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史论·考察 || 伊阙山高伊水清 洛阳形胜旧曾名——2022级美术学班 河南考察D4、D5

文摘   2024-10-16 23:15   陕西  



西美微史论


点击上方关注“西安美院美术史论系”


|以爱之名 讲述艺术故事 有温度的艺术文化平台|



伊阙山高伊水清

洛阳形胜旧曾名



2022级美术史论系美术学班

河南考察D4、D5 ——洛阳


河南

考察

前言

在洛阳的第二天与第三天,我们来到了“中国石刻艺术的最高峰”龙门石窟和洛阳古墓博物馆。龙门石窟作为北魏、唐代的皇家石窟,开凿规模十分庞大,汇集了当时石窟艺术的精华,在宗教美术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北邙山头少闲土,尽是洛阳人旧墓”,洛阳北邙山及周边地区,历代古墓葬星罗棋布,是中国墓葬美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古墓博物馆将完整的墓葬形制与墓室壁画展出,也为我们展开了中国墓葬美术的瑰丽画卷。


河南

考察

洛阳古墓博物馆

自古有“北邙山头少闲土,尽是洛阳人旧墓”之说的洛阳北邙山及周边地区,历代古墓葬星罗棋布,其面积之大、风格之别致、收集古墓年代之久、类型及数量之多均属世界首位,也是世界上第一座古墓博物馆。

洛阳古墓博物馆又叫河南古代壁画馆,洛阳古代艺术博物馆分为历代典型墓葬、北魏帝王陵、壁画馆三大展区。历代典型墓葬展区分为地上、地下两部分。这里搬迁复原上自西汉,下迄宋金时期的代表性墓葬25座,陈列文物总计约600件。


1

唐安菩夫妇墓

“以一当千,独扫蜂飞之众”形容的正是安菩。唐贞观年间,他随父归顺大唐,因骁勇善战,保卫大唐边疆,被封为五品京官和定远将军。安菩作为一个粟特人,生于西域,卒于长安,葬于洛阳,一生颇为具有传奇色彩。安菩夫妇墓是依山挖成的土洞墓,平面呈“凸”字形,由墓道、墓门、甬道和墓室四部分组成。墓门以青石为质,门楣、门框、门扉、门槛上均刻有精美的图案。墓室左右两边各有一个长方形的土砌棺床,棺床一面靠墙,其余三面用青石包边,青石外侧刻有十二生肖图案。由墓志得知,墓主人为安菩夫妇。

墓中出土随葬品129件,有种类繁多的唐三彩,造型独特的金币等等,为人们了解唐朝的政治、经济、文化历史、生活等诸多方面都提供了珍贵的资料。其中藏于洛阳博物馆的三彩黑釉马正是在这里出土的,墓中出土三彩器型高大、种类繁多,为唐三彩断代分期提供了标准,出土的瓷器也为唐代瓷器断代提供了依据。此外,该墓出土了第一枚洛阳北郊唐墓发现的古罗马金币,该金币系东罗马皇帝福克斯的铸币,铸造年代为公元602-610年,它与1955年在洛阳北郊唐墓中发现的波斯萨珊王朝银币同为丝绸之路的遗物。再结合安菩墓中的胡人形象及身负行囊、食物、丝绸的骆驼俑形象,我们能够进一步感受到唐代洛阳与丝绸之路的密切关系。


2

胡人牵驼壁画

洛阳市洛龙区唐安国相王孺人唐氏墓出现了多处大幅壁画,其中较为重要的一件——胡人牵驼壁画,现藏于洛阳古墓博物馆。

该壁画绘于墓道东西两壁,壁画中的胡人身材矮小,头裹笼帽,络腮胡,浓眉高鼻朱唇,身穿翻领长袍,腰束带,脚穿黑鞋,左手蜷缩身侧,右手置于胸部,身后骆驼头部漫涣不清,橙黄色毛发、双峰,橙黄色的鞍,做行走状。

在唐氏墓中出现的胡人牵骆驼,是大唐国际都市文化特征的体现,在唐墓的墓道壁画中,出行、仪仗队列为主要内容,同时结合唐代历史以及昭陵、阿史那忠墓、金乡县主墓等唐墓壁画情况,我们可知孺人唐氏墓墓道壁画中的胡人牵驼壁画属于出行内容,其在墓葬出行图中出现是为了显示大唐帝国万国来朝的盛况,与章怀太子墓壁画中的客使图及乾陵前的61尊蕃臣像性质类似。

