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个人——写在建党103周年之际

文摘   2024-06-30 19:34   内蒙古  

有一个人,他出生于湖南农村,父亲是个富农,家里条件不错。但他从小就跟父亲不对付,有强烈的反抗意识。他不想一辈子呆在农村,他想出去闯荡。

17岁那年,他的愿望实现了,他改了一首日本人的诗留给父亲: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

那时候,他的身上就隐隐有英雄气。

21岁时(1914年),他在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求学,在这里他结识了杨昌济、徐特立、方维夏、王季范、黎锦熙、蔡和森、萧子升…以及他的第二任妻子,也是第二位恋人杨开慧。

杨开慧是杨昌济的女儿,她的母亲叫向振熙,向振熙有个侄女叫向警予,向警予是蔡和森的第一任妻子。所以本质上他和蔡和森是连襟。

当然,关系还不止于此,杨开慧有个哥哥叫杨开智,他的第一任夫人叫李一纯。

这个李一纯是个大美女,更是个神人。他跟杨开智结婚后没几年就分手了,离婚后嫁给了我党早期曾经犯过错误的领导人李立三,为了弥补杨开智,她把自己的亲妹妹介绍给了前夫,二人幸福的生活在了一起。嫁给李立三后没几年,她再度离婚,嫁给了已经跟向警予离婚的蔡和森,为了弥补第二任前夫李立三,她把另外一个亲妹妹介绍给了他,二人幸福的生活在了一起。可惜的是,蔡和森没多久就英勇就义了,李一纯的第三段婚姻也只能止步于此。不仅如此,李一纯跟向警予、杨开慧、蔡畅都是闺蜜。

蔡畅的哥哥是蔡和森,蔡畅的老公是李富春,同样是我党历史上鼎鼎大名的人物。而蔡和森本人在牺牲前一直是我党最高领导人之一。不过今天的主题不是他们,还得接着说他。

杨昌济1918年到北大任职,他也想去北京长见识。于是写信给岳父兼恩师杨昌济表达心意,杨昌济就找到好友兼北大图书馆主任章士钊帮忙,章士钊把他安排在北大图书馆工作。图书馆主任是李大钊,跟杨昌济一样都是章士钊好友,也都是章安排进来的。在北大当图书馆管理员时,他还默默无闻,像张国焘见到李大钊谈笑风生,却根本不把他放在眼里。

五四运动前后,他接触到了马克思主义,1920年在长沙创立了共产主义小组。

1921年应邀参加一大,成为党的共同创始人之一。

1922 年的二大,他本来也要参加,可是到了上海却始终没找到会场,只能悻悻而归。

1923 年的三大,得力于陈独秀的大力推荐,他进入中共核心领导层,成为中央局五人中的一员,职务是中央局秘书,大概相当于委员长职务。

1924 年国民党一大,国共第一次合作,他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此时的他是国民党中央候补委员,是上海执行部组织部长,是两党大名鼎鼎的青年才俊,孙中山亲点的重点培养对象,深受两党高层器重,连国民党元老胡汉民都要写信称他为“润之我兄”,并且落款是“弟汉民”,要知道,当时胡汉民已经45岁,他只有31岁。

他出身农民家庭,所以对农民研究的更多。当时党内有两种错误倾向:一种是以一把手陈独秀为代表,在共产国际的领导下只知道同国民党合作,忘记了农民,这是右倾机会主义;还有一种是以张国焘为代表,只会搞工人运动,不注重团结国民党内的革命力量,同样忘记了农民,这是“左”倾机会主义。

他对此很不满,写下了《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一文,轰动党内外。开篇第一句就是: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是革命的首要问题。

1927年在汉口,他提出: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

后来他领导秋收起义,创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参加长征……

1935年,在党的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他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提前说服了张闻天和王稼祥,得到了他们的支持,会上周恩来又及时倒戈,终于在遵义会议上确立了自己的领导地位。

再后来,他跟张国焘斗,跟王明斗,用斗争巩固了自己的地位,用实践证明了自己的远见。

他带领党和人民团结抗日,赢得了解放战争,建立了新中国,浴血奋战、百折不挠,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

他是中国共产党、人民军队的主要创始人,是共和国的缔造者,是人民的大救星。他思想博大深邃、胸怀坦荡宽广,文韬武略兼备、领导艺术高超 ,心系人民群众、终生艰苦奋斗,为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建立了不朽功勋。

1975年,也就是在他去世的前一年,他给周总理写了一首词:

诉衷情·赠周恩来

当年忠贞为国愁,何曾怕断头?如今天下红遍,江山靠谁守?

未就,身躯倦,鬓已秋;你我之辈,忍将夙愿,付与东流?

      一直到去世,他最心心念念的,都是党和国家事业、路线的后继有人问题。

       明天就是建党103周年了,不知道他老人家对当前的局面满意否?

星影沉沙
党史故事、时事评论、影视剧评、生活感悟。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