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史论•考察||古都神韵 华夏根魂·西美艺术史论专业郑州博物馆、黄河博物馆考察

文摘   2024-10-17 22:40   陕西  


西美微史论

点击上方关注“西安美院美术史论系”


|以爱之名 讲述艺术故事 有温度的艺术文化平台|

2024年10月17日上午,由周俊玲、陈磊两位老师带领的2022级艺术史论班、2023级艺术史论及博士研究生共计64人从酒店出发,乘着巴车先后到达郑州市博物馆与黄河博物馆。师生将总共用时一天在这里进行学术考察,为能在郑州与古人跨时空共识。

一、

郑州博物馆

郑州博物馆,河南省郑州市的一所综合性城市博物馆,为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 前身是1928年8月建立的郑州市文物陈列室。1957年正式成立,取名郑州博物馆,1997年,郑州市委、市政府决定兴建新馆。1999年12月28日,新馆建成并对外开放。2008年5月18日,郑州博物馆被评为“国家一级博物馆”。2021年4月30日,郑州博物馆文翰街馆正式对外开放,形成了两馆并行共同发展的新格局。 

截至2024年,博物馆有文物藏品近6万余件,包括陶器、瓷器、青铜器、石刻、书画等20多个门类。 

图 1 师生于郑州博物馆前合影

一、

馆藏文物

郑州博物馆作为一座集历史、文化、艺术于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拥有丰富的馆藏文物。以下是郑州博物馆的十大“镇馆之宝”:

1

兽面乳钉纹铜方鼎

1982年出土于郑州向阳回族食品厂青铜器窖藏坑,是商代前期的青铜重器,造型庄重威严,体现了商代青铜铸造的高超水平。

图 2 兽面乳钉纹铜方鼎

兽面乳钉纹铜方鼎高81厘米,口长55厘米,口宽53厘米,重75公斤。铜鼎口近正方形,平折沿,方唇,口沿上有圆拱形外槽式双耳,两耳略向外张,内侧素面,外侧耳槽内有一道圆拱形凸棱纹;斗形方腹,平底,下附四个圆柱形空足。腹部饰带状饕餮纹和乳钉纹,饕餮纹用宽线条构成,目鼻凸起,类似浮雕;乳钉纹呈带状饰于鼎腹四隅和下腹部。鼎腹壁和底、足间有烟熏痕。

2

苏轼书《醉翁亭记》刻石

北宋元祐六年(1092年),由宋代著名文学家、书法家苏轼所书,刻石全文396字,是研究苏轼书法艺术的重要实物资料。

图 3 苏轼书《醉翁亭记》刻石

刻石共24方,其中13方为《醉翁亭记》正文。宋元祐六年(1091),苏轼应好友刘季孙之请,以楷、行、草三体兼用书体写成此《醉翁亭记》长卷,书成之后即被密藏。到了明代长卷曾为文渊阁大学士高拱所有,并命其妹婿刘巡为之刻石。后长卷辗转落于宫中,毁于大火。清康熙年间,原刻石已漫漶不清,高拱后人高有闻便以家藏刻石旧拓翻刻,今收藏于郑州博物馆。苏轼书《醉翁亭记》刻石,堪称书文双绝之作,笔力劲健、恣意洒脱,刻石保存全整,尤显珍贵。

3

九鼎八簋

春秋时期的金属器,包括钮钟20件和镈钟4件,出土于新郑韩故城东城偏西南部,是研究春秋时期礼乐文化的重要实物。

图 4 九鼎八簋

“九鼎八簋”制度所表现的丧葬精神是非宗教性的。遵从列鼎制度埋葬先人,在仪式上,等于是继承的新贵族对旧有的尊卑秩序的效忠仪式。在周人的封建宗法制度下,这个尊卑秩序是政治性的,也是伦理性的,这就是“九鼎八簋”的精神根源。中国青铜器以其特有的“九鼎八簋”为核心代表,器制沉雄厚实,纹饰狞厉神秘,刻镂深重凸出,“九鼎八簋”是我国青铜艺术成熟期最具审美价值的青铜艺术品。

4

兽纹长颈铜壶

商代晚期的青铜器,造型独特,纹饰精美,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图 5 兽纹长颈铜壶(因现场并未找到实物,故照片截自官网)

