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言志,立其诚
——读陆游咏汉中的三首诗
作者 朱军
陆游是中国古代诗歌的大家。有宋以降,陆游是写诗最多的,更是真诚写诗的代表人物之一。据说他一生写了两万多首诗,还有二百余首词,仅是诗歌就令人惊叹。对此,被放翁审定收入《剑南诗稿》的诗歌,就有9600首之多,许多诗,尤其是47岁以前的诗,大多被他亲自删削了。即便如此,近万首的诗歌,也已经是海量了。
陆游与汉中颇有缘分。1172年春,陆游来汉,不光“匹马戍梁州”,从军抗金,还由于投身前线火热的生活,他的诗风告别早年江西派句句用典的窠臼,实现了诗歌风貌的重大转变,从内容到形式都焕然一新。
2015年起,为创作长篇历史小说《陆游戍梁州》(后更名《匹马戍梁州》,笔者集中2年时间,搜集并阅读了三大册的《陆游文集》,对其中《剑南诗稿》与《渭南文集》和《入蜀记》进行阅读学习,此后又购读了他的《老学庵笔记》,源头的沐浴,可谓受益非浅。如今岁月远去,书也出版了好几年,读陆游诗文的美好情形还在眼前。
近两年,闲散下来,在古城行走,这儿那儿,又看到了他的几首诗歌。或许过去未见过,或许记忆散佚,这里勾沉打捞,有三首陆诗咏汉中的诗歌颇有意趣,可印证放翁之于诗歌创作的真诚态度。
第一首书于汉台莲花池公园北面的墙上,名为《归次汉中境上》,诗曰:
云栈屏山阅月游,
马蹄初喜踏梁州。
地连秦雍川原壮,
水下荆扬日夜流。
诗后有注说,这首诗写于辛丑之冬月,应该是公元1172年,这年春(约3月上旬)天,书生陆游从蜀地䕫州来汉从军,投奔主帅王炎帐下。如果联系陆游这年11月他离开汉中的时间,应该在初冬时节。但从诗句“马蹄初喜踏梁州”来看,又应该是他来到汉中的一个月后,因为有首句“云栈屏上阅月游”。由于笔者不是陆学专家,此诗写作时间暂时存疑,有待专家们去定夺。
从另一个角度看,就写作时间而言,诗歌跳跃性和腾挪性的特点,决定了诗人在吟咏时它可以是现场吟诗,可以稍后所吟,也可以事后许多年把过去的诗思诗情追吟而出,那么对诗人陆游的这一首诗与另外的诗篇,写作时间可以考证准确,可以不怎么考证,甚至可以不去详加考证,这似乎也能说通。这里可以深刻感受的是,你阅读着,品味着,不管是暮春或初冬写此诗,或者是南归甚而暮年所写,陆游跃跃欲试而且始终不移的抗金报国之志,恢复中原的強烈之情,可谓一目了然。
就诗意来说,诗歌开篇“云栈屏山月余游”,应该是一个切入点。那会儿,陆游在汉中从军,是王炎帐下的一个干办公事,其实是军前参谋,不带兵,只随军,不那么忙,有相对的自由。也许另有任务,他骑了战马这看那看,也看山看水。他向北,再向北,过连云栈道,在如画屏般的青山中,马入古道,至大散关,时间长短不在意,也许十天半月,也许便是月余。这些,你在《匹马戍梁州》中已随陆游穿越过,而今读诗,格外亲切。
