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中市南郑区名称历史起源和区辖22个镇(含街道办)地名的由来
作者 周云山
汉中市南郑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陕西省汉中市下辖的市辖区,位于陕西省西南边陲、汉中盆地西南部,北临汉江,南依巴山。区境东与汉中市城固县、西乡县毗连,南部与四川省巴中市通江县、南江县、旺苍县接壤,西部与汉中市宁强县、勉具为邻,北与汉中市汉台区隔汉江相望。
截至2023年8月,汉中市南郑区下辖20个镇、2个街道办事处,区人民政府驻汉中市南郑区汉山街道办西大街24号。截至2022年末,汉中市南郑区户籍人口57.90万人,地理面积2809.0363平方千米。
南郑之名始于春秋,因郑人南奔而得名。南郑历来先后为汉中郡、汉中道、汉中府、南郑市、南郑县、汉中市南郑区所在地,为陕南地区经济、政治、文化中心。公元前312年秦夺楚汉中郡地六百里,置汉中郡,辖南郑县,为陕西置县最早的郡县制之一,距今已有2300多年的历史。南郑县西汉时隶属益州,蜀汉时归梁州,历来先后为汉中郡、道、府附郭首县。西魏时期改为光义县,隋朝时期复称为南郑县,元朝划归陕西,民国直属省辖。
1949年陕西省陕南地区南郑县解放,分置南郑县和南郑市。1958年底撤销南郑县,并入汉中市。1961年8月恢复南郑县建制,2017年9月撤县设立南郑区,同时,汉中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南区办事处归汉中市南郑区管理(该经济技术开发区南区位于今日的中所营办事处)。汉中市南郑区2017年年末辖20个镇、2个办事处、21个城镇社区、292个村民委员会,共有2892个村民小组。
笔者现简介汉中市南郑区2017至今辖镇(办事处)镇名(地名或称谓)的由来:
一、两个街道办事处名称(或地名)
1、汉山街道办事处因辖区内有一座汉山而得名。
2、中所街道办事处因辖区内有一个中所营而得名。
二、20个镇名称(地名)
1、圣水镇因镇内有古寺圣水寺而得名。
2、大河坎镇因位于汉江南岸原名下水渡,旧时设有渡口而得名。
3、胡家营镇因原驻地为胡家营村而得名。
4、牟家坝镇因镇政府驻牟家坝村而得名。
5、湘水镇因镇内有湘水寺而得名。
6、法镇因镇内有法慈院而得名。
7、小南海镇因镇内有小南海古寺而得名。
8、碑坝镇:旧称碑坝场,因此地集镇上曾有一大石碑而得名。
9、福成镇:解放后至改革开放时期至今,取当地人民翻身做主人过上幸福生活之意而取名为福成。
10、黄官镇:据传北宋年间,此地有一位姓黄的人,在京城做官,于是这里便取名为黄官。
11、濂水镇因镇政府驻地自然村位于濂水河畔故名濂水村,因而得镇名。
12、青树镇因镇政府驻地青树子而命名为青树镇。
13、梁山镇因镇内有梁山而得名。
14、高台镇因镇内有高台寺而得名。
15、新集镇:原名沙河集,清末取新兴集镇之义,于是改名为新集。
16、两河镇:因原驻地居水坝有两条河汇流而过得名。
17、黎坪镇:因黎坪乡并入元坝镇,此地有黎坪山旅游重点景区,故2011年7月将元坝镇更名为黎坪镇。
18、阳春镇:由原安坎乡和农丰乡合并组建而成。此地充满阳光,春暖花开,玉泉养人而起名阳春镇。
19、红庙镇因镇政府驻地原名“红庙塘”而得名。
20、协税镇因该镇南路寺(今南路村)老染房设置机构“协商收税”,“协税”一名由此而来。
三、汉中市名称历史起源
“汉中”名称(称谓)始于秦,秦惠文王更元十三年,秦始设中郡,1996年,撤地设市,陕西省汉中地区改名为地级汉中市。
(图片来自网络)
【作者简介】周云山,汉中市南郑区老科协会员、汉中市老年学会会员。
《赤土岭文协》微信平台编辑委员会
总顾问:王蓬
顾问:(以姓氏笔画为序) 马俊惠 马强 王汉喜 李汉荣 李青石 李虎山 沙建国 姚骏骊 梁中效 黄建中 庞 桥 芦雅萍 杨西藏 赵万宏 魏来安 牛庆友
艺术顾问:武妙华 龙怡珍 陈超 黄国梁 黎 智 史延年 李大庆 何宝安 赵贵元
总编:熊建华
副主编:伍宏贤 王 东
执行主编:胡彦琛
编委:罗枫 张胜利 马艳 孙芬玲 屈树东 孙斌 毛鹏举 王会林 苏值 李艳 杨杨 罗茹 胡丽岚 陈照国
审核:田也,责编:国文,序号:3494
赤土岭文化交流协会官方微信
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