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胜华尔街”的投资之矛——重读经典《战胜华尔街》

财富   2024-11-19 07:00   河南  


点击上面“蓝字”关注我们!

来源:在苍茫中传灯


在继《彼得·林奇的成功投资》之后,《战胜华尔街》又是一部彼得·林奇为业余投资者专门写的“股票投资策略实践指南”。彼得·林奇在执掌麦哲伦基金13年中获得了宝贵的投资经验。他详细披露了如何具体实践自己的投资方法,如何选择公司,如何管理投资组合,凝结出投资真谛。他将这些精粹都写进了《战胜华尔街》一书。

■ 成败与否取决于勇气

在《战胜华尔街》中,彼得·林奇依然认为业余投资者存在很大的优势。因为业余投资者很自由,几乎是想怎么做就怎么做。他们不像专业投资者那样必须分散投资于许多只股票,完全可以集中投资于少数股票,而且可以利用比专业投资者多得多的业余时间来调查研究上市公司。如果一时找不到有吸引力的好股票,业余投资者完全可以空仓,抱着现金等待机会。业余投资者也根本不需要与其他人比较业绩高低,而专业投资者每个季度都得公布投资业绩。

美国投资俱乐部协会提供的证据也表明,由于业余投资者没有那些束缚专业投资者的限制,完全可以做得比专业投资者好得多。美国投资俱乐部协会的会员包括全美各地1万多家投资俱乐部,这些投资俱乐部的成员都是普普通通的业余投资者。美国投资俱乐部协会的数据表明,1992年有69.4%的业余投资者战胜了市场,投资业绩高于同期标准普尔指数,一半以上的投资俱乐部在1992年之前的5年中有4年战胜了市场。这表明,由于投资者通过充分利用自身相对于专业投资者的优势,在选股方面做得越来越好。尤其是,当他们投资与身边十分熟悉的公司的股票时,往往会有很好的投资回报。

不过,彼得·林奇也看到,美国十分流行的业余消遣之一就是盲目投资于自己一无所知的股票。因此,他认为数以百万计的美国人根本不适合买卖股票。比如,那些对公司调研毫无兴趣的人,看到资产负债表就头晕的人,翻翻公司年报只会看图片的人。最糟糕的投资莫过于投资于那些他们根本一无所知的公司股票。他们只追求涨涨跌跌中的一时快感,这个星期买这只股票,下个星期买另一只股票。玩的是一种刺激和快感。当把所有的钱都输个精光后,他们会更加相信股市就是一个大赌场。确实,只有自己是赌徒的人,才会相信股市是赌场。

彼得·林奇回顾20世纪80年代,那是现代股票历史上投资回报率最好的第二个黄金10年,仅次于50年代那10年。但在这10年间,美国家庭资产投资于股票的比例却下降了。从60年代的40%,到80年代的25%,再到90年代下降到只有17%,而与此同时道琼斯指数和其他股票指数却上涨了4倍。那么多家庭本可以将大部分资产投资于收益率最高的股票却不投,个人乃至整个国家财富未来本可以大幅增长却不能,这简直是一种灾难。

对此,彼得·林奇十分感慨地说,如果你想要自己的资产未来比现在增值得更多,那么你就应该把大部分资产投资到股票上。只要你看看20世纪股市的回报水平,你就会明白为什么应该如此。整个20世纪几乎都是熊市,更不用说还有经济衰退,但结果仍然无可争议地表明:最终股票都是大赢家,投资于股票或股票投资基金的收益率,远远超过债券、定期存单或货币市场基金。那些专注于股票的投资者拥有很大的优势:一直持有股票的投资者,有6 :1的机会能够比那些一直持有债券的投资者取得更高的收益率。

应该投资大盘股还是小盘股,或者说如何选择最好的股票基金,全部都是次要的,关键在于,一定要买股票。不管是大盘股、小盘股还是中盘股,只要是买股票都行。当然,前提是能够用理性明智的态度来选择股票或股票基金,而且在股票调整时不会惊慌失措地全部抛空。

