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治疗的何去何从

文化   2025-01-17 10:03   上海  

我在方寸山系统学习了手帖疗法,古典针灸和腹针。手帖、传统针灸、腹针听起来好像疗法不同,但都运用到了人体的经络及人体不同部位的特殊对应关系。灵枢中对于经络的详细介绍是手帖和腹针的实践基础。在自我治疗过程中其实体悟最深的是人体不同部位的特殊对应关系,也是中医讲究的“象思维”,例如手指头,拳头又可以对应整个身体的头的部位,因为前两者的名字中就带有一个“头”,当然也可能是古人就发现了人体的大系统和小系统的对应关系而如此取名。因此手帖中可以用一只手代替全身,解决从头到脚的问题。同样腹针中也可以将整个人投影到肚子上,一个“大乌龟”代表一个人。

在之前的手帖课中就利用手指头代表人头的这个“象”,根据课程所授,我经常会在手指对应处贴绿豆,薏米,荞麦、小米等治疗头面部的一些疾病。最近在腹针学习后主要是应用顽固性湿疹的配穴。其思路就是培补脏腑的元气,再加上一些“太极对应”,以及一些清热消炎的穴位,还有调理脾胃以补土生金。我从学习腹针到写这篇分享扎了4次腹针。本身疾病是感觉有好转的,头面部的烘热有消,睡眠变好。感觉最神奇的还是腋下和腹股沟淋巴结的消退。虽然灵枢课上也分享了如何消淋巴结,但还没来的及尝试就已经要消了。可能就是因为这组配穴中有打通髋关节和肩关节气血的配穴,腋下和腹股沟淋巴结就慢慢减小了。再次感叹下人体的精妙!

我之前学生时期主要学习的内容是病毒,研究病毒与人体互作,病毒如何借助人体细胞代谢系统进行病毒复制而与人共生。其实病毒本身没有健全的能量体系,所以都需要入侵到人体细胞内部利用人体细胞进行复制再组装最终破细胞而出。病毒的本意是不伤害人体的,因为需借助宿主的力量复制,宿主死亡了则病毒也无法生存。病毒感染后例如流感或者新冠感染后的一些剧烈身体伤害都是人体免疫系统与病毒斗争后结果,斗争越激烈反应越强烈。所以小朋友阳气旺盛或者青年人身体比较好的时候感冒容易发高烧,都是以为身体免疫系统在进行激烈斗争的结果。而老人或者身体较弱的人免疫系统较弱不能有激烈对抗反而比较少发烧,或比较难发高烧。

所以发烧不是坏事,不发烧也不是好事。既往的西医治疗病毒感染多半用的都是非特异性广谱抗病毒药物,效果非常有限,一般的治疗思路也都是通过降低斗争后遗症比如消炎、退烧,然后还是依靠自身免疫系统对抗病毒。而这些降低斗争后遗症的药物反而是饮鸩止渴的感觉,以为把战场遮住看不到战争就赢了,反而可能因为延误了战机而造成对人体更大的伤害! 结合我们学的中医治疗思路吧,病毒感染无论是流感、新冠还是带状疱疹病毒之类其实都应该疏通经络,养护气血,培补正气,让人体依靠自身正气也就是免疫系统对抗病毒才是正道!

我工作后的内容就不再是研究病毒了,而是肿瘤基因检测治疗等。说到肿瘤治疗,西医常用药物就是化疗药、靶向药、免疫药物。化疗药其实就是伤敌一千,自损八百的疗法。既杀肿瘤细胞,又杀正常细胞,所以在我们一般人的印象中就是毒副作用特别大。而靶向药顾名思义就是希望这个药物只靶向肿瘤细胞,不伤害正常细胞。但人类有点一厢情愿了。靶向药对人体研究是从点出发,不能兼顾整体。比较有名的一个例子是国际巨星安吉丽娜朱莉,因为家族携带BRCA胚系突变,妈妈和姨妈都备受乳腺癌折磨,为了避免走向悲剧,她便选择预防性切除双乳和卵巢,殊不知这种做法对身体的伤害也很大!

国际上针对携带BRCA突变乳腺癌有很多药物,按照西医治疗指南只要患者携带BRCA突变就一个药一个药用下来直至耐药或者骨转移或者脑转移。西医的肿瘤治疗有个非常大问题就是耐药,原因就还是说西医研究人体过于局限,只看到这一个基因,最多有其上下游别的基因,但是研发药物就只针对这一个基因突变。就针对这个点建一堵墙想把肿瘤生长的路堵死。然后肿瘤非常聪明,它们可以在这个墙上打个洞钻过去,或者换条路走。这时候患者就出现耐药情况了,而医生或者肿瘤相关科学工作者就又需要花几年时间收集大量病例探索到底是钻了新的洞还是走了别的路。因为针对不同的耐药方式还要研发不同的药物。然后研发新药后又需要花将近10年走完3期临床。所以肿瘤治疗现状就是慢慢成为慢性病但又很难治愈,患者治疗过程中也有很大痛苦。

第三种就是免疫相关药物,和前两种思路不同,再不是直接杀伤肿瘤细胞了,而是希望唤醒身体免疫细胞来杀肿瘤。这里的用词是唤醒,所以比较可惜的是目前的研究只有比较少的一部分人有相对多且有效的免疫细胞聚集在肿瘤附近,而肿瘤细胞是会伪装成自己人让这些免疫细胞不杀伤它们。我们所利用的免疫相关药物就是唤醒这些免疫细胞,让它们识别肿瘤并消灭肿瘤细胞。而这种疗法疗法如果有效那可以非常有效的完全清除人体中的肿瘤细胞,和前面介绍的化疗靶向就很不一样。当然比较可惜的是能高效响应免疫药物的患者比较少。前提是你得具备一定的免疫细胞,也就是中医所谓的正气,然而大多数患者经历过开刀化疗以及癌痛的折磨,身体已几乎油尽灯枯,所以即使用了这个方法也未必见效。

讲了这么多西医研发治疗史反而衬托出中医的超前,很多年前德国汉学家波克特就说过:“当代人类不能缺少中医。”他来中国讲座时,把中医比喻为高山,把西医的高度画在地平面,以至于听讲的人以为翻译把中西医的位置搞反掉了。他甚至给自己起了个中国名字——满晰驳,取意为“以饱满的责任感反驳西方明晰科学的不足”。

中医的治疗思路从来不是点对点,头痛治头,脚痛医脚。而是将人看成整体,无论是被经络串成的整体还是大系统与小系统的特殊对应都是通过看到人是一个整体,只需要补充这个整体的正气及疏通身体的经络气血就可以激发身体的自愈能力。这也许才是癌症的正确出路!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方寸山乐知社
喧嚣的大都市,有一个遗世独立的机构,告诉你所不了解的中医之道。欢迎来到方寸山。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