紧接其后,是“马蹄初喜踏梁州”,轻捷快哉。本该是陆游自己惬意,但他让马去感到初喜,而这初喜之马是军马,是征战的战马。马初喜,马踏梁州,而马的心思与人的心思暗合之后,一定会奋蹄,去征战,去驰骋,去实现抗金的理想。第三句“地连秦雍川原壮”,凸现汉中之军事要冲位置,连秦地,接雍城,雍城则是而今的凤翔,是大秦龙兴之地,而汉中,又是刘邦龙兴之地,这一连一接是暗合,又是蓄势,有恢复中原之川之原之壮,亦是陆游诗歌的厚壤。第四句宕笔抒情,“水下荆扬日夜流”,是汉水,是长江,下荆州,下扬州,这奔流东归的水,日夜不息,萦怀润泽,将收复失地的志向又一定激发牵引,与陆游一贯的主战渴望托举承栽,一路向前。
第二首也书在此壁,名为《寄上汉中》,诗云:
云里不闻双雁过,
掌中贪见一珠新。
秋风袅袅吹江汉,
只在他乡何处人。
诗末有落款“时在辛丑之冬月”,也见写诗的蛛丝马迹,这里暂且不管。就诗意而言,这一首有思乡之情,亦有某种闲适之感。首句“云里不闻双雁过”,是说时空之远,双雁飞掠,还是难以抵达的无可奈何?也未可知。次句“掌中贪见一珠新”,这掌中恐怕不仅仅是手掌,而有空间狭小之叹。那“贪见”的“一珠新”,则是对水花与日子的日常化生趣,亦是某种闲情逸致。
而第三句中,“秋风”“袅袅”与“江汉”,加上一个“吹”字,道出了当年汉中军旅的季风、江水与袅袅炊烟,有闲散时光,也有岁月虚掷的怅然若失。这样,便到了末句,“只在他乡何处人”,道出了匹马戍梁州之热血男儿的自我叩问。若换成今天的追问,便是“我是谁?我从哪里来”乃至“我去何处去”等问题,甚尔反问一句:“谁是我”,颇有些迷茫。那个辛丑之冬月,那个陆游,以诗写怅写愁,也是志向难展的诚挚发问了。
第三首诗名为《晚秋登城北门》,留在今而古城将坛西路口的东南侧墙壁上。诗云:
幅巾藜杖北城头,
卷地西风满眼愁。
一点烽传散关信,
两行雁带杜陵秋。
山河兴废供搔首,
身世安危入倚楼。
横槊赋诗非复昔,
魂梦犹绕古梁州。
此诗显然是离开汉中多年后所写,但言志与真诚贯穿全诗。首联“幅巾黎杖北城头,卷地西风满眼愁”,一边是幅巾黎杖,一边是卷地西风,将垂暮之年的陆放翁写照而出。北城头,满眼愁,是忆当年之秋,是写暮年之秋,你尽可去想,可满眼的愁思,不是壮心难伸的愁绪写真又是什么呢。次联,“一点烽传散关信,两行雁带杜陵秋”,此出又见烽火一点,见散关消息,从军天汉草军书的往昔,奔走大散关的壮年之旅,又一次搅动诗人的身心。
那么两行雁阵呢,杜甫之陵呢,不是又被“带了出来”吗?如此丝丝缕缕,牵挂而来,莫不与从军戍边有关啊!第三联“山河兴废供搔首,身世安危入倚楼”,写山河之兴废,状情绪之跌宕,亦将个人安危与大厦将倾并称,家因国而安,个人入倚楼,也需国安而家安,家国之叹由此可见。末联深情款款,“横槊赋诗非复昔,魂梦犹绕古梁州”,乃全诗之翘尾,之轻羽,是灵与肉的聚集。
此处,有曹操当年横槊赋诗的典故,又有“非复昔”之今朝,陆放翁当然钦佩曹公,又并非只咏此公,其中隐约着对恢复中原的又一次渴望,和把自己托举而起的赤胆。那么最后一句,便是身心与魂魄系于梁州的真情抒怀。这不为别的,只因从军报国乃至刺虎杀敌的经历和记忆,不在别处,全在汉中呵!