壶直口,卷唇,长颈,鼓腹,圈足外侈。壶身主体图案与辅助纹饰相间排列,主体图案中峰峦叠嶂,水波,云气氤氲,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神云集,祥瑞蒸腾,羽人升仙,龙风邀游,神兽潜行;辅助图纹主要有锯齿纹和勾连回纹。长颈壶,是汉代典型器物之一。这件长颈铜壶形体优雅,纹饰灵动细腻,气象万千,装饰效果强烈,制作精细考究,是汉代青铜艺术中的精品。

5

浮雕人物石棺

北宋时期的石刻艺术品,出土于郑州开元寺遗址,石棺雕刻精细,展现了北宋时期的雕刻艺术水平。

图 6 浮雕人物石棺(侧视图)

图 7 浮雕人物石棺(主视图)

石棺由棺盖、棺身、基座三部分组成。棺盖呈七棱形,盖上刻缠枝牡丹纹,正中有楷书题记。棺身左右两侧刻“释迦牟尼涅槃十弟子送葬图”。每侧五人,各具情态,刻画栩栩如生。棺身下雕须弥座,四角有力士柱,四周雕有十一个壶门,门内各有一伎乐人,分持琵琶、笛子等乐器。棺基座为须弥座,四角各有一力士,作负棺状,基座四周壶门内雕祥瑞异兽。基座上平面刻有修塔题记。整个石棺造型精美,雕刻细腻,形象生动逼真,有着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6

象牙化石

馆藏的象牙化石,是研究古生物和地质历史的珍贵标本。

图 8 象牙化石

象牙化石为纳玛象门齿化石,米黄色,呈长圆椎体,由根部至尖部逐渐内收,形体粗壮硕大,属于成年纳玛象。纳玛象生活在距今数十万年前的更新世晚期,分布于我国陕北高原、华北平原,后因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等因素逐渐南迁并灭绝。纳玛象身材高大,象牙长度可达3-4米。纳玛象化石的发现,对研究和复原我国北方远古生态环境和了解古象种群演变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7

白衣彩陶钵

新石器时代的仰韶文化遗物,造型简洁,色彩明快,是研究仰韶文化的重要实物。

图 9 白衣彩陶钵

白衣彩陶钵钵敞口,尖唇,腹部下收,小平底。钵口沿及腹上部施有白色陶衣,其上用褐彩绘弧线三角纹、圆点纹、线纹等组成的图案。该钵出土于郑州大河村遗址,为仰韶文化彩陶的代表性器物。这件白衣彩陶钵构图简洁和谐,线条回旋流动,畅达圆转,体现了先民不凡的艺术创造力。

8

牛首铜尊

商代的青铜礼器,造型雄浑,纹饰精美,具有重要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图 10 牛首铜尊

牛首铜尊高37厘米,口径32厘米,壁厚0.35厘米,重10.5公斤,1982年7月11日郑州向阳回族食品厂青铜器窖藏坑出土。大敞口,束颈,折肩,鼓腹,圆底,圈足,圈足上有三个“十”字形镂孔。尊颈部饰三周弦纹;肩部有三个牛首,眼目突起,具有较强的立体感;牛首间饰带状夔纹和联珠纹;腹部饰三组饕餮纹,线条严谨,纹饰精美,饕餮纹上下界以联珠纹,圈足上饰三周弦纹。

9

青釉瓷尊

商代的原始瓷器,造型规整,釉色青翠,是研究原始瓷器的重要标本。

图 11 青釉瓷尊

瓷尊大敞口,斜折肩,深腹,底微内凹。口沿内有轮制留下的凸弦纹,肩部饰席纹,腹饰篮纹。以高岭土作胎,胎骨细腻坚硬,击之有清脆的金石声。尊内外施青釉,黄中泛绿。就其形制、品相来说,并非惊艳夺目,但青釉瓷尊已基本具备了瓷器的特征,它的发现和研究成果改变了对我国制瓷历史的认知,将我国烧制瓷器的时间从汉代以后提前到商代早期,提前了1000多年,在探讨我国瓷器产生发展基本脉络的过程中是一座重要的里程碑。