不论用什么方法选择股票或股票基金,最终是成功或是失败,都取决于有没有坚韧不拔的勇气,抛开一切顾虑,坚持长期持有股票,直到最后成功。决定股票投资者命运的,不是分析判断的智力,而是坚韧不拔的勇气。那些神经脆弱、过于敏感的投资者,不管头脑有多聪明,股市一跌就怀疑世界末日来临,吓得匆忙抛出,这种人总是再好的股票也拿不住,再牛的股票也赚不到钱。

大多数业余投资者根本不敢自己选股,而是把钱交给基金经理来管理,因为他们相信基金经理是投资天才。而实际上,75%的基金投资业绩甚至连市场平均水平也达不到。

彼得·林奇以圣阿格尼斯学校七年级学生惊人的选股业绩来说明他们比专业投资者做得更出色。圣阿格尼斯学生们的模拟投资组合在两年内取得70%的收益率,远远超过了同期标准普尔500指数26%的收益率水平。那些学生学会了阅读财经报纸。他们找出了一些具有潜在投资吸引力的公司名单,然后逐个进行研究,分析公司盈利能力,比较不同公司的相对优劣,然后坐在一起,开会讨论,最后决定选择哪些股票。这套选股程序与许多基金经理差不多。他们选出了许多只大牛股:沃尔特·迪斯尼、耐克、百事、沃尔玛等公司股票。唯一失败的选股是IBM。

■ 投资的经验与教训

彼得·林奇执掌麦哲伦基金13年间,获得了宝贵的投资经验与教训,值得我们深思。

在接管麦哲伦基金的初期(1977~1981年),彼得·林奇整日忙于换股,卖出其前任的股票,换上他青睐的股票,并且还要不停地抛出股票变现,以应对投资者不断赎回基金的现金支出需要。在他的投资组合中,有地板材料、钢铁、保险、汽车旅馆、电影、快餐和食品等一大堆五花八门的公司股票。其后几年,彼得·林奇主要投资他所谓的二线股,主要包括三类公司:特殊情况公司、被低估的周期型公司以及小盘和中盘成长型公司,包括零售业和银行业股票。

那时,彼得·林奇还没有一个全面的选股策略。他选股完全是凭经验,从一家公司到另一家公司不断搜索。他更多关注的是一个特定公司的具体细节,比如为什么一家拥有电视台的公司在今年将比去年利润更高?他在所有行业中寻找合适的股票投资目标,这表明即使选股人对众多行业都只是略知一二,其实也没有什么关系,照样可以成功选股。

彼得·林奇在选股上的保持灵活性,因为股市上总是能找到一些价值被低估的股票。他在投资上采用了进攻而不是防守的策略。因此,他总是进攻,进攻,再进攻——不断地寻找价值低估更厉害、赚钱机会更大的股票,来替换掉他手中现有的赚钱机会相对较小的股票。但是,他从未将一半以上的资金投资于成长股。他频繁买进卖出股票,这使得他必须向投资者解释所做的这一切都是合情合理的。

后来,彼得·林奇反思他自己的投资,发现许多股票只持有了几个月的时间,其实应该持有更长一些的时间。特别是对于那些投资吸引力变得越来越大的公司,要一直坚决长期持有,而不应该短期持有后就过早卖出了。那种卖掉好公司股票买进差公司股票的事,就是彼得·林奇经常自嘲的“拔掉鲜花浇灌野草”。这句话后来被沃伦·巴菲特引用到他的年报中。

在麦哲伦基金的中期(1981~1983年),彼得·林奇强调独立研究。他说,如果你准备投资一家公司的股票,那么你对于自己投资理由的解释,既要简单得能够让五年级的小学生都能听懂,又要简短得连五年级的小学生也不会听得厌烦。那时,彼得·林奇已经变成一个在股票投资上更加有耐心的投资者。基金的年换手率下降了近2/3,从300%下降到110%。他持有最大的重仓股会有好几个月持续保持不变。

彼得·林奇观察到餐馆连锁和商业零售公司的长期成长潜力,这让他印象深刻。通过在全国扩张,这种公司能在10~15年内每年保持20%的高增长速度。他由此发现,在股票投资中,过去,数学计算非常有用;将来,数学仍然非常有用。如果每年能够保持20%的盈利增长速度,那么经过3年半的时间就会增长到现在盈利水平的2倍,而经过7年就会增长到现在盈利水平的4倍。公司盈利增长会推动股价相应增长,并且股价增长幅度常常会超过盈利增长幅度,这正是为什么投资者们都愿意为未来增长前景良好的公司股票支付更好股价的原因。

