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前面一篇文章中提到过:
毛主席的一生是坎坷的一生,在他的一生中,有过数段被打压、排挤、冷落的经历,其中有两次,他说了同一句话。
这句话就是:我的任务是吃饭、睡觉和拉屎。
一次是他对外国记者回忆自己1931-1935年1月被排挤、靠边站的经历时说的,一次是1949年12月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次访问苏联时说的。
1931年,六届四中全会结束后,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教条主义在中共中央占据了统治地位。
啥叫“左”倾呢?就是思想上对自己这一方——也就是党的力量过度自负,轻视敌人的实力,同时还反对一些社会中可能会倒向我们的力量,试图把他们当成敌人进行打击,有点谁不服就干谁的意思,政治上把自己孤立起来。
啥叫教条主义呢?就是王明这群人,仗着在苏联读了几本马列主义的书籍,又有共产国际做后盾,就觉得自己理论水平牛的不行,觉得自己才能代表党的方向,一切革命行动都应该听他们的,哪怕他们压根不了解国内实际形势,他们瞧不起毛主席这种没出过国、从“山沟沟”里走出的马克思主义者。简单来说,他们的特点就是坐而论道、闭门造车。
在王明这一类人的心里,苏联和共产国际就是无可置疑的绝对No.1,甚至苏联的利益要远比中国的利益重要,他们对苏联和共产国际唯命是从。
这一类人都有谁呢?在当时来说,有王明 、博古、张闻天、王稼祥、杨尚昆、李竹声、乌兰夫......他们都毕业于莫斯科中山大学,对苏联很有感情,绝对忠诚于共产国际。再加上其他一些唯命是从、不敢表明自己观点的人,导致王明的势力一时做大。
博古和王明
当然,随着革命实践的深入,尤其是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血淋淋的教训,这里面有些人后来开始转为支持毛主席,但至少当时来说,主席是孤立的。
他没有自己的圈子,不像那些留法或留苏的,动辄跟这个是校友、那个是铁磁。他被留学圈压的死死的。
可以说,当时很多人只讲派性、不讲党性。
那么,当时王明的具体主张是什么呢?要知道,1931年是个重要年份,最重要的历史事件就是日本发动的九一八事变,侵占中国东三省。
朱、毛、贺、彭(朱德、毛泽东、贺龙、彭德怀)当时坚决主张抗日,王明则认为日本侵占东三省的目的不是为了吞并中国,而是为了攻打苏联,并提出“武装保卫苏联”的口号。
what?你这老小子到底是不是中国人?日本欺负中国,你不考虑怎么保卫自己的国家,先去考虑怎么保卫苏联?
就这还污蔑陈独秀是日本汉奸呢?!
正是在自己这种脱离实际的错误思想指导下,王明认为一切反对他的路线的都是右倾的,都不应该在党内存在。
于是,毛主席在1931年-1935年1月,被迫靠边站,失去了话语权。用主席后来自己的话说,他在瑞金的中央苏区“过了四年小媳妇日子”。
“他们迷信国际路线,迷信打大城市,迷信外国的政治、军事、组织、文化的那一套政策。我们反对那一套过‘左’的政策。我们有一些马克思主义,可是我们被孤立。我这个菩萨,过去还灵,后头就不灵了。他们把我这个木菩萨浸到粪坑里,再拿出来,搞得臭得很。那时候,不但一个人也不上门,连一个鬼也不上门。我的任务是吃饭、睡觉和拉屎。还好,我的脑袋没有被砍掉。”
这种形势,一直到1935年1月的遵义会议才得到扭转,这还得多亏主席会前对王稼祥和张闻天做了充分的动员,不然王明和王明在国内的代言人博古是不会同意主席上位的。很难想象,王明这货居然在苏联遥控中共中央那么多年,所犯错误无法计数,造成的后果不可计量。
延安时期,博古已经转而支持毛主席的路线,但他当权时可是很嚣张的。
“小毛(此时已经40岁),有什么好看的!”
毛主席就是从这种处境中逆袭起来,并带领我们党取得最终的胜利的,何其难也!
毛主席第二次说这句话,是建国后第一次访问苏联时说的,时间大约是1949年年底。
这是主席平生第一次出国,自然也是第一次去苏联。他很期待与斯大林见面,毕竟冷战是1947年开始,苏联当时已经是堪与美国比肩的超级大国,而斯大林又是当时共产主义世界享有崇高威望的领袖。在主席看来,这次会面意义非同寻常。
临行前,主席对此次访苏寄予厚望,主要是新中国刚刚成立,国民党留下一堆烂摊子,国内百废待兴,中国迫切需要苏联的支援。所以废除当年国民党与苏联签订的旧版中苏条约、签署新版中苏条约,以获得苏联的各种援助是当时最紧迫的头等大事。另外,斯大林的生日是12月18日,选择这个时间点去也是为了给他贺寿。
哪成想,希望越大,失望越大。到了苏联后,斯大林接待的倒还算热情,就是对签约推三阻四,借口重重。
到访苏联十多天后,参加贺寿的各国代表团纷纷离开,只有主席留了下来。他住在斯大林的别墅里,斯大林每天让人给他打电话嘘寒问暖,就是绝口不提签约一事,也不再会见主席。
有一次,斯大林派人去看望主席,主席对来人表达起了不满:
我到莫斯科来,不是单为斯大林祝寿的。你们还要保持跟国民党(签订)的条约,你们保持好了,过几天我就走。我现在的任务是三个:吃饭、拉屎、睡觉。
双方联合对日作战、不单独媾和;双方不参加反对对方之任何集团;互相尊重主权及领土完整;互不干涉内政;苏联将一切援助给予国民政府;外蒙古由公民投票决定其前途;中东路与南满铁路合并为中国长春铁路,由中苏共管;大连辟为国际贸易自由港,行政权属于中国;旅顺为共用海军基地;日本投降后,苏军最迟三个月撤出东三省。
但主席恰恰是一个在民族和主权问题上从不让步的人,只要他认准的事,谁也别想改变,哪怕对手是斯大林这样的在共产主义世界和国际社会上均享有崇高威望的世界级国家领袖。所以双方围绕是否签订新约斗智斗勇,一直到1950年2月14日,才签订了中苏都满意的《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毛主席也于2月17日离开苏联回国。
从1949年12月16日到1950年2月17日,主席第一次访问苏联时间长达两个月,在此期间,他曾经为自己受到的冷落很不愉快,但他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敢于胜利,并最终取得了胜利。
这就是伟人毛主席的大智大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