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有这样一个科室——他们让每一位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平静地入睡、安全地苏醒,像个贴身卫士一样为患者的生命安全保驾护航;他们是急危重症救治中的先锋和主力,在患者安全和舒适度上同样发挥着的不可替代的作用——这就是麻醉科。
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麻醉科每年需承担约5万例手术室内、外麻醉任务,并于2022年获得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顺利入选“国家队”,这也意味着桂北地区患者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国家级高水平的医疗服务。
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麻醉科手术室团队合影
一台真正意义上成功的手术,不仅在于为患者根治疾病,更体现在手术医师、麻醉医师和护理人员的通力合作。在大多数人的眼里,麻醉只不过是打一针的事。实际上,麻醉医师的工作并不简单。患者从“入睡”到“醒来”的转变,倾注了麻醉医师大量心血,甚至一生追求,是他们用责任与智慧筑成了患者生命安全的屏障。
知是行之始。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麻醉科主任王永旺介绍,麻醉医生和手术室护士会分别在手术前一日,提前访视患者,充分了解患者的既往史、用药史、过敏史等,评估患者麻醉风险、制订麻醉方案,选择合适的麻醉方式。“病人的情况评估好了,我们才能在术中保证病人的安全,帮助病人顺利康复。”王永旺表示。
对于患者而言,接受手术治疗过程中最迫切的诉求就是安全、无痛,而麻醉医生的核心任务就是保障每一位患者围手术期安全,尽可能减轻手术带来的痛苦,为患者提供安全舒适的诊疗服务。实施麻醉后的管理和术后麻醉苏醒是麻醉医生更为重要的工作。
“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在手术过程中,当外科医生专注于手术刀下的精准操作时,麻醉医生则默默守护在患者身旁,确保手术过程中的每一刻都处于安全状态。他们要精确控制麻醉药物的剂量,保证患者在手术全程处于适当深度的麻醉状态,同时通过各种监测设备,严密监控生命体征,如血压、心率、呼吸和血氧饱和度等,维持其生命体征的稳定,以防潜在的生命威胁。面对手术中可能出现的各种突发情况,如休克、心脏骤停或呼吸困难,麻醉医生还要具备迅速而有效的应对能力,他们熟练掌握复苏技术和急救药物的应用,在关键时刻能挽救生命。"麻醉医生要具备深厚的内科知识,又要对外科疾病及手术非常了解,这就要求麻醉医生必须内外兼修。"王永旺说道。
四方手术间,三尺手术台,手中一抹绿,无影灯下情。手术室护士长唐俐说:“术中我们一丝不苟地配合着手术进行,一针一线、一刀一钳,甚至一个螺丝钉都不敢有丝毫疏忽,因为手术室门外有家属的期盼,我们有责任保证病人手术顺利安全。不论传统手术方式,还是先进的机器新技术操作,我们都可以娴熟配合,游刃有余。近百种仪器设备的操作使用,近千种手术器械的清点传递,各种复杂手术体位的安全摆放以及各种突发紧急状况的妥善处理,都是我们的看家本领。”
手术结束并不意味着麻醉的结束,手术后患者会被转移到恢复室,麻醉医生和护理人员将继续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观察其意识状态和疼痛反应,之后才能将患者安全送回病房。
据了解,目前,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共有手术间47间,并设立了独立的麻醉诱导室、麻醉后恢复室(PACU)等辅助用房40余间,各种麻醉手术设备350多台。科室每年完成手术室内麻醉近2.5万例次,广泛开展包括心脏大血管手术、小儿外科手术及老年、危重症患者手术的麻醉,患者中不乏上百岁的超高龄老人和仅有三四斤重的新生儿。
事实上,从麻醉科诞生之初,麻醉科医师基本的临床职责,就是肩负着抢救手术患者及危重病人的重任。急危重症患者救治既是麻醉科医师的日常工作,更是他们的“拿手好戏”。
2019年,王永旺主任带着在天津积累的心血管麻醉和危重症麻醉管理经验,在桂医附院麻醉科推行了“一站式危重症麻醉管理”,陆续开展麻醉科放置临时起搏器、实施ECMO等先进麻醉技术。据介绍,为非心脏手术的心脏病患者放置临时起搏器,降低了患者转运的心血管风险,大大提高了患者安全和工作效率,同时也可以为术中发生紧急心脏事件提供更安全的保障,这是在广西麻醉科中率先开展的一项技术。而在手术室紧急为心脏病患者实施ECMO,也让患者得到了及时救治,最后安全出院。“不管是临时起搏器,还是ECMO,在此之前均需在其他科室放置后才能进入手术室,途中转运风险极高。通过这种一站式危重症麻醉管理,让病人全程在手术室内、完善监测的情况下完成手术,大大提高了病人围术期安全性和麻醉成功率。”王永旺表示。
