验数量的增加,迫切需要荟萃分析来评估督脉针刺疗法治疗 PSCI 的效果。此次研究中,以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和治愈率作为认知功能的指标,评估了总督脉针刺疗法治疗原发性侧脑室周围梗死(PSCI)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并进行了荟萃分析,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2)患有认知障碍的卒中患者(年龄、性别、病程和治疗持续时间不受限制);
(3)纳入了使用常规针刺或电针治疗PSCI 的对照试验。对照措施可能包括多种治疗方法,如药物、草药、常规疗法和康复;
(4)结果指标: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 (MoCA)、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治愈率和 P300 被视为疗效评估的标准。
2.2.2.排除标准 排除标准如下:
(1)非随机的对照试验,包括动物实验、临床试验、荟萃分析、综述和系统综述;
(2)诊断标准不明确或缺失的调查;
(3)将 PSCI 患者与其他疾病(如湿疹、肾炎、慢性肝炎和结缔组织疾病)合并;
(4)非中风引起的认知障碍;
(5)比较 GVAc与其他针刺疗法效果的研究;
(6)同一研究在多个语言数据库中发表;
(7)无法获取全文或数据不足。
2.3.数据收集流程
首先,这两位研究人员剔除了重复项和文件Ageing Research Reviews 99 (2024) 102355 通过阅读标题和摘要,不符合纳入标准。接下来,阅读全文以确定是否纳入。最后,EndNote X9 会为纳入的文献编号,Excel 会提取数据。提取的数据按照以下一般特征进行组织:作者、发表年份、患者年龄、患者性别、病程、中风类型、治疗持续时间、干预方法、PSCI 诊断标准的来源、主要结局和不良事件。
2.4.偏倚风险评估
两名独立评估员根据科克伦系统评价手册对纳入研究的文献质量和偏倚风险进行评估。
偏倚由七个组成部分构成:(1)随机序列生成 (选择偏倚);(2)分配隐藏(选择偏倚);(3)参与者和人员盲法 (实施偏倚);(4)结果评估盲法(检测偏倚);(5)选择性报告(报告偏倚);(6)其他偏倚。
这可以分为三个等级:低偏倚风险、高偏倚风险和偏倚风险不明确。如果评估结果有争议,将由第三名调查员讨论并解决该问题。
2.5.统计分析
采用Rev Man 5.3 进行荟萃分析、发表偏倚分析和亚组分析,同时使用 Stata 17.0 进行敏感性分析。对于连续变量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 (MoCA)、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ADL),采用均数差(MD),并确定相应的 95%置信区间(CI)。 通过 P 和 I2 检验指标来展示异质性。如果 P≥0.05 且 I2≤50 %,表明研究中统计异质性低;如果 P50 %,表明研究中异质性高,则进行敏感性分析亚组分析,如果未识别到异质性来源,则采用“随机效应模型”。使用森林图和漏斗图确定荟萃结果的异质性和发表偏倚。当漏斗图对称时,不存在发表偏倚;否则,可能存在发表偏倚。
3.结果
3.1.研究特点
根据搜索策略,共检索到2496 篇文献,其中 10 篇来自 Cochrane 图书馆,24 篇来自 PubMed,19 篇来自 Medline,265 篇来自 Embase, 344 篇来自中国知网,138 篇来自维普网,1696 篇来自万方。共排除 1647 篇重复文献,在阅读标题或摘要后排除 658 篇重复文献。对剩余的 391 篇全文文献进行重新筛选,最终纳入 39 篇文献(图 1) 表1提供了纳入研究的基本特征信息。研究了基线平均年龄、 性别比例、疾病持续时间以及属于干预前数据的卒中类型。干预后的数据包括干预方式、治疗过程和不良事件。39项试验中有38项描述了患者的病情发展,只有一项试验(刘等,2015)没有提及患者的病情发展。参与者的年龄从51岁到73岁不等。39项试验中有38项描述了患者,只有一项试验(刘等,2015)没有提及患者。
