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中生有的存款

财富   2024-11-14 07:00   河南  

是先有存款还是先有贷款?一般人可能不加思索地说,当然是先有存款后有贷款,银行里面没有存款哪有钱去贷款?其实不一定。

存款固然能创造贷款,但是贷款本身也能创造存款。鸡生蛋,但是蛋也可也生鸡。存款是可以凭空创造的,这就是现代银行体系的魔法。

银行贷款给甲100万,在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上体现为:资产增加了100万(就是给甲的贷款),负债也增加了100万(银行把100万贷款资金存在甲的户头上,存款增加了100万)。甲贷款100万,同时也为银行系统创造了100万存款。

有人说,甲不会把钱从银行里面取出来花掉吗?甲大概率是要花掉100贷款,但是他大可不必取出来花,而是通过银行转账支付,譬如他用来买100万的房子,那么他就把100万直接转给开发商,100万由甲的存款账户转到开发商在银行的存款账户。就银行体系而言,这100万存款是不会消失的。

所以,银行贷款的过程也被称为信用创造,银行贷款行为本身就在创造货币——广义上的货币,包括银行的存款。如果把这个也称之为印钱的话,那么现代商业银行体系本身就可以不断印钱,可以随时扩张信用。

钱是可以凭空印(贷)出来的。从银行贷款的人越多,也就是信贷需求越强烈,那么银行的货币创造也就越多,于是通货膨胀就越厉害。

但是商业银行的货币创造是被动的,如果没人贷款,那么就不能自动创造存款。在市场信心不足、贷款需求下降的时候,银行也不能新增存款。这个时候怎么办?别急,还有有个制度设计,这就是中央银行。中央银行可以直接购买资产,向银行体系直接输出货币,央行输出的货币被称为高能货币,它能比商业银行的信贷能创造出更多的货币。

咱们此次10万亿化债会增加10万亿货币供应,但这依然是商业银行层面的操作,因为是商业银行购买这10万亿地方债。如果中央银行到市场上直接购买10万亿债券,那么增加的就不是10万亿货币供应了,而是几十万亿。

本来这10万亿地方债是没有银行参加的,是市场主体之间的直接融资,但是化债的结果是它变成了银行体系10万亿的存款,这就是债务的货币化。通过这样的方式,债务越来越多的堆积在银行,同时银行的存款也在不断地膨胀。

但是,由于这种化债本身并不是新的信用创造,银行增加了10万亿贷款不过是置换民间也已存在的贷款,因此没有创造新需求,因此对经济增长没有多少拉动作用,GDP因此也不会增加。这样的结果就是货币存量M2/GDP的比例越来越高。

地方政府债务可以通过商业银行解决,中央政府债务则可以通过中央银行解决。只要中央银行能直接购买中央政府发行的国债,那么中央政府就永远不会有债务危机。因为央行购买国债和前面的商业银行一样也是印钞行为,商业银行购买政府债,可以增加存款;中央银行购买国债则直接释放基础货币,能够创造更多倍的存款。中央政府只要还得起利息,实在还不起,利息也可以降到零,也就是连利息都可以不用还了。这就是日本曾经发生的情况。

星涛投资
道果完成,自然安静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