运用数学上的72定律,能够使我们很快算出我们的投资换需要多少年。用72除以每年投资回报率的百分比数字,得出的结果就是我们投入的资金翻一番所需要的年数。如果每年投资回报率是25%,用72除以25,就能很快算出我们投资能在不到3年的时间内就会翻一番。如果每年投资回报是15%,用72除以15,就能很快算出我们的投资能在不到5年的时间内翻一番。

在对七棵橡树、库柏轮胎等公司的选择上,彼得·林奇发现,他喜欢的一些公司有一些共同点。这些共同点包括:资产负债表非常稳健,发展前景良好,但大部分的基金却都不敢买入这些公司股票。他更是搞不懂为什么投资者总是匆忙变现卖出股票和债券,手里持有一大堆现金,以提前做好应对发生摧毁一切大灾难的准备。如果一旦真的摧毁一切的大灾难发生,即使存在银行的现金也会和股票证券一样变成废纸一张,毫无用处。

股市风云变化,有多少次,当时看起来似乎要天崩地裂,后来只不过是小小波澜。反过来,又有多少次,当时看起来似乎只是小小波澜,后来却是天崩地裂。彼得·林奇告诉我们,不要把股市大跌看做一场灾难,而要把股市大跌看做是一个趁机低价买入股票的机会。股价大跌而被严重低估,才是一个真正选股者的最佳投资机会。巨大的财富往往就是在这种股市大跌中才有机会赚到的。

在麦哲伦基金的晚期(1983~1990年),彼得·林奇已经做到了用大局观来洞察未来,他对股市长期大趋势总是持乐观态度,因此他尽量让自己忽视股市可能出现了大调整。当时他几乎是满仓,基本上把资金完全投资在股票上,手头上也几乎没有什么现金。

在彼得·林奇担任麦哲伦基金经理的13年间,一共遇到过9次股市大跌。麦哲伦基金每次都比股市跌得更惨。对于这种基金持股大幅波动的现象,他必须在年报中向投资者解释。他找到了一个比较有诗意的说法:长期而言,让你赚钱最多的股票,往往也是一路上让你磕磕碰碰受伤最多的股票。而要治疗那些觉得自己的股票肯定会大涨的幻想,最好的药方是股价大跌。

尽管如此,在彼得·林奇执掌的13年中,麦哲伦基金还是年年超过股票基金的平均业绩水平。在他担任基金经理的最后一天,麦哲伦基金资产规模达到了140亿美元,而初始规模仅仅1800万美元。与此同时,麦哲伦基金投资组合还有几百只赔钱的股票,不过幸亏这些赔钱的股票都不是重仓股。这正是彼得·林奇成功管理投资组合的一个重要方面,那就是一定要控制亏损。

选错了股票赔了钱,这没有什么好羞耻的。谁都有看错的时候。但如果发现公司基本面恶化,还是死死抱住这家公司的股票不放,甚至还错上加错进一步追加买入更多的股票,那就应该感到很可耻了。这也是彼得·林奇一再努力避免犯下的投资错误。虽然在他的投资生涯中,持有过的赔钱股票数目要比持有过赚钱股票数目还要多,但他绝不会增持一家面临破产的亏损公司的股票。对此,他总结出一条十分重要的法则:当一家公司即将灭亡时,千万不要押宝公司会奇迹般起死回生。

■ 科学、艺术加调查研究

彼得·林奇所谓的“选股”并非只是选择股票那么简单,其背后是公司。对他来说,“选股”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任何过于强调其中一方面都是非常危险的。

只把选股当做一门科学的人,往往会沉溺于迷信数量分析,在上市公司财务报表里出不来,根本不可能取得成功。如果仅仅依靠分析公司财务报表就能准确预测未来股价的话,那么数学家和会计师就应该是当今世界上最富有的人,然而并非是这样的。

只把选股当作一门艺术的人,同样不可能取得投资成功。彼得·林奇所谓的艺术指的是直觉、感性以及艺术家们十分青睐的右脑活动,类似于灵感。投资者似乎有了这种灵感就能赚钱,没有这种灵感只能赔钱。迷信艺术的人,会完全忽略研究基本面,结果大概率是失败。

