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元旦,父亲仙逝,享年98岁。我再也见不到爸爸了……
父亲在这个年龄走了,应是喜丧。此刻,我独自静坐,父亲的音容笑貌浮现脑海……
父亲是一个不平凡的人。
他一生曲折而坎坷。三岁时生父去世,十三岁时继父去世,是家里唯一男丁。
他少年励志,16岁就在三门花桥等地开了三家商铺,有四个账房先生,规模之大相当于当代连锁超市。作为成功商人,他还到过当时上海最高楼——国际大饭店吃饭。
1949年3月,22岁的他在小芝镇南洋村蔡道掌的引荐下,放弃了所有生意,弃商从戎,更名包才法(原名、现名:包仕贤),在岭根村加入梅法烈领导的“临东办事处”队伍,参加东塍战斗。后编入浙东人民解放军第二游击纵队第四支队第六大队第一中队(简称三五支队)。到天台迎接解放大军,引大军到临海。
6月15日,部队从西门进入,他驻扎在八仙岩,对原俘获人员武装进行缴械及编号登记,看押国民党“反共救国团团长”陈启忠和六区保安副司令何明照,保卫台工委机关。23日随大军解放杜桥。后一两天,部队撤回临海,正式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编入浙江省第六军分区警备团机炮连二排,灰军装改为黄军装,在沿海执行海防任务。先后参加了南门坑、白沙反海匪登陆,松门战斗。移防三门,编入三门独立营,在三门头岙乡执行剿匪、土改、海防任务。为台州安定出生入死,贡献力量。
1952年7月,在临海大田刘参加部队三反工作,因为家有店铺和十亩田,成份不好,退伍回家。当时有军分区给我们家里颁发的军人家属证。
父亲回家后一直在老家务农。由于商业头脑活络,偷偷摸摸做些小生意,带领全家办过面干厂,可以说是利岙村最早做面干者之一,称得上小芝面干产业的奠基人。
1978年,在双打运动中,他作为投机倒把分子被批斗挨打,关在小黑屋一个多月。
晚年时,父亲深有感慨地多次赞颂改革开放,以及重商政策。
父亲个子一米八十多,同辈中的高个子,外号“长人”。他重情重德,心胸宽广,性格风趣幽默,广交好友。年轻时做生意,家里成了活动基地。朋友来了,宁可让家人饿点,也要用最好的酒菜招待。
父亲是一个坚强的人。
由于军人家属证不慎遗失,父亲的当兵历史尽管有许多同时期战友的证明,但规定一定要死证(原始档案),活人证明没用,至今没有得到政府认可,这成了父亲终生唯一的遗憾!
他曾多次同我说,春节时看到政府人员到村里慰问退伍军人,而自己真正扛过炮、打过仗却没人慰问,心里总有失落感。我每次都只好安慰他说:老爸,女儿在政府部门工作,领着政府工资,现在女儿来慰问您也一样的。您的后代都过上了好日子,这些都是您为解放事业作过贡献积下的福泽。他听后发自肺腑地说,我不在乎慰问金多少,我在乎一段历史事实,一种光荣经历,这是当兵人的荣誉和自豪!你们给我的生活费非常充裕,我十分满足,但老战士的身份得不到政府承认,真的不甘心。
我上高中,开学第一天是父亲送我到杜桥中学。父亲挑着被子、衣服、米、生活用品等东西,我跟在后面,翻山越岭走了近3个小时,才从小芝到杜桥中学。每过一段时间,父亲都要来送米和钱。那个年代,农村女孩子有书读是非常幸运、非常幸福的。
大学报到的第一天,也是父亲陪我去。我常常想,要是父亲从小不支持我读书,那不管我多么努力、多么聪明都不可能读到大学,可能现在还在外面打工挣钱。
读大一时,我病休一年在家。父亲心里很难受,但在我面前从不表达。前几年,他才告诉我,当时他人的冷嘲热讽,治疗费用的筹备,病情的担忧……
父亲有时会问问孙子孙女、外甥女、外甥等情况,念念不忘自己的亲人。我女儿在美留学,父亲好多次同我说让她回国工作,担心着我的晚年生活……在父亲眼里,儿女们始终是小孩子。
我每次去看望父亲,回来路上都会增加一股无形的力量。看着父亲的坚强,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好好学习工作,过好每一天。
父亲在世时实现了五世同堂,我们七个兄弟姐妹围在膝下,这是一件非常不简单的事。父亲很注重教育,在艰苦的环境下培养出一个大学生、高中生及初中生。由于家庭失去了经济来源和劳动力,我最小的弟弟被迫放弃学业,但继承了从商基因,自己创业,赢得良好口碑。而第三代、第四代出了两位博士、多位硕士研究生和大学生。
父爱是一座山,是子女心中的一座大山。父母养育之恩无以报答。
风风雨雨、历尽磨难,经历了一个世纪的时间洗礼,父亲安息了。
读书时,我曾暗下决心,努力学习,争取有份好工作,让父母过上好日子。虽然实现了目标,但在恭敬孝养父母方面总是觉得做得不够好,有许多内疚。有一种观点云,亲人死了最好不要哭。但我还是忍不住眼泪汪汪……
人生无常,人生苦短!祈愿父亲一路走好,往生净土!
2025.1.11于临海,1827字。
图片由作者提供
作者简介
包菊琴,1968年出生,临海人,2023年于台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退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