三首诗皆为七言,乃陆游擅长的诗歌体裁。对具体的诗句,或许人言言殊,但归集起来,仍有不少相通可赏之处。一是激情荡漾。第一首以“马蹄”和“初喜”乃至极具表现力的“踏”为诗眼,将激荡之情倾注于“川原壮”和“日夜流”之中,顿挫豪放。第二首用“双雁过”与“一珠新”以及“吹汉江”为情感发力点,将家国情怀次第托展。第三首的“北城头”与“满眼愁”,“散关信”与“杜陵秋”,有幽怀,有惆怅,构成压抑中的激荡。
二是赤诚连连。“马蹄初喜”是第一首的看点,“秋风袅袅”是第二首的载体,“山河兴废”为第三首的寄怀,且各自上下承接,诗韵诚挚,诗境邈远。
三是一心报国的志向充盈字里行间。第一首之“水下荆扬日夜流”,第二首之“秋风袅袅吹江汉,第三首之“身世安危入倚楼”,都或隐或显地透着报国无门的悲凉,而从军抗金,一直是书生陆游的壮志,他笃定不移,却“心在天山,身老沧州”,心志难酣,这也成了陆游一生的燃点与疼点,只要有所触发,便会抒发而出。
四是不藏不躲,点点滴滴直抒胸臆。以上三首,或写纵马驰骋阅云栈,或写一路轻骑回天汉,或写暮年追忆,均奔涌而来,在七言四句中勾勒描摹,呼啸而起,快捷而来,这也是乾道八年诗风一变之后陆游的诗风特色,不吐不快,一步到位,给人以激荡之力,昂扬之美。五是动静天然,画面感强。
上面的诗歌,第一首有壮年的纵横之韵,第二首闲适中有鼓声点点,第三首那“魂梦犹绕古梁州”的情怀,因从军而生,因报国而雄,刺虎杀敌,恢复中原,矢志不渝,终生不移,令人感佩不已。所有的画面,画面的一切,苍天可鉴,无力可撼。据此五点,完全可以这样说:陆游这三首吟唱汉中的的诗,是文学地理,是诗歌清波,更是南宋文学的珠玑。
古人说“诗言志”,“诗三百,一言一蔽之,诗无邪”,又说“修辞立其诚”。前两句在说诗,一言志,二真诚,后两句道出了为诗为文的基本点,那不是别的,无邪,立其诚,合成一句话,便是真是诚,有此才有别的,无此便无一切。有真诚方有修辞即文章,有真有诚才可能有真正的诗。否则,你可能有洋洋洒洒,可能有下笔千言,但未必有过格的诗,至于品质,就更谈不上了。那些伪诗,伪文学,什么都有,就是没有真诚,也就谈不上好诗。
当然,陆游的众多诗篇中,写汉中的不太多,据说有200多首,又据说由于离汉时诗飘望滩而多数遗失,或者由于政治原因而自毁,留下来的仅30余首,而且相当一部分是晚年在山阴老家所写,在汉中所写的吟汉诗于是就很少流传下来了。尽管如此,留下来的不管有多少首,不管写于何处,只要与汉中山水与汉中感受有关,都是诗人陆游的汉中诗篇。就诗之言志与诗之赤诚而言,完全可以断定的是,九百年以前的陆游,一心报国的陆游,用他的一路诗歌创作,做出了铿锵有力的回答。
(2024.12.25,写讫于天音阁)
(图片来自网络)
【作者简介】朱军,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曾任汉中市作家协会副主席,汉中市赤土岭文协微信官网首批驻站作家,1985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现居汉中。已出版散文集、小说集及诗集等文学专集57部,共1350余万字。
《赤土岭文协》微信平台编辑委员会
总顾问:王蓬
顾问:(以姓氏笔画为序) 马俊惠 马强 王汉喜 李汉荣 李青石 李虎山 沙建国 姚骏骊 梁中效 黄建中 庞 桥 芦雅萍 杨西藏 赵万宏 魏来安 牛庆友
艺术顾问:武妙华 龙怡珍 陈超 黄国梁 黎 智 史延年 李大庆 何宝安 赵贵元
总编:熊建华
副主编:伍宏贤 王 东
执行主编:胡彦琛
编委:罗枫 张胜利 马艳 孙芬玲 屈树东 孙斌 毛鹏举 王会林 苏值 李艳 杨杨 罗茹 胡丽岚 陈照国
审核:田也,责编:国文,序号:3490
赤土岭文化交流协会官方微信
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