性别方面,在大多数试验中,男性参与者的比例高于女性。三十项试验描述了疾病进展。参与者中,疾病持续时间为15 天至 45 个月不等,有 5 项研究未提及发病日期。所有研究均报告了治疗持续时间。治疗持续时间在 12 至 120 天之间不等。有11 项关于缺血性脑卒中的试验;14 项关于缺血性和出血性卒中的试验,以及纳入试验中关于卒中的 14 项试验。在该研究中,对照组的参与者在所有 39 项试验中均接受常规治疗。有一项试验仅采用常规治疗,而其余 38 项试验则将常规治疗与其他治疗方法相结合。有一项试验使用了假针刺,一项试验使用了安慰剂,39 项试验中有 22 项使用了药物化学(尼莫地平、奥氮平、多奈哌齐和丁丙诺啡),39 项试验中有 7 项使用了康复,两项试验使 用了药物化学康复,两项试验使用了中药康复,两项试验使用了认知训练,还有一项试验使用了认知训练康复。总共 29 项试验将针刺或电针与对照组相结合,而 10 项试验将针刺或电针与常规疗法相结合。在总共的试验中,有 6 个试验提供了不良事件发生率的数据。最常见的副作用是针刺疼痛。
针刺晕厥和针刺患者的恶心。最常见的副作用是针刺疼痛、针刺晕厥和针刺患者的恶心。一项试验报告了1例皮下出血、1例针刺晕厥、1例针刺期间疼痛和1例复发中风,对照组中有2例患者出现胃肠道不适。一项试验报告了3例针刺期间疼痛、3例皮下出血、3例针刺期间疼痛、对照组中有3例血肿,以及1例因感冒而停止治疗。一项试验报告了治疗组中有2例血肿和1例针刺期间晕厥。一项试验报告了治疗组中有1例严重的皮肤瘙痒。一项试验报告了治疗组中有1例血肿。一项试验报告了治疗组中有1例针刺相关的晕厥和1例恶心,对照组中有1例感到恶心,因此停止治疗。上述数据包含了所引用的试验中不良事件的所有细节。(表 1)
3.2. 研究中的偏倚风险
3.2.1. 随机序列生成
所有试验都提到了随机序列生成。总计29 项试验(74.36%)被评估为低偏倚风险(ROB),其中 25 项试验 通过随机数字表分组,3 项试验通过中心随机分组,1 项试验通过随机抽取纳入。有 3项试验按纳入时间分组,7 项试验仅提及“随机”一词,并未具体描述随机序列生成的方法。因此,在 39 项试验中,上述 10 项(25.64%)被评估为不确定的风险偏倚。
3.2.2. 分配隐蔽性
共有12 项试验采用了分配隐藏法,并进行了评估。低风险偏倚。9 项试验在临床试验中使用了随机信封,1 项试验使用了随机分配卡,1 项试验使用了 miniphy 软件,1 项试验使用了随机序列。其余 27 项试验未提及使用分配隐蔽性, 被评估为风险偏倚不明确。
3.2.3. 参与者和工作人员的蒙蔽
有四项试验采用了对参与者和工作人员的盲法。一项试验对参与者使用了盲法。一项试验提到了盲法,但并未具体说明是对参与者还是人员进行盲法。上述6 项试验被评估为低风险偏倚。 两项试验未对参与者和人员进行盲法,被评估为高风险偏倚。31 项试验未提及参与者和人员是否蒙眼,评估为不清楚的风险偏倚。
3.2.4. 结果评估的盲法
八项试验使用了结果评估的盲法,并评估为低风险偏倚。两项试验未提及结果评估的盲法,评估为风险偏倚不明确。
3.2.5. 不完整的结果数据
七项试验报告了停止用药的患者数量以及停止用药的原因。28 项试验在治疗期间没有患者退出。上述 35 项试验被评估为低风险偏倚。四项试验提到了中断治疗的患者数量,但没有描述原因,被评为高风险偏倚。
3.2.6. 报告偏差
在这项研究中,随机对照试验的参与者存在认知障碍,但是他们都能够正常回答问题,因此不存在无应答偏差。有五个试验未提及参与者的患病时长,这可能存在时间效应偏差,且评估结果具有较高的风险等级。其余34 个试验的评估结果均为低风险等级。
3.2.7. 其他偏差
该数据的提取ROB 和质量评估ROB 为由两名研究人员同时进行,如果存在分歧,则由第三名研究人员进行进一步审查。在对纳入的文献进行筛选后,结果显示不存在多重发表偏倚或多重使用学科偏倚,评估为低风险偏倚。该研究可能存在发表偏倚和语言偏倚,发表偏倚的原因与随机对照试验中发现的结果的性质和方向有关,导致已发表和未发表的结果之间存在偏倚。本荟萃分析存在语言偏倚,因为搜索仅限于英语和中文文献,未纳入其他语言的文献,由于语言障碍和有限的信息资源,对结果的系统评估存在偏倚,这是常见的,并被评估为不确定偏倚。因此,39项试验被评估为不确定风险偏倚。(图2)
