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这个人有记录的习惯。
比如读过的书、看过的影视剧、听过的歌曲,业余专注的时间......通通都要列清单。
否则,就会觉得生活没有次序感,不能被自己掌控。
这个习惯从大学毕业就开始了,到现在都是如此。
2024年已经过去4个月了,昨晚统计了一下,用番茄ToDo记录专注的时间大概为320小时,这个数字基本代表我主业之外的学习时间。
取得的成效是:
读了12本纸质书,竟是些《邓小平文选》《江泽民文选》《胡锦涛文选》之类的理论书籍。
总书记的讲话和文章及时跟进学,《求是》杂志每期必看,《人民日报》、《新闻联播》、《经济日报》、《学习时报》每期都择要浏览。
当然,理论的文章看多了,需要一些感性的事物来调剂。
我的习惯就是看电视剧——实际上我在看电视剧上投入的时间远比电影多得多。
有个朋友说:每天窝在家里看电视是最浪费时间的,相比而言,喝酒应酬有价值的多。
我倒觉得,个人喜欢就好,没有什么优劣之分、好坏之别。
觉得喝酒应酬有价值,是因为你觉得这个过程中能积累人脉、能让自己在觥筹交错中获得社会认同,能收集到各方面的信息,能得到情绪上的快感,能提升社交能力。
但代价是:牺牲了陪伴家人的时间、金钱,以及身体健康。
我觉得看剧也很有价值,是因为看剧能让我放松、让我爽,能引发情感上的共鸣,能让我偶有顿悟。
而且,谁也不知道哪块云彩有雨。
我当年看NBA的时候,绝没有想过能靠写球评赚钱,并且结识一些业内大佬。
当然,这些都是过去时了。
今天主要想聊一聊正午阳光出品的这部《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这是我最近这些年最喜欢看的一部剧。在我心中绝对是超过了《琅琊榜》甚至《父母爱情》。唯一能接近的只有《觉醒年代》,这还主要得益于我对党史的喜爱。
无论多么疲惫、多么心烦意乱,打开电视里的酷喵播放器,点开《知否》,我总能瞬间沉入进去。
特别是当胡夏、郁可唯合唱的《知否 知否》歌曲响起的时候,就像我常常感叹的那样:
一部好剧,它的配乐、色调等视听效果一定是最顶级的。
一朝花开傍柳 寻香误觅亭侯 纵饮朝霞半日晖 风雨着不透 一任宫长骁瘦 台高冰泪难流 锦书送罢蓦回首 无余岁可偷 昨夜雨疏风骤 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 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 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制作如此精良的一部剧,豆瓣评分只有7.9,我是不服气的。
有人说,电视剧不如原著,还有人说这部剧充斥着封建余孽思想.....
有的说小赵的台词功底不行,还有的说剧情矛盾之处太多......
拜托,看个剧而已嘛,有些人好像不挑点毛病就显不出他高人一筹一样。
要这么说,任何一部神剧咱都能找出点瑕疵。
《武林外传》太嘻哈,《西游记》特效假,《红楼梦》女演员丑,《大明王朝1566》太做作,《琅琊榜》剧情太生硬,《甄嬛传》太老套......
这是典型的鸡蛋里挑骨头。
当然,这并不是我今天想聊的重点。
我主要想说一说,通过这部剧,我悟到了什么。
主要是三句话:
第一句话:环境塑造人、规矩绑架人、理解成就人。
先说环境塑造人。
想那小公爷齐衡齐元若,家世显赫、陌上公子、温润如玉,对六姑酿痴心一片......在感情上怎么就输给了顾家二郎?
剧中顾廷烨曾作出过解释。顾二当面批评小公爷,说他从小养尊处优、没经历过挫折,关键时刻担不起事儿。其实这正是环境塑造人的表现。
小公爷家里由郡主母亲说的算,他从小的生活环境决定了他对待感情专一、长情,但遇到事情优柔寡断、当不了家、做不了主,没有太多解决的办法,缺乏再坚持一下、冲一冲、冒冒险的勇气。
这一点从他的小厮不为被打死这一段就看得出来,他跟明兰注定是无法走到一起的,因为他没有挑战郡主母亲的勇气和能力,就算明兰最终嫁给他,也得受一辈子婆婆气。
而顾廷烨,从小被继母小秦氏捧杀,年少时颇为顽劣,流连于楚馆酒肆,被世人认为纨绔,更被父亲老侯爷斥为不肖子。
但也恰恰是这样的生活环境,让顾廷烨经的多、见的广、格局大、杀伐果决、顶天立体。出身低微的庶女明兰正需要这样一位老爷们来保护。
通常来说,经过环境长时间塑造出来的人,性格上是很难改变的,所以尝试去改变别人是一件很愚蠢的事情。
道理很简单:改变自己都很难,如何去改变别人?他连自己都不愿意屈从,他会屈从于你?