由于壁画脱落严重,已难窥其全貌,但我们仍然能从中领略到唐代宫廷画家高超的绘画水平和独特的艺术魅力。如此大面积的唐代壁画在洛阳地区尚属首次发现,它不仅填补了洛阳地区自两汉到宋元以来壁画发展的空白,同时也为我们研究唐代壁画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


河南

考察

龙门石窟

《水经注》记载:“昔大禹疏龙门以通水,两山相对,望之若阙,伊水历其间,故谓之伊阙”。此处所开凿的龙门山,便是现今龙门石窟所在。“洛都四郊,山水之胜,龙门首焉”。白居易对龙门石窟如此描述,也可得见龙门石窟景色之美。龙门石窟始凿于北魏,代表洞窟有古阳洞、宾阳中洞、莲花洞等,隋唐五代是龙门石窟造像的鼎盛时期,著名的卢舍那大佛就是在此时而作。

北魏龙门石窟中不仅体现了中原文化与民族文化的交流变迁,同时也留下了中原与西域外来文化交流的遗迹,如欧洲纹样、古希腊柱式等,在文化交流方面为我们提供了重要的研究材料。

景区分为西山石窟、东山石窟、香山寺和白园四个区域。

西山石窟区作为各朝代的皇家石窟开凿选址地,石窟开凿数量大、质量精,是为龙门石窟最重要的部分,今天我们的考察也围绕西山石窟展开。



1

宾阳三洞

西山石窟区域存宾阳三洞,分为北、中、南三窟。“宾阳”意为“迎接出生的太阳”。

北洞中主尊为阿弥陀佛,手上比着“剪刀手”,现今与古时不同的手势理解为这一幕带来一些诙谐的意味。但这个手势实际上属于佛教手印,具有传达强烈意念的特殊含义。

宾阳中洞则开凿于北魏,至今保存完好,具有鲜明的历史代表性。窟中佛像褒衣博带,而面部仍具有北方少数民族特征,整个洞窟能够鲜明体现出北魏少数民族汉化的迹象。且在洞窟中,外来文化的影响也有所体现:天顶莲花顶两侧各绘有一位犍陀罗风格飞天,他们形体圆润有肉感,与北魏清瘦的人物刻画风格有很大的差异,且衣着贴体,批帛的存在感不强。与其他洞窟的飞天样式相比较,可见飞天汉化的汉化历程。此外,窟口沿入口两侧可见残留的爱奥尼柱式。

可左右滑动(:

南洞建造时朝廷政权倾轧,出于政治目的重修了这一北魏废弃窟,因此窟内造像与绘画质量均不及中洞与北洞。


2

卢舍那大佛

登上两层高台阶,我们来到龙门石窟最著名、宏伟的卢舍那大佛龛前。在正面崖壁上排布着九尊像,通高17.14米的卢舍那大佛正端坐正中。卢舍那大佛是以武则天容貌修建,因此其面容呈现出秀丽的女性特征,宛若睿智而慈祥的中年妇女,令人敬而不惧。

主尊右侧为大弟子迦叶,左侧为小弟子阿难,继而为普贤菩萨(左)、文殊菩萨(右),外接天王、力士。阿难人物特征为思辨、年轻,在此处是唯一一尊直视前方的造像,意在表达他时刻沉浸在思辨中。卢舍那大佛左右两位弟子分别体现了青年与老年,更凸显出主尊中年女性的样貌特征。

可左右滑动(:


3

古阳洞位于龙门石窟南段,开凿于493年,是龙门石窟造像群中开凿最早、佛教内容最丰富、书法艺术最高的一个洞窟。但由于洞窟正在修缮,很遗憾没能领略其风姿。

在上述洞窟之外,西山石窟还有未完成的摩崖三佛龛;存有“最美菩萨”的万佛洞;“小卢舍那”佛龛惠简洞;三层浮雕莲花顶的莲花洞等一众洞窟。龙门石窟可谓是宗教艺术的宝库,此次考察旅程实是收获颇丰。

可左右滑动(:


洛阳作为中国历史上的十三朝古都,历史文化底蕴深厚,见证了无数王朝的兴衰更迭,丰富多彩的历史遗存凝聚着中国古代匠人的智慧,蕴含着历史长河中千年沉淀的深邃而独特的审美与情感。从洛阳博物馆琳琅满目的珍贵文物到龙门石窟古韵犹存的佛教造像,都让人沉浸于历经千年的浓厚历史气息与文化韵味。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供     稿:包舒扬 胡颖巧 危子璇

供     图:黄怡馨

责     编:黄怡馨

责     审:陈芊

指导教师:庄会秀


西安美术学院

美术史论系

官方微信平台


长按二维码关注


西安美院美术史论系
西安美术学院美术史论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