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花生大师:大手印的直指教言
乌迪亚那的上师说:谛听,措嘉。
于教导大手印的直指窍诀时,有四个要点:见大手印、修大手印、果大手印、行大手印。
首先是见地的大手印。续典中说道:见大手印是心的自性,无须证明之或驱逐之。
如此,大手印无所缘,无指涉,本性为无生,不因环境状况而毁坏。大手印的戏耍无所拘束,是本然的状态,是一切可知事物的基本自性。
此外,大手印没有需要产生的善德,也没有需要灭除的过失。就有如误将绳当为蛇的譬喻一般,错的是把绳当成蛇的想法,而不是绳子本身。虽然乍看之下像是蛇,但后来就了悟它只是一条绳子而已。既无需证明那是条绳子,也无须将蛇赶走,一点也不必。同样的,一切可知事物的基本自性,本身即是大手印的自性。因此,既不需要产生无念的觉性,也不需要消除意念。思及之际,无念的觉性是直接现前的,因此它也称为原本圆满的清净,不属于恒常或空无等两种性相的任何一种,也不属于能知或所知。
其次是禅修的大手印,续典中说道:任由基本自性无攀执而安住,即是禅修状态的大手印。
如此,禅修的大手印是心中了无执取,随由心的原本自性保任如是。因此,它并非思考的结果,非经由指示,非「是」或「不是」某个东西。它没有冲突与意念的造作,且什么也不排除。
此外,任随的住于本然之中,无须以对治作修正,正如海与浪一般。当大海起浪时,浪由海中而起,又回归于海中。浪与海无二,海与浪无二。保持宁静有如一味,有如海中之浪。如同这个譬喻,于你心性的大手印中,在离于念头的原本自性中,全然地任其安住于本然之中。心中无所执持。不论生起什么念头,在念头生起的那一刻,该念头都不离于无念与无误的觉性。念头由你而生,向你显现,又消融于你。在那一刻,本然状态并非你所能思惟的,也无法以文字指出。
由于没有能感知者与所感知事物此二元性,它并非「是」某个东西。由于此无二的觉性能以任何方式去体验,它也非「不是」某个东西。且由于这两种层次的实相是无可分别的,它们便互不冲突。
由于一切被误解的现象皆以它作为封印,它并不排除任何事物。因为它从一开始就是自由而无拘束的,因此被称为自解脱的原本状态。
第三,果大手印,续典中说道:根基本自成熟为果实,那就是果的大手印。
如此,果大手印是当基本自性——所有可知事物的本然状态——已经成熟证悟。换言之,它的本质,即法身,与空性并存;它的自性,即报身,具有清明觉醒的善巧方便;而其力用,即化身,则是无拘无束的自然表现。
用一个譬喻来说,当一粒种子成熟变成稻穗时,发展为稻穗的就只是那粒种子。除了种子以外,别无稻穗;而除了稻穗之外,种子无法成熟成为任何其他东西。正如这个譬喻,果是你本来的心,本然清净的基本状态——在无数种短暂的变化都平息回归自心之后,它就仅为如是的本然状态。
它是你自心的空性本质,是无拘无束的觉醒状态,也就是法身。它是你自心的清明自性,是难以言诠的觉受,也就是报身。它是你自心的表现力用,是每一刻觉受的自行解脱,也就是化身。
第四,行大手印,续典中说道:为了带来源源不绝的加持,便有行持的大手印。
你必须向具有传承、证量与悲心的上师求取口诀教言。从那一天开始,你必须向他祈请,视他为法身,而非色相之身。由于无法忍受与上师分离,你以深切的渴望融入上师,如此,透过上师的加持,大手印的了悟将自然生起。这是单一便已足够的捷径,无须倚靠两种次第的任何其他方法,此称为行大手印。
举一个譬喻为例,在艳阳高照的时候,拿一个未受损坏或无有脏汗的透镜。(一千多年前,即有人们把透明水晶或宝石磨成「透镜」以放大影像。)只要将阳光、透镜和乾苔放在妥当的位置上,乾苔就可以瞬即燃烧起来。同样的,当上师的加持、你的虔敬,以及你相续的清净诚心,这三者同时发生时,只要以恳切的渴望祈请,本来的觉性,也就是大手印,将自然生起。
接着是确保你的相续获得净化的方法。于接受口诀教言之后,一开始要前往僻静之处独自隐居。其后,要舍下所有其他的目标——完全的放弃,不断重复培养这个心态:「若把这个只能获得一次的暇满之身挥霍掉,是多么可怕的浪费啊!由于没有任何事情是确定的,如果我今晚或现在就死了,该怎么办!我的心还没有获得任何的稳定。我死了之后,没有任何人、任何东西会陪伴我!」
之后,皈依并多次生起坚决的菩提心。运用各种方法清净你的障蔽,并积聚资粮。不过,特别要在心的中央,观想自己的根本上师,思惟:「他就是大手印,法身佛!」恳切诚意地向他祈请,直到你筋疲力竭为止。届时,你的意识将变成无念与空的状态,那是一种无以言喻的清明觉受,或说是离于贪执的大乐状态。认知到:「仅仅这个,就是上师的心,我自己的心,是法身的大手印!」然后安住于本然根本状态的任运自在之中。
一开始,以短时而多次的禅坐重复修持,如此,你的念头将如薄雾般蒸发。
之后,延长禅坐的时间,藉此保持完全无念。
最后,超越禅修(座上)与休息(座下)的界线,你将扩及而进入万事万物皆是法性的一性状态。
在座下休息时,以持续与遍满的清明觉性进行所有的日常活动,离于任何意念的造作。然而,即使这种本然状态现在已经成为你的实际状态,你仍需不断培养对有情众生的广大悲心,并祈愿能够以无为的方式自然成办他人的安乐。
三昧耶。封印,封印,封印。
—— 选自《莲师心要建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