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青山绿水间——怀念潘绍东先生

文摘   2024-09-27 15:00   上海  


我与潘绍东先生认识始于全省创建活动的一次检查。

2011年,浙江正全面开展创建“群众满意示范单位”活动。那年11月初,我参加省政府政风行风检查组,对抽查到的嵊州、新昌工商系统进行“行风民主评议+群众满意基层站所检查”。潘先生1997年12月从新昌县人民政府党组成员、县府办党组书记、主任转任县工商局党委书记、局长,2010年3月交流到嵊州,任嵊州市工商局党委书记、局长,这两地的工商工作都与他有关。

缘分可遇不可求。2天检查,他是负责汇报和陪同者之一。我从中真切感受到嵊州、新昌工商队伍的行风新貌。作为工商局长,1959年生人的潘先生性格耿直,工作尽心尽责,为人热心谦逊我特别敬佩他的优秀人品、踏实作风、显著业绩。自然,我们成了朋友。
2014年初,他调回家乡新昌工商局。


2018年端午节假期,我与亲朋好友赴新昌旅游。

潘先生精心安排了游览线路、餐饮,并事先踩线踏点,和夫人一起陪同。他知道我在研究佛道,特意联系了大佛寺方丈接见我们。从大佛寺,到桃源村(刘门坞)、班竹村、太白山庄、北斗尖(拨云尖)、天姥寺遗址、谢公道、沃洲。他沿途解说,纠正一些误传。也正是这一次,我对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诗中的天姥山、浙东唐诗之路,有了一个形象而理性的认知。

天姥山,唐诗中的名山,我曾在1980年7月进行了田野考察。38年后,潘先生帮我补充了天姥山地理位置在新昌不同说法的内容,丰富了观光感受。回来后,我写了《卿本眉清目秀》一文,谈了在新昌旅游的见闻思考,文中的“好友”就是潘先生。初稿完成,潘先生很认真地审阅,提出不出现他的名字,并再次正本清源,绘画草图标明线路。


拙文在《BISP英伦私校家长俱乐部》公众号推出后,潘先生专门推荐给《今日新昌》整版刊登,并在微信公众号里写了一则长长的留言,给我满满的鼓励

“又是一篇深度好文,给唐诗之路再添风采。禾老先生是最早研究唐诗之路的学者之一,论文《天姥之探索》得到资深学者的赞赏。几十年来,不忘初心,坚持学术研究和文学创作。最近,禾老先生又行走诗路之精华地段,实地考察,推出《卿本眉清目秀》一文,字里行间无不体现出历史知识之丰富,文化底蕴之积淀,对事物观察之细致,对新昌山川之深情,令人钦佩。文中对‘和合’的推崇和5A建设的建议,坦露着学人的真情。作为新昌人,我欢迎禾老先生有时间多来走走。”

2018年以来,他在朋友圈转发的基本上都是我发表在公众号的作品,而且几乎每一篇都写了留言。他夫人告诉我,每当我有作品发表,他总是先读几遍,然后酝酿留言,反复修改。


2019年元宵节,我即兴决定到新昌东茗乡石门坑自然村观看新落成的鲍贤伦书《归去来兮辞并序》摩崖石刻,途中报告潘先生潘先生和夫人驾车到高速出口处,经国道、省道、县道、村道,盘山越岭,一路引导到石门坑村。事后,我们在村口小店炒年糕,畅饮他带的好酒。

他到龄退休后恰逢3年疫情,我们一如既往,通过微信保持联系。

这里,再抄录他在2020年为我的《宅家日记》所写的两则留言:

“绿绿的柳芽映入眼帘,阵阵的暖风拂过脸颊。禾老先生的《宅家日记》随着和煦的春风跃上了屏幕。清山一道同风雨,明月何曾有两乡。隔城不隔爱,人间有大爱。疫情阻击战的集结号已吹响,全国各地的物资和医务人员一批一批地赶赴武汉,成为‘逆行者’。他们用心用情用爱去救治病人,他们是新时代最美的天使,最可爱的人。中华民族是一个无可比拟的民族,在灾难面前呈现出了超乎想象的精神状态。中国医药更有其独特的疗效,‘清肺排毒汤’‘肺炎一号方’在抗击新冠病毒中又立下了汗马功劳。我们有理由相信:守得云开见明月,风雨过后见彩虹。”

“禾老以个人的独特视角,实录了疫情的跌宕起伏,体现出中华智慧、力量、精神、效率。一日不缺,一篇不少,留下翔实的传世资料,其中酸甜苦辣。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潘先生平时身体很壮实,常在篮球场上奔跑。他是新昌篮球协会副会长,2021年4月11日,曾为“梦之蓝杯”县首届篮球超级联赛亚军颁奖。

2022年6月例行体检,潘先生查出晚期食管癌,遂往北京就医。此时,他依然极为自觉自律,即便身患如此重病,也执意不让家人将自己的状况透露给亲友,生怕给他人带来一丝一毫的麻烦。

2024年3月26日上午,我陪同师兄赴新昌考察天姥山,途中曾与潘先生通话,他说自己在北京……言语中隐隐约约有些异样,但我不敢猜测。

万万没想到,这是他与我的最后一次通话。三个月后,他倒下了,从此天人永隔。


9月19日下午2时14分,我收到他夫人的微信:“何先生好!中午我在翻看绍东生前的手机,看到了您的中秋问候。非常非常非常心痛地、遗憾地告诉您:绍东已于今年6月下旬去世了[流泪][流泪][流泪][流泪][流泪]。”我大惊失色,立即与潘夫人通话。断断续续的15分钟,我的眼泪不时涌出。中夜起徬徨,至今都不敢相信。

潘先生工作兢兢业业,在他女儿的儿时记忆中,很少能在家中见到父亲,更多的是在晚上和母亲散步时在办公室楼下眺望他窗口的灯光。潘先生真诚善良、重情重义,与他保持几十年深情厚意的朋友很多。

人生路上有太多的无常。人,终究是要离开这世界的,人生的意义不在于时间长短、不在于享有多少名声荣誉和物质财富,而在于生活的过程、在于对社会的奉献。真正能够长留天地的也是良言善举和对他人的正向影响。

遇见与离别,生命中的故事总有值得怀念的片段。

怀念潘绍东先生。我相信,他在青山绿水间、天堂净土里。


2024.9.19子夜初稿于沪上明阳轩,1823字。9.26定稿,2133字。

图片:新昌风光,禾睦摄影。

禾睦山房
文学作品、图片、视频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