理解到这一层,与人交往的过程中会减少很多矛盾和摩擦。因为你终于收住了自己那颗高高在上、指点江山的心。这样的人是令人讨厌的。
再说规矩绑架人。
在《知否》里,宠妾灭妻是坏了大规矩,这样的人往往下场都不好。
明兰的父亲盛纮最初就宠妾灭妻,搞的家里鸡犬不宁,整日都像宫斗剧一样。
沈国舅位高权重,但宠妾灭妻,要不是官家和皇后为了政治需要一起替他向太后求情,沈国舅险些惹来灭门之祸。
男尊女卑也是规矩。
女子不能到男人堆里,否则就是有伤风化,令家族蒙羞。
墨兰就是因为太不守规矩,被明兰利用,也为她和林小娘长久的不幸埋下了伏笔。
在我们当代社会的人际交往中,规矩同样会绑架你。
比如:如果一个单位里,大部分人都讨厌一个女生,而你喜欢她,跟她走得近,那你就大概率要被孤立。
这就是人际交往中的潜规矩,我称之为人际政治。
很多时候,杀人不一定非得靠战争,和平环境人吃人的事情每天都在以一种变异的形式存在(比如冷暴力)。只不过大部分人不是受害者,而受害者又无人诉说而已。
理解成就人。
这句话好解释。懂得换位思考、懂得为他人着想,都是有大智慧、大格局的人。通常也是受欢迎的人。
比如《知否》里的盛老太太,是勇毅侯独女,她就是一个能把人心看透的长者。
经历挫折后幡然醒悟的顾廷烨,同样是一位换位思考的高手。
当然,大部分人都把换位思考给了他们最在乎的人,对普通人则缺乏这种同理心,所以他们无法成就更好的人生。
第二句话: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战国策》中的名篇《触龙说赵太后》里有一句经典名言在剧中反复被提及。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明兰的生母卫小娘为她计深远。临死前交待她两句话,一句是:不要去冒尖,凡事活着才是最大。第二句是让她跟着祖母盛老太太,因为卫小娘明白,跟着家里实力最强的人才能保护年幼的女儿。
林小娘为墨兰计深远。她认为盛家的名声跟墨兰的幸福比起来屁都不是,所以她让女儿去勾引梁晗。要不是明兰为了报仇,林小娘这个谋划决计是可以给墨兰带来幸福的。
小秦氏为顾廷炜计深远。所以她千方百计要把顾廷烨赶出侯府,就为了自己的儿子能袭爵。
顾廷烨的大哥哥顾廷煜为女儿娴姐儿计深远。所以当他知道自己时日无多时,愿意向顾廷烨低头认怂。
顾廷烨为蓉姐儿计深远。所以他听了明兰的话,离开曹帮,去军队里建功立业,最终封侯拜相。
当然,也有一些父母只顾眼前、不顾长远的,下场都不怎么好。
比如邕王妃,为了女儿县主能嫁给小公爷,扣留齐国公来威胁郡主,这就是典型的短视行为。
短视的人短命,所以邕王一家在叛乱中被灭门。
这世上,大部分父母都爱子如命,愿意为子女付出一切。
当年他们的父母也是这么对他们的。
但反过来,子女有几个这样爱父母的?
第三句话:成年人的世界,利益远远大于爱情。
在《知否》电视剧里,小公爷和明兰是彼此的初恋。
但小公爷最终选择了县主,他的理由有两条:
第一,他不能置父母和齐家的安危于不顾;
第二,他怕跟明兰在一起会让邕王妃针对明兰。
对于这两条,顾廷烨都曾经当面对他说会帮他解决问题。但小公爷不愿意。
说到底,他把家族利益看的比明兰重要。
让他牺牲一切去得到明兰,他觉得明兰不配。或者说明兰在他心中不值这个价。
对于明兰来说,她也喜欢小公爷,但她也看重自己的名声和面子、自家的声誉,所以当小公爷高中之后再来找她,她果断的让小桃拒绝了。
对于盛明兰来说,她对小公爷的感情不足以抵消她失去的面子、受到的屈辱。
至于墨兰,更是把高嫁看成惟一的目标。至于爱不爱的,她才不在乎。
很多人看不起墨兰,觉得她太物质。但如果当今的姑娘都生活在摄像机下,她们自己又不自知,那你会发现,这个世界处处都是墨兰。反而是不物质的女孩儿并没有几个。
男人好色,女人慕强,但说到底,人都是逐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