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风来,不如追风去

文摘   2024-07-12 20:44   内蒙古  
最近开始在理论强党公众号上给人民日报等主流媒体公众号《夜读》栏目做学习笔记。

其实,所谓学习笔记,无非是把各家媒体的文章合编到一起,做适当的精简之后发布出去。我在这个过程中发挥的唯一作用就是整合。只不过,这种整合对我个人是有很大好处的。
由于我平时读理论文章居多,偏理性。再加上随着年纪和阅历的增加,感官锐性越来越差,也就是很多人说的钝感力变强。所以,我亟需一些感性的文章来帮我调和一下。
要知道,对于一个写字的人来说,多愁善感那是灵感之源,钝感力太强反而是巨大的缺陷。
比如:在很多年轻人看来,很多人、很多事都可以让人感动、让人开心,比如爱情。
但对于饱受生活摧残的我来说,这些东西都平平无奇,情绪和心理上很难波动,这样一来就无法写出能与年轻人共情的文字。
简单说——心态老了。
所以,尽管在很多人看来,《夜读》里的文章更像心灵鸡汤,但对我来说绝对是提升共情能力的一剂良药——我希望自己的心态永远年轻,绝对不能因为年纪增大就自以为是、活在自己的世界里。
有时,我希望自己是个愤青才好。

扯的有点远了,其实我想说的是:这篇文章之所以叫这个题目,是因为就在前天,人民日报夜读栏目发表了一篇文章,名字就叫《等风来,不如追风去》。
很有诗意。大意就是,生活中,与其被动等待所谓的机会、“风口”,不如主动出击、主动创造。只有积极主动的人,才能掌握人生的主导权。
对此我深以为然。
早些年,我曾经有过一个知乎账号,回答了几百道题,粉丝十几万,点赞近百万,平均每个回答点赞量大概2000左右,总点赞量排名知乎全站前100。
但就在这个时候,我却决定停更知乎了。
为什么呢?因为我心里看不上自己写的东西,总觉得距离张佳玮、龙牙这些大神差距太大。我觉得自己受到这么多关注纯粹是因为把平台的规律整明白了,擅长抢热点、擅长吸引大家关注而已,但实际水平远远配不上这些关注。
所以我决心拿出几年的时间去苦读。
我之前说过,我是个自律的人。停更后,我把阅读目标锁定在政治理论方面,真的坚持每天读书学习。
但你要知道,这种积累是没有止境的,你究竟提升了多少,并不能用你读了多少本书来衡量。
而在此期间,以前知乎上认识的那些大佬们却都在源源不断的输出,在持续不断地获得点赞和粉丝。
我则当了一回苏老泉。但问题是咱没有苏洵的天分和机遇,所以等到再回过头来时,我竟已经对知乎感到陌生了——互联网的风口是不会等你一个人的。
其实,细想想,我真的水平不够吗?如果不够,为什么那么多人关注我,那么多人给我点赞?
是,我确实文笔平平,但我写的东西有趣味性、容易引发大家的关注,这不也是我的优势吗?
其实,这里面暗藏着一个问题,那就是读书和写作的关系问题。
写作到底需不需要读书?是不是需要读了足够的书才能动笔写作?(比如苏洵)。


以我目前的体验来说,可能并非如此。
什么意思呢?就是写作其实更像是说话,并不一定非要读了书才能写。
举个例子:我认识一个游戏领域的文字大佬,写起游戏来真是笔走龙蛇、细节丰满,深受粉丝喜爱,大家都称他的文章干货满满。
虎扑近些年最火的那几个写手我都认识,但据我所知,他们平时是没有时间读书的。
所以,读书没用?
当然不是。如果你曾经读过很多书,那写起文章来固然是旁征博引、信手拈来。
但自媒体写作其实更看内容,而你对某个领域内容的了解并不一定通过读书来获得。
那是靠什么?
就是教员说的调查研究。


近年来爆火的卢克文标榜无实地调研、不写文章,而且他很多时候确实也做到了。但大部分自媒体写手,哪怕某个领域内最顶尖的那个其实都无法做到这一点,对他们来说,最重要的是搜集素材、获取信息的能力,或者说调取信息、查找信息、研究信息的能力。
我曾经跟给市长写材料的大笔杆子交流过,我问他写材料最重要的是什么?他说是掌握素材的能力。
而以我自己平时写材料的经验来看,这句话就是真理,只要素材搜集到位,材料自然就水到渠成了。
所以,读书固然可以掌握素材,但对于自媒体从业者来说效率太低,自媒体要的是迅速掌握、迅速搜集的能力。所以最关键的是你需要知道哪个网站、哪本书有你需要的信息,而不是非把书读一遍才能动笔写。
比如:最近火起来的一位键政大佬君莫愁就是这么干的,具体可参考他的这篇文章:
纯干货:如何才能最快的了解国际政经?
不过话又说回来,我依然赞成边读书、边写作的模式。
一本好书,在知识结构、体系的塑造方面远比网络上那些碎片化信息要重要的多。
但问题是,没多少人有那样的精力可以读书、写作兼顾。
这个时候就要作出取舍了。
当然,肯定也有这样的人,比如我就是。

星影沉沙
党史故事、时事评论、影视剧评、生活感悟。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