与此同时,麻醉医生不仅对呼吸机、监测仪器等医疗设备的操作得心应手,也是超声专家。王永旺介绍,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发展,超声引导下的麻醉技术成为现代麻醉的重要标志,好比麻醉医生的“第三只眼”,帮助麻醉医生实现精准定位。2022年底,麻醉科引进了飞利浦epiq 7C心脏超声,并为经导管主动脉瓣置入术(TAVR)提供实时经食管超声心动图监测(TEE)和临时起搏器放置。“麻醉医生还可以利用超声帮助排查术中患者出现的情况,比如在车祸外伤急救的手术中,麻醉医生可以利用现有的超声技术,再次进行充分评估,排查出未被发现的脏器受损等情况。”王永旺说道。
近年来,该科室开展了围术期自体输血技术、无创心功能监测、麻醉深度监测、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经胸及经食道心脏超声及靶控输注(TCI)麻醉、术中唤醒功能神经外科麻醉等新技术。目前这些技术均已日臻完善,并广泛应用。
王永旺主任在为介入经皮主动脉瓣膜置换术提供实时TEE(经食管超声心动图)监测
“人们常说‘手术医师治病,麻醉医师保命’,这句话有一定的道理,但不能完全涵盖麻醉科所做的工作。”王永旺介绍,麻醉科的工作范围早已从手术室扩展到门诊、急诊等各个场所,手术室外麻醉达3万例次,医疗业务涵盖临床麻醉、危重病人救治、急慢性疼痛治疗三大领域。
随着人民群众对医疗服务提出了更高要求,麻醉科将提供“舒适化医疗”服务作为发展的重要方向,积极开展无痛胃肠镜、无痛支气管镜、无痛分娩等无痛舒适化诊疗,让患者在无痛、舒适的状态下进行医学检查和治疗。“特别是对于高龄患者或有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在没有麻醉的情况下,会存在血压剧烈波动的情况,可能产生心梗、脑出血等严重的并发症,实施麻醉可以帮助患者舒适地度过检查。”王永旺说道。
在疼痛诊疗方面,麻醉科对慢性劳损性疾病(如颈腰椎间盘突出等)疼痛、神经病理性疼痛(包括带状疱疹性神经痛、三叉神经痛、原发性神经痛等)可进行超声引导下神经调控治疗,对于睡眠障碍,无手术指征的颈、肩、腰腿痛,或是需要度过急性疼痛期的疾病,麻醉科亦可利用麻醉技术及麻醉药物,帮助患者缓解疼痛,摆脱失眠的困扰。
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麻醉科已发展成为桂北地区领先的麻醉科之一。该科室目前共有医护人员131人、麻醉医师49人,其中副高级及以上职称24人、博士6人;手术室护士66人、麻醉护士16人,其中副高级及以上职称15人、研究生学历8人。全科人员始终坚持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秉承“爱心、耐心、细心、诚心、信心、贴心”的价值观,努力打造现代化、科技化与人性化为一体的大型高端手术中心,为手术团队提供高质量服务,为手术患者保驾护航。
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麻醉科是桂林市医学会麻醉学分会主委单位、国家住院医师培训基地、桂林医学院麻醉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培养点,并承担桂林医学院本科生、轮科医师与进修医师的临床麻醉培训工作。科室医护人员在不断提升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教学和管理工作的同时,积极开展科研活动,科室共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项,广西自然科学基金10余项,广西卫健委、广西教育厅和桂林市各类基金几十项,广西适宜技术二等奖和三等奖各一项,总科研经费500多万元;发表SCI文章30余篇、国内核心期刊文章50余篇,编写专著十余部。
“麻醉科将一如既往秉承‘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让患者在诊疗过程中远离疼痛,改善就医体验,实现舒适化诊疗。”王永旺表示。
本文内容来源于桂林日报,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声明:古麻今醉公众号为舒医汇旗下,古麻今醉公众号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舒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