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年不进医院的我,今年却住院动了腹,本想坚持用中医治疗,但无奈已影响了生活,不得已而为之。这次经历却让我在西医院体验到中医治疗的应用。
这次动腹手术发现最痛苦的莫过于排气,由于手术本身的创伤,加上术前清肠,腹腔暴露,麻醉,内心恐惧等因素,一般病患在术后12-24小时内肠道蠕动完全消失,所以第二天开始护士小姐姐就一直问我排气没,护工也劝说让我多走动走动,可是动了腹是真的虚弱无比,我一坐起来,就顿时感觉吸不上气,头晕目眩,别说走几步了,这次深刻体会到了肾不纳气的感觉,术后小护士贴了肝肾的耳穴也是极好的。因为我不能走动,故我的排气并不是很顺利,护士小姐姐就在我的两个小腿上贴了一个大大的磁帖,看位置像是足三里。术后未排气就说明腑气未通,六腑之气以通为补,如腑气通则五脏安。足三里为胃经下合穴,下合穴为六腑气血汇聚下肢三阳经的位置,在这里贴上磁贴有行气通脏腑止痛的作用。贴足三里确实有效,在没有充分活动的情况下,第三日凌晨2点终于排气了,舒坦了许多,要不小腹涨的生疼。情况好转就有精力琢磨了,我想既然要通腑气,如果再加上大肠、小肠的下合穴——上下巨虚应该排气效果更快。被推出手术室后,迷迷糊糊中自己挪到了病床(其实是第二天护工告诉我的,我已经不记得了),麻药未过,但还能感觉到有个小护士来到病床在我的耳朵处倒腾了一下,我问这在干什么,小护士说帮你止疼的,当时脑子里第一反应是给我贴耳穴吗?但那时我已没精力琢磨。过了几天我终于有力气了,便用手机拍了一下自己的耳朵,发现真的是耳穴呀!看位置,应是给我贴了神门、肝、肾吧。神门是耳穴中使用频率很高,也是效用最多的穴位,有安神、镇静、止痛三大功效,实际应用中如果配上神门的姐妹穴——枕,止痛效果能翻倍,此穴还有止咳、止痒、明目、镇静安神等功效。除此之外如果针对病位进行加强,比如妇科三角,对疾病恢复会有促进作用。动腹后腹内伤口必定会出血,引流管我用了3天,如果再加上四大止血,可能我早早的就能拔掉引流管了,也能缓解我贫血的症状。过了几天我感觉右下腹的伤口有些红肿疼痛,主任便嘱咐旁边的年轻医生给我敷上大黄芒硝,我听后就一直偷着乐。大黄芒硝均属泻下药,大黄的功效为利湿退黄,泻热通便,逐瘀通经、凉血解毒、消痈;芒硝的功效为泻热通便,润燥软坚,清火消肿。如果将大黄芒硝打粉,以纱布包裹外敷患处,具有消肿散结,清热解毒,泻火软坚的作用。这不是正对我的症状吗?下午年轻医生拿来了一包湿哒哒的大黄芒硝,让我敷在伤口上,一开始我很纳闷,为啥是湿的,敷在身上湿极不舒服。见到医生时说不要湿哒哒的大黄芒硝,结果第二天拿来的仍是湿哒哒的,医生说在办公室包了半天大黄芒硝,如果不撒上碘酒拿起来就会撒,只能这样了。好吧,这理由让我怎么说呢?其实多包两层纱布应该就不会撒了吧……这次的经历,我感觉到中医治疗方法得到了广泛应用,是一件大好事,但医生还是西医的思维,他们用的应该是经过实验验证并发表过研究论文的方法,而非从中医角度去辩证论治,如果西医能学习一下中医理论,将中医应用到日常治疗中,病患应该会有更多收益,疗效也会加倍。![]()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