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进入第二天。上午综合,下午外语。十年寒窗!此刻正在接受检验。
对于考生和家长们来说,这是多么令人紧张而又激动的时刻。
很多人的命运将因为这场考试而改变。
我不禁想到了二十年前的2004年。
那一年,我十六岁,在我一生中的黄金时代。
我坐在高中的课堂上,正在为进入尖子班埋头苦读。彼时的我心中装着梦想,教室里撒满了阳光,身边是正在打鼾的同桌,前排是那个梳着马尾的姑娘。
那一年,刘翔在雅典创造奇迹,央视体育频道田径项目主持人杨健在电视中大声的嘶喊:刘翔赢了!刘翔创造了历史!一个黑头发黄皮肤的中国人成为了世界飞人!
第二天,所有电视广播报纸的头条新闻都是刘翔110米栏夺冠的消息。上海当地媒体更是自豪的说:“姚明代表上海高度,刘翔代表上海速度,上海男人真牛。”
那一年,中国人民刚从上一年抗击非典的阴影中走出来,国民经济正在以世界第一的速度飞速发展。
那一年,高考连续第二年提前到六月进行,姐姐在我们班教室门口告诉我她考上了清华,我们整个班级都沸腾了。
一晃二十年过去了,打鼾的同桌如今在异乡拼搏,梳马尾的姑娘孩子都上了中学,我有了自己爱的人,刘翔也早已告别赛场。
二十年间,世界彻底进入了数字信息时代,人类社会的发展速度前所未有,我们正在享受着高度富足的物质生活。
但我却更加的怀念二十年前那段单纯的学生时光,还有那赛场上无人能挡的刘翔…
二十年疏忽而过,如今我已人到中年,在社会上摸爬滚打了14个年头。
这二十年里,生活教会我最深刻的道理是什么?
我以为,就是要珍惜当下的每一天。
若干年后,当你回首今天的种种,无论多么失败、多么不堪,都会成为弥足珍贵的记忆。
韩寒曾说:
高考结束了,马上又将有这么一群孩子,迫不及待地扔下书包,去聚餐,通宵上网,旅行,闲逛,狂欢......认为自己终于解放了。殊不知,你们离开的,就是天堂。
诚如他所言,每一年的6月8日,都有一群考生高考结束后在撕书,他们感觉自己终于逃离了残酷的高三,终于可以尽情的休闲上网,终于要离家远行,逃脱父母的掌控,终于可以自由自在的生活,终于不用再把学习当作第一要务......所以他们要把那些代表着“万恶的学习”“灵魂的桎梏”的书本彻底撕碎,以宣誓自己要跟过去告别。
然而,象牙塔并没有他们想象的那么美好。大学就是个小社会,是缺乏情商、缺乏自控力的人的地狱。
在那里,老师不再天天盯着你,家长想管也管不到。同学间的关系不再那么单纯,人际交往开始勾心斗角。
在那里,你时常会感到空虚、寂寞,感到苦闷、迷茫,也可能感到冷或者热——比如你去了武汉,夏天像个蒸笼,冬天不能供暖。
上了大学就不用学习了——这是高中生们听过的最大谎言。
以我自己为例,我当年就读的信息安全专业,从大一到大三,课程表基本都是从早上八点排到晚上十点,辛苦程度绝不亚于高三。
何况,如今这个世道,如果你没做好成为一个终身学习者的准备,那只能说你思想还不够成熟,注定前路多艰。
你们离开的,才是天堂!既讽刺,又残酷,多年以后,很多人只能像夏洛一样,在梦里回到从前了。
三、人间清醒
拼命想要逃离,这是孩子们容易犯的第一个错误。
那一年我所有的志愿,只报了两个城市,就是北京和上海。老实说对我来讲,上什么学校不是最重要的,我一定要去中国最大的城市去上学,因为我坚信,在那儿我可以站得更高,我可以看得更远,我才可以走得更远。
如果京沪两市学校档次相差实在太多,那就去东南沿海。南京、杭州、厦门、广州......都是好去处。
要把目光放长远,把求学和求职密切联系起来。大学四年,要么去能长见识、毕业后好就业的地方,要么去一个环境优美、气候事宜的地方。
内陆的那些大火炉尽量不要去,去了容易后悔。
不要说我没有境界,有境界的前提是有经济基础。
穷则独善其身!对普通人来说,一定要保持清醒头脑,最紧要的是先把日子过好,然后再谈什么匡扶济世、家国情怀。
刀在石上磨,人在事上练。活着,就得做好随时受锤的准备,你不受锤,就不会成长,将来就要付出更大的代价去弥补这段缺失的经历。
五、高考精神
几乎每一年,《人民日报》旗下的《环球时报》(就是此前胡锡进任总编辑的那家报纸)都会在高考到来时发表一篇社论,大谈特谈高考精神。
2022年,题目是《高考所代表的奋斗精神历久弥新》;
2023年,题目是《高考的精神内核在今天更加清晰》;
2024年,题目是《高考所代表的精神是中国竞争力的一部分》。
比如今年这一篇,大谈高考制度的公平、为国立志的理想......
其实公平永远都是相对的,为国立志的基础也应该是个人小康、家庭富足,当然如果能同向发力就再好不过了。
比如对于一些非常有天赋的学生来说,高考这种模式只会让他们变成应试机器,浪费他们的天才。而对于一些穷人家的孩子,高考是改变命运的最好机会。
另一方面,假如所有孩子都通过高考的方式成长成才,那中国的职业技能人才就会遭遇短缺,而现实状况是:我们国家很多读职校的学生往往是学习不好,无奈之下才去学习一技之长。
我想到了某位朋友家的孩子,平时从不学习,考试全靠抄袭,高三和高考对他来说压根就没有什么特别。
他每天跟同学们炫耀自家有多少台豪车、有多少现金......对于他来说,他不必参加高考就能有一份不错的工作,过上体面的生活。
而大部分普通人家的孩子却别无选择,他们只能日复一日的做题,把自己磨练成小镇做题家,然后再通过高考去赢得自己想要的未来。
就像我曾经的高三班主任说的那样:高考就是华山一条路,你别无选择!
这个过程中,他们想的是为国多一些呢?还是为家为自己多一些呢?
为自己有错吗?
我想,每一个人心中都会有答案。
我理解我们这个国家“国家至上、集体至上”的意识形态和价值理念,但也没有必要把所有事情都套上“国之枷锁”。
不要谈什么高考精神,普通人,选择的机会很少,能掌控的事情更少,没有人愿意掏空身体去展示所谓的高考精神,更多的是为了生存的无奈之举!
就让他们安安静静的参加完自己人生中最重要的一场考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