3.3. 结果的荟萃分析
3.3.1. 治愈率
26 项试验报告将治愈率作为结果指标。总共纳入了1820 名患者,其中针刺组 911 名,非针刺对照组 909 名。荟萃分析的汇总数据显示,治愈率的加权比值比为 3. 00,95%置信区间为 2.37 - 3.79(OR = 3.00,95%CI = 2.37 - 3.79)。两组之间无显著异质性(异质性:卡方 = 12.45,P = 0.98,I² = 0%)。(图 3)
3.3.2. MoCA 评分
27 项试验报告将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作为结果指标。总共纳入了 1912名患者,其中针刺组 956 名,非针刺对照组 956名。荟萃分析的汇总数据显示,MoCA 评分的加权平均差值为 1.82,95%置信区间为 1.60 - 2.03(MD = 1.82,95%CI = 1.60 - 2.03)。两组之间无显著异质性(异质性:卡方 = 34. 85,P = 0.11,I² = 25%)。(图 4)
3.3.3. 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评分
29项试验报告将简易精神状态检查 (MMSE)作为结果指标。总共纳入了 2008 名患者,其中针刺组 1006名, 非针刺对照组 1002 名。荟萃分析的汇总数据显示,简易精神状态检查的加权平均差值为 1.05,95%置信区间为 0.83 - 1.28(MD = 1.05,95%CI = 0. 83 - 1.28)。结果显示异质性较高(异质性:Tau2 = 0.31;Chi2 = 156.92,P < 0.00001,I2 = 82%)。为了确定异质性的来源,进行了亚组分析。亚组分析显示,手工针刺组(MD = 2.18,95%CI = 1.64 - 2.72)异质性较高(异质性:Tau2 = 1.32;Chi2 = 250.63,P < 0.00001,I2 = 92%)。而电针组(MD = 2.03,95%CI = 1.48 - 2.57)异质性较低(异质性:Tau2 = 0. 16;Chi2 = 8.66,P = 0.19,I2 = 31%)。这两个亚组之间异质性的巨大差异表明,异质性的来源可能与针刺方法有关。(图 5)
3.3.4.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
十二项试验报告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作为结果指标。总共纳入了 935 名患者,其中 468名在针刺组,467名在非针刺对照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的平均差异为 5.99,95%置信区间为 5.33 - 6.64(MD = 5.99,95%CI = 5.33 - 6.64)。两组之间无显著异质性(异质性:卡方 = 14.92,P = 0.19,I2 = 26%)。(图 6)结果表明,针刺组的表现优于非针刺对照组,并且对 PSCI 有显著影响。
3.3.5. 敏感性和亚组分析、发表偏倚以及总体证据质量
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的异质性较高,并根据针刺方法进行了亚组分析。结果表明,异质性的来源可能与针刺方法有关。通过在删除一项研究后对亚组进行敏感性分析,对其他研究进行了荟萃分析,以评估结果是否受到单一研究的影响。结果显示无显著波动,表明认知障碍(MD)结果的稳定性。使用固定效应模型分析漏斗图,并包括评估研究>10 项的研究。总体而言,对于治愈率、蒙特利尔认知评估(MoCA)、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的文章质量被评为中等。结果显示,对于治愈率、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漏斗图对称性极佳,表明不存在显著的发表偏倚。(图 7)