10

佚名菩萨石造像

发掘于大海寺遗址,残高180.0厘米,单体圆雕,展现了唐代中晚期的造像艺术水平。

图 12 佚名菩萨石造像

造像单体圆雕,整体呈“s”形,体态丰腴饱满。上身裸袒,发披于背,飘带扎结于胸前,戴宝珠项圈、臂钏和腕钏。下着罗裙,正前的裙摆掩于腰间,形成自然的裙裙。菩萨衣饰借助于圆刀法,表现的更加流畅自然。造像1976年出土于荥阳大海寺遗址,是遗址出土40余件石刻造像中的代表。其“S”形身姿,是唐代“中国式菩萨”曼妙体态的集中体现,反映了唐代佛教艺术的雍容气度和审美雅趣,有东方“维纳斯”之美誉,表现出极高的艺术造诣。

小结

这些文物不仅具有极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也体现了郑州博物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厚的历史底蕴。

二、

黄河博物馆

黄河博物馆成立于1955年,位于郑州花园路与迎宾路交叉口,迎宾路402号。隶属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共占地7000平方米,建筑约2900平方米,其中陈列面积1200平方米。

黄河博物馆作为世界上最早成立的江河博物馆之一,截至2016年是中国唯一一座以黄河为专题内容的自然科技类博物馆,隶属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黄河博物馆的前身是成立于1955年的“治黄展览会”。1987年6月,正式更名为黄河博物馆,由舒同先生题写馆名。

图 13 黄河博物馆

一、

馆藏文物

1

“郑工合龙处碑

黄河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是“郑工合龙处碑”。这块石碑记载了清朝时期黄河上的最大堵口工程,即光绪十三年(1887年)郑州花园口乡石桥村黄河决口及成功合拢的历史。该工程历时一年,耗资巨大,花费了1200万两白银,相当于当时朝廷年收入的四分之一。

图 14 郑工合龙处碑

该碑为清代河道总督、著名收藏家、金石学家、古文字学家吴大徵亲笔撰写。它是证明光绪十三年,黄河在郑州下汛十堡东决口、堵复始末的唯一实物,是研究黄河特大堵口工程的重要参照,因而具有重要的历史、科学、艺术价值,被誉为“黄河上的三绝碑”。它有着极高的科学价值, 该工程引进了一些当时的先进设备、先进材料,如:电话、水泥、铁质轨道等等。

2

《河防一览图》

此外,黄河博物馆内还有一件重要的展品是《河防一览图》,这是明代著名的治河专家潘季驯组织编绘的,是我国古代最大的一幅治黄工程图。

图 15《河防一览图》局部(1)

图 16《河防一览图》局部(2)

该图详细绘制了万历年间河南、山东、南直隶修筑堤防的情况,并附图说。全图以黄河为主,绘出了自发源地星宿海至入海口的整个河道,并将京杭大运河与黄河并列绘于同一图中,对现在的治黄事业具有极大的参考价值。

总结:

郑州博物馆主展馆以郑州出土的商代青铜方鼎为造型的原始基础,配以圆形碟状屋顶,取“天圆地方、鼎立中原”之寓意。建筑上方圆形碟状屋顶隐喻着古代“天圆地方”的哲学观念。属郑州市地区的文物标本收藏、陈列、展出、宣传教育与科学研究机构。馆内陈列展览厅配备有现代化的电脑网络系统,触摸屏参与系统、数码语音导览系统及多功能的文物演示报告厅。

而黄河博物馆是万里黄河的一个缩影,是一座黄河知识宝库它通过图片、录像、图表、工程模型、实物标本等向观众展示和介绍了中华民族的摇篮——黄河的地理、地貌、气候等自然概况,人类活动所产生的黄河文化,以及水旱灾害、河患治理、水资源开发利用、黄河远景规划等。为人们了解黄河的历史提供了真实可靠的资料,已成为弘扬黄河历史文化,传播水利科学知识,宣传人民治黄成就,树立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的重要场所,被海内外观众誉为“黄河巨龙的缩影”。

通过这些文物,游客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中原文化的魅力和华夏文明的博大精深。

供       稿:付新妍 吴汶蔓 康王丽

供       图:吴汶蔓 康王丽

责       编:吴汶蔓

责       审:王佳乐

指导老师: 陈    磊


西安美术学院

美术史论系

官方微信平台

长按二维码关注


西安美院美术史论系
西安美术学院美术史论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