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樾牵手“曲园”与“东湖”

文摘   2024-11-29 15:00   浙江  

苏州“曲园”与台州“东湖”有一段善缘。
甲辰立夏过后的一天,我冒雨游“曲园”寻缘

同乡前辈何敬业教授闻讯,发来诗歌旧作《春之苏州四首》以应景助兴,其二云“最爱姑苏春雨天,衣襟欲湿气香甜。小巷粉墙复黛瓦,名园幽境任流连。”

眼前,绿肥红瘦,春天粉嫩的手在挥舞告别,隔着一帘绵绵细雨,就是初夏。好一个“风雨送春归”。

“曲园”位于苏州市姑苏区马医科巷43号,始建于清同治十三年(1874),占地2800平方米。正宅居中,自南而北共五进,西北为庭园,其平面布局为大曲尺形,乃住宅与园林和合之杰作。

这是清末大学者、浙江德清人俞樾(1821~1907)罢官后购得大学士潘世恩故宅废地而构建的居所。学老子“曲则全”表白自己的人生观,名此园为“曲园”,自号曲园居士。1879年4月,俞樾青梅竹马的结发妻子姚文玉病故,俞樾就很少涉足“曲园”了。1954年,俞樾曾孙、红学家俞平伯将“曲园”捐献政府。2006年,“曲园”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对外免费开放。

中路,过门厅,入轿厅。迎面高悬合肥李鸿章题“德清俞太史著书之庐”横匾,下为俞樾的大幅油画像。

后面为第三进主厅“乐知堂”,取“乐天而知命”之意。楹联为俞樾自撰:“三多以外有三多多德多才多觉悟;四美之先标四美美名美寿美儿孙。”抱柱亦有自撰联:“且住为佳何必园林穷胜事,集思广益岂惟风月助清谈。”

西路,“小竹里馆”,为俞樾读书处,馆南小院栽竹。

后面为“春在堂”,在“乐知堂”西。匾为曾国藩题,下有吴县吴大澈所书俞樾的《春在堂记故事》。系俞樾讲学、著书、会友之处,250卷著作《春在堂全书》即诞生于此。堂面阔三间,长窗整排,方砖铺地,宽敞明亮。内有一面长方形的大镜,俞樾当年曾借镜赏月,著有《镜屏串月歌》。堂前栽有一棵梧桐树。

“春在堂”其名之由来有一段伯乐与千里马的佳话,令人感佩和鼓舞。

话说道光三十年(1850),考中进士的俞樾参加保和殿复试,试题“淡烟疏雨落花天”。俞樾依题赋诗,做五言排律一首。“花落春仍在,天时尚艳阳。”起笔破题,匠心独具,主试官曾国藩一下子就被牢牢吸引,大赞咏落花而无衰败之气,“此生他日成就,未可量也”。于是,特别举荐俞樾。俞樾因此对曾国藩终生感恩。

俞樾在《春在堂随笔》卷1记录了此事:余自幼不习小楷书,而故事殿廷考试,尤以字体为重。道光三十年,余中进士,保和殿复试,获在第一,人皆疑焉。后知其由湘乡相公,湘乡得余卷,极赏其文,言于杜文正,必欲置第一。群公聚观,皆曰:“文则佳矣!然仓卒中安能办此?殆录旧文耳。”湘乡曰:“不然。其诗亦相称,岂诗亦旧诗乎?”议遂定,由是得入翰林。追念微名所自,每饭不敢忘也。

“春在堂”北为歇山顶小轩,名“认春轩”,用白居易“认得春风先到处”诗句。轩北杂植花木,叠湖石为山。循廊北行,有“曲水亭,隔“曲水池”与假山上倚墙半亭的“回峰阁”相望。东北隅为“艮宦”,面阔两间,作琴室;西北隅名“达斋”,面阔三间,为书房,这两处现没有开放。

俞樾有诗赞美“曲园”:“园中一曲柳千条,但觉扶疏绿荫绕;为惜明月无可坐,故于水面强为桥;平铺石板俨成路,俯倚红栏刚及腰;处置梯桄通小阁,差堪布席置茶铫。”

“曲园”内陈列有俞樾印章、著作书版原件、部分出版物,俞平伯及好友诗歌唱和稿等。

俞樾的“花落春仍在”句源出宋·曹勋的“花落春犹在。”(《深夜谣二首》)只是俞樾诗句凭借动人故事加持,广为传诵。

顺便提下,苏州市吴中区东山镇紫金路58号有一座“春在楼”,同样取自俞樾诗意。因其“楼无处不雕,雕无处不精”,民间俗称“雕花楼”“江南第一楼”。

“曲园”与“东湖”的善缘由俞樾亲手缔结。

《春在堂随笔》卷6有游东湖之文,云:“杭州有西湖,台州有东湖。东湖之胜,小西湖也。出东郭一里而近,四山环抱,一水如镜,有堤以分里外湖。外湖之中,有湖心亭,杰阁三层,颇极轩敞。亭后一平桥,曲折以达。于堤桥之半,亦有小亭,署曰‘半句留处’。东湖书院,面湖而建,有小楼三楹,足揽全湖之胜。其后即里湖,有东湖樵夫祠,建文时殉难者也,不知姓名,彼中人私谥曰忠逸先生。余偕陈鹿笙太守往游,因记崖略。”

史载,东湖原为古时台州府城自然蓄水的“山水窟”,北宋前期改建为造船和水军训练场地,后期疏浚凿建成湖景园林。清代刘璈(1829~1887)于同治三年(1864)10月至同治十一年(1872)9月出任台州太守,离任前一年,他主持了历时半年有余、史无前例的东湖修缮改造:重开后湖,改湖山寺为东湖书院,复建樵夫祠、仰止桥。移建流杯亭于前湖,并易名半勾亭。重建三层高的湖心亭。今东湖之格局由此役奠定。
考,陈璚(1827~1906),字鹿笙,曾3次出任台州知府:先是同治十一年(1872)9月接任刘璈署台州知府,第二年4月卸;再是光绪十年(1884)3月至十二年3月;三是十五年(1889)6月至十七年(1891)6月。

参照东湖历史和陈璚、俞樾生平,俞樾游东湖疑在陈璚第一次出任台州太守期间。

至于楹联“好水好山,出东郭不半里而至;宜晴宜雨,比西湖第一楼何如。”世传有俞樾写台州东湖湖心亭和杭州西湖湖心亭两说,只是我未查到确凿的资料出处,颇是遗憾。但在情理上,我选择东湖说。现东湖湖心亭楹联由中国著名书法家周慧珺所书。

“曲园”是俞氏之智慧随缘杰作,“东湖”乃官民之随机演化结果。

“纷纷红紫已成尘,布谷声中夏令新。”抬头,夏姑娘正在向我们做微笑拥抱状。

2024.5.17凌晨1点修改于沪上明阳燊轩,1962字。晚上11点定稿,2121字。

图片禾睦摄影

禾睦山房
文学作品、图片、视频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