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美微史论
点击上方关注“西安美院美术史论系”
|以爱之名 讲述艺术故事 有温度的艺术文化平台|
图1
中国文字博物馆
中国文字博物馆(图1),是一座国家级的文物保护、陈列展示和科学研究的专题性博物馆,是中国首个以文字为主题的博物馆。馆内基本陈列以文字为背景,以汉字为主干,以少数民族文字为重要组成部分,讲解中国文字的构形特征和演化历程。
中国文字博物馆主体建筑分两部分,一个是前面的字坊(图2),一个是后面的场馆。字坊是一个大大的金色“字”字,字体取甲骨文、金文中“字”之形。字坊和场馆之间是一个宽阔的广场通道,广场两侧分布着由28片铜质甲骨组成的碑林(图3),隐含了殷商时期最具代表性的两种元素甲骨文和青铜器,代表着28星宿,是中国古典哲学中“天人合一”思想的生动体现。
馆内有3个展馆,分别是宣文馆、徽文馆、博文馆,其中博文馆是电子互动体验馆,需要买门票进入。
图2 字坊
图3 铜甲骨
图4 中国文字博物馆大厅浮雕
宣文馆
Museum
宣文馆的序厅共由4面巨型的浮雕(图4)组成。北面浮雕展现的是中国文字载体的发展史。浮雕最上方是史前陶文,往下依次是甲骨文、金文、石鼓文,最下方是以纸张为载体的《兰亭集序》,反映了汉字从陶器刻画、甲骨契刻到铸于铜、勒于石,最终发展到书写于纸张的历程。东面浮雕展现了汉字书体的演变,同时也是中国书法史的缩影。南面浮雕展现的是中国最早成体系的文字——甲骨文。西面浮雕集中展现了少数民族文字。
宣文馆中,比较重要的典藏文物有龟腹甲刻符“八”和贾伯壶
龟
古
韵
腹甲刻符
Museum
图5 龟腹甲刻符 1987年河南舞阳贾湖遗址出土 现藏于中国文字博物馆
龟腹甲刻符“八”是1987年河南省文物研究所在舞阳贾湖遗址中发掘出土的契刻符号,年代在距今9000-7500年间。这一批贾湖契刻符号共20多例,比以往发现的仰韶文化或大汶河文化陶器上的符号或图形要早。
贾湖刻符引起了人们对于汉文字起源的猜想,不同专家学者对贾湖刻符是否是文字有不同的论断,尚未形成统一的认识。这些猜想大致可以分为3种,分别是贾湖刻符是早期文字;贾湖刻符是具有原始文字性质的刻画符号;以及贾湖刻符仅是记号。该龟腹甲上刻写的符号“八”以及舞阳贾湖出土的其他契刻符号都与殷墟甲骨文非常接近。两者都是使用锐利的刻写工具,把符号刻写在经过整治的龟甲上,殷墟甲骨文是用于记载占卜的,贾湖刻划符号也与占卜有关。因此也从一方面对“8000年前的贾湖人创造的刻划符号,具有原始文字的性质,与商代甲骨文可能具有某种联系,与汉字的起源有关”这个学说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这些线条简洁、形态各异的贾湖契刻符号就像一扇通往远古文明的窗,以独特的形态、丰富的内涵和深远的影响,为我们揭示了新石器时代先民的思想交流及文化生活。虽然关于贾湖刻符的真相,至今仍是无数考古学者渴望解开的谜语。但无可否认的是,贾湖刻符的发现为探寻汉字起源提供了宝贵的线索,对于理解中华文明早期的文字发展历程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科技手段的进步和考古研究的深入,我们期待贾湖刻符背后的秘密能被进一步揭示,为重构华夏文明的源起画卷增添更加绚烂多彩的一笔。
贾
古
韵
伯壶
Museum
图6 贾伯壶 出土于山西 现藏中国文字博物馆
贾伯壶一对两件,保存良好。壶横切面基本呈圆角方形,有盖。壶盖敛口,颈部外饰s型双龙纹,周边环绕饰一组无目窃曲纹。壶身平口,鼓腹,颈两侧附有龙形兽首环耳,壶颈部有一周回首垂冠凤鸟纹,腹身干净圆滑,鼓腹上有田字形扉棱。壶盖外侧铸有铭文33字(重文2字):“隹(唯)王二月既死霸丁亥,賈白(伯)乍世孟姬尊壺,用享用孝,用祈萬壽,子子孫孫永寶用享。”铭文记述了某年二月既死霸丁亥日,贾伯为将要出嫁到世国的女儿孟姬铸造该壶,并用于追孝祖先,祈求万寿,并希望后世子孙永宝用享。
值得一提的是,贾伯壶的铭文内容研究价值极高。贾国立于西周初期,春秋早期灭于晋。《左传.桓公九年》有贾伯出征的记载。贾国所作之器,以往著录只有山西闻喜出土的西周晚期贾子匜和山东诸城出土的春秋晚期贾孙叔子屋盘。因此以往学者普遍认为“贾子”就是贾国的国君。此铭贾伯,实物证实了贾国的国君是《左传》中所记的“贾伯”,贾国是等级更高的伯国而不是子国,是西周分封之姬姓诸侯国,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另外,西周时期在祭祀仪式上使用的铜壶成对,至今西周青铜壶成对出现为数不多。贾伯壶成对,且带有盖,器型完整,其造型、花纹粗犷,壶耳造型别致,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徽文馆
Museum
徽文馆展览包括“汉字民俗”“字书琼林”“书苑英华”,选取文字发展历史中的亮点和重点进行深度诠释。
子
古
韵
游碑
Museum
图7 子游碑 1798年出土于安阳丰乐镇西门豹祠旁 现藏于中国文字博物馆
子游碑(图7)是徽文馆中较为重要的文物,《子游残碑》为著名的“安阳残石四种”之一,汉元初二年(115)六月刻,隶书。于清嘉庆三年(1798)四月出土于安阳丰乐镇之西门豹祠旁。碑断为二,上截存93字,称《贤良方正》,现藏于天津艺术博物馆,下截存78字,称《子游残石》,现藏于中国文字博物馆。子游残石与贤良方正残石亦被合称为《贤良方正·允字子游残碑》。此碑是东汉早期隶书精品,为汉隶体系中境界较高的作品,结字方扁茂密,用笔圆劲浑厚,布局则疏朗有致。
其中最大的高光点在于掠画和“雁尾”分明,大多重按然后轻提,笔势上扬,略显滞重和粗率。结字上下紧结,左右取势开张,茂密而不乏自然之态,布局疏朗有致,是东汉隶书发展中成熟时期的作品,但比起后期的工整划一、平和精妙来,又多了几分率真纯任、朴厚洞达。
结语
Museum
一部部精研厚重的字书,宛如中华文明不朽长城的一块块基石。从先秦的童蒙识字课本到现代大型字词典,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学者,为了传承汉字汉语和弘扬中华民族文化,将满满的心血与热忱倾注于此,将坚韧不拔致力于语言文字研究的精神凝聚于此,也将中华民族的深厚底蕴与文化自信奠定于此。
古今字书,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璀璨结晶,更是中华民族复兴的重要支撑。衷心希望通过这次考察,能够引领史论学子深刻领略中华民族在汉语言文学学史上的丰硕成果和精神理念,不断增进国人对于汉语汉字的理解和热爱,进一步增强民族凝聚力和文化自信力。
供 稿:常淳悦 宋一卓
供 图:常淳悦 宋一卓
责 编:宋一卓
责 审:付薪莉
指导教师:周俊玲
西安美术学院
美术史论系
官方微信平台
长按二维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