彼得·林奇选股的方法是科学、艺术加调查研究,并且20年始终不变。彼得·林奇一直相信,寻找值得投资的好股票,就像在石头下面寻找小虫子一样。翻开10块石头可能只会找一只,翻开20块石头就有可能找到两只。因此,彼得·林奇每年都要翻开几千块石头,以找到足够多的小虫子,满足资金规模越来越大的麦哲伦基金的胃口。

但是,作为一个业余选股者,根本没有必要非得寻找到50~100个能赚钱的好股票,只要10年里能够找到两三只赚钱的大牛股,所付出的努力就很值得了。资金规模很小的投资者可以利用“5股原则”,把自己的投资组合限制在5只股票以内。只要投资组合中有一只股票上涨10倍,那么即使其他4只没有涨,其投资组合总体上也能上涨3倍。

在股价过度低估的熊市中,到处都是物超所值的便宜股票,而经济衰退迟早会结束,这些被低估的好股票最终肯定会大幅反弹。但在股价过度高估的牛市中,很难找到什么值得买的便宜股票。判断股价过高、过低还是合理,最简便的方法就是审视上市公司的收益线与股价线是否并列。当股价线平行或低于收益线时,可以买股票,但如果股价线高过收益线,就进入危险区了,那就不要买了。

彼得·林奇告诫我们:千万不要随意买入我们既陌生又不了解的公司股票,那些我们根本不懂的公司股票对我们而言可能只是意味着看报纸行情表再多看一个报价,看电视财经节目时多看一个股票代码而已。久而久之,随意乱买股票,只会让我们手上股票越来越多,到后来我们会根本记不得当初为什么要买入这些股票。

最好的策略是,只专注于了解自己能力所及范围内的几家上市公司,把自己的买入卖出限制在这几只股票以内。如果坚持先研究后投资的策略,那么对于我们曾经买过的一家公司股票,就会对整个产业以及这家公司在行业内的地位有相当了解,我们也会大致了解经济衰退时这家公司表现如何,哪些因素会影响公司盈利水平等。

不要把一家公司的发展当作一个断断续续的个别事件,而要看成一个连续不断的长篇传奇故事,因此必须时时重新核查故事的最新发展,不要错过任何新的转折和变化。除非一家上市公司破产倒闭,不然这家公司的故事将会永远持续下去没有结束。不管我们是在10年前还是在2年前买过的股票,现在都可能又会变成值得再次买入的便宜股。因为迟早有一天乌云会笼罩股市导致一场大跌,我们原来曾经买过的那只股票又会变得十分便宜,我们就能够再次逢低买入,赚上一笔了。当然,我们也要记住:股价仅仅比过去低了,并不是买入的理由:股价仅仅比过去高了,更不是卖出的理由。

彼得·林奇在《战胜华尔街》在书的最后,还为我们列出“25条股票投资黄金法则”,这是他从20年投资生涯中得到的经验和教训。我们列出其中最重要的几条:
投资很有趣很刺激,但如果不下功夫研究基本面的话,那就会很危险。
作为一个业余投资者,其优势在于自身所具有的独特知识和经验。
业余投资者尽可以忽略专业机构投资者,照样可以战胜市场。
每只股票后面其实都是一家公司,得弄清楚这家公司到底是如何经营的。
长期而言,一家公司业绩表现肯定与其股价表现是完全相关的。
避开热门行业的热门股。冷门行业和没有增长行业中的卓越公司股票往往会成为大牛股。
只要找到几只大牛股集中投资,那么在投资上花费的时间和精力就远远物超所值了。
并非每个人都有投资股票赚钱所需要的胆略,有识且有胆才能在股票投资上赚大钱。
不要为那些危言耸听的分析评论而焦虑不安,也不要理会新闻报道中悲观预测的言论。
根本没有人能够提前预测未来利率变化、宏观经济趋势以及股票市场走势。
当我们持有好公司时,时间会站在我们这边;持有时间越长,赚钱的机会就越大。

◆ 巴菲特:杠杆会阻止你打出一手好牌

上次3600点左右进来的人,是最聪明的人


星涛投资

巴菲特价值投资的传递者

微信:xwt7xryr7lzx

邮箱:296300360@qq.com


星涛投资
道果完成,自然安静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