综述的结果表明,针灸疗法可能对一些PSCI患者有主观益处。本次研究纳入了39项随机对照试验。由于结果测量指标不一致以及结果缺乏细节,一些来自随机对照试验的数据无法纳入荟萃分析。39项试验中有11项被评为低风险偏倚,其余28项被评为高风险偏倚。在盲法方面,39项试验中有3项采用了三重盲法,2项采用了双重盲法。总体而言,39项试验中有4项被评为低风险偏倚。纳入的研究中存在一些不一致的信息。在荟萃分析中,26项试验关注药物与针灸结合的有效性,8项试验强调针灸与康复结合的有效性,2项试验强调针灸与认知训练结合的有效性。此外,10项研究使用了电针,另外29 项研究使用了传统的手工针刺。在 39 项试验中,有 9 项被纳入缺血性中风的研究,14 项被纳入缺血性或出血性中风的研究,还有 16 项仅提及中风。部分研究的治疗持续时间太短(12 - 20 天)。未来需要研究针刺疗法对 PSCI 的长期效果。 最显著的发现是,几乎所有研究都报告了积极的结果。众所周知,东亚国家比西方国家更熟悉补充疗法和针灸治疗,并且在研究中使用的穴位、程序和技术可能更具意义,这可能对疗效产生重大影响。这或许可以解释本次荟萃分析的积极结果。 这项系统综述存在一些局限性。由于这些局限性,对结果的解读 应谨慎。首先,除了英语和汉语外,未检索到其他语言的相关文献,尽管其他语言未被排除在搜索过程之外。39项试验中有38项发表在中文,只有一项发表在英文。然而,所有随机对照试验均在中国进行,这可能导致正向偏差。其他非英语文章未被纳入,这可能会影响数据结果。其次,研究结果可能会受到穴位选择和治疗师技术能力的影响。最后,纳入的随机对照试验的样本量较小,希望未来临床环境中能有更多的治疗性论文。尽管存在这些局限性,从该研究的结果可以得出结论,针灸在治疗认知方面是有效的。脑卒中患者的损伤帕金森病是一种神经障碍,其特征是中枢神经细胞,尤其是大脑皮质和海马体中的神经细胞退行性变化。督脉针刺是治疗大脑神经元损伤的有效方法,并能提高认知表现。皮质脊髓束与脊椎紧密循环,在脊椎穴位进行针刺可以增加脑灌注并增强认知功能。两项研究表明,将督脉针刺与常规治疗相结合,在改善认知功能、恢复受损的神经功能方面优于单独的常规治疗。
降低相关血清因子水平。从大鼠模型研究中得出结论,督脉针刺可通过提高海马区域的 NGB 和 HIF-1 表达水平来抑制海马神经元的凋亡,从而增强学习和记忆能力。督脉针刺可减小大鼠脑梗死面积,增加脑海马组织中 VEGF 及其受体 Flt-1 的信号表达,促进脑梗死患者脑内损伤的修复,改善认知功能障碍。针刺在治疗中风方面有着悠久的应用历史。在中医中,督脉负责调节人体的经络,与大脑密切相关,并影响认知功能。
根据2022 年的一篇综述,督脉是针刺治疗卒中后认知障碍(PSCI)最常用的经络,平均使用率为 27.1%。在用于治疗 PSCI 的前十大穴位中,有三个是督脉的穴位。督脉上使用频率最高的穴位是百会穴(10.55%)和神庭穴(6.31%)。“百会”穴位于头顶, 有助于恢复精神和增强认知功能。神庭穴位于发际线,通过清醒头脑 来恢复认知功能。这些研究都使用了“百会”这个穴位。在这些研究中,都使用了“百会”这个穴位。在 37 项研究中,使用了“神庭”穴位。其他穴位,如“水沟”、“风府”和“印堂”,在超过 15 项研究中被使用。
Han JZ, Yang Y, Wang YF, Feng JH, Song CN, Wu WJ, Lin HB. Effectiveness and safety of Governor vessel acupuncture therapy for post-stroke cognitive impairment: A meta-analysis of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 Ageing Res Rev. 2024 Aug;99:102355. doi: 10.1016/j.arr.2024.102355. Epub 2024 Jun 26. PMID: 38942201.
声明:古麻今醉公众号为舒医汇旗下,古麻今醉公众号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舒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