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的良师益友
——写在胡悦同志辞世三周年之际
(连载之一)
作者 郑宗林
2021年除夕下午5时许,我接到了胡悦同志的电话——这是退休多年来我们之间的一个惯例,每年到了这个时间,往往都要拨通对方的电话互致新春问候。这天,电话那边传来胡悦同志的声音,还是那么亲切、简洁、坦诚、不紧不慢。我们互致问候和新年的祝福。说话间他还提到我的身体,因为胡悦知道我不久前体检时曾查出肺上有两颗小结节,让我不要着急,他说这几年因为治病跑过几家医院,认识了一些医生,可以帮我问问,宁可保守一点,不要轻易动手术。还约定来年三月底至四月初一同到镇巴看巴山木竹林,到西乡峡口、罗镇看茶园。
没想到这一次简短的通话,竟是我和胡悦同志的最后一次语音交流。
因为就在这3天之后的大年初三,正当万家团圆、走亲会友、起坐喧哗,沉浸在农历新春的一片喜悦之中的时候,忽然接到电话,告知老领导胡悦于当天下午——也就是2022年2月3日(壬寅年正月初三)15:18分,因突发心梗不幸去世了。
得知胡悦辞世的噩耗,我一下子就惊呆了,不敢相信当年省委大院篮球队的主力,一个那么高大魁梧、健健康康的人,三天前我们还愉快地通过电话,居然说没有就没有了,这让人怎么也无法相信!原来就在我们通话的当天晚上,胡悦就发病了,起初感到胸口极度不适,因正值除夕,各医院只有少量的值班人员,他体谅人们正值过年,不想惊动更多的人,就暂时吃点药缓解了一下,当病情再次来袭,加大药量都无法缓解之际,这才急忙辗转住进附近的一家医院。谁知天不假年,尽管经过了全力救治,一颗只装着党和人民事业、唯独没有他自己和家人的大公之心,还是永远地停止了跳动。
胡悦同志的不幸辞世,犹如晴天霹雳,震惊了陕西政界,也震动了天汉大地。大家深深缅怀当年胡书记在汉中为官干事的点点滴滴,线下网上到处都在谈论,痛惜之情溢于言表;不少人为此默默垂泪,无不惋惜这位好书记这么早就离开人世,悲伤之心、痛惜之情溢于言表。
正月初八,我去西安胡悦家里慰问胡悦夫人崔女士,当年他在汉中的同事、部下以及朋友也去了好多,家里布置了一个较小的灵堂,灵案上安放着胡悦同志的遗像,不少人在遗像前肃立,低头默哀、敬香、鞠躬,忍不住热泪盈眶,心怀无尽的哀思。第二天上午,胡悦同志遗体告别仪式在西安三兆殡仪馆隆重举行,尽管当时新冠疫情肆虐严控参加人数,但人们还是蜂拥而来,吊唁大厅容纳不下,许多人在厅外伫立,党和国家相关领导人送的花圈摆在大厅正中,周围是省上领导和省有关部门领导送上的花圈挽联,沿着四周长长的墙壁花圈挽联层层叠叠摆放成数排,哀乐低迴,吊唁大厅弥漫着低沉悲伤的气氛,不少人眼含热泪。
敬爱的胡悦同志就这么骤然离我们而去了,就像一颗划过三秦大地上空的耀眼的流星,瞬间就消逝在浓重的夜色之中。党和人民的事业失去了一位高瞻远瞩、忠心耿耿、鞠躬尽瘁的好干部,崔女士失去了相亲相爱近半个世纪的好丈夫,我们从此失去了一位知心知情、可亲可敬、值得终生信赖的良师益友。想想一位那么健康的老领导突然之间就此永别,不禁感慨人生无常,不由得让人悲从心起。
时光荏苒,转眼间,胡悦同志离开我们快三年了,然而那些镌刻在心灵深处的美好回忆却依然鲜活如初,每当想起都历历在目,恍如昨日。
一、不一样的领导
1998年3月的一天,我到市上参加会议。会议结束后,在会议室门外台阶上与新任市长胡悦碰面。“胡市长你好,我是镇巴县委书记郑宗林。”胡悦声音不高,说知道。我顺便邀请胡市长抽时间到镇巴检查指导工作。胡市长点了点头说:“你们那里在汉中也算‘老少边穷’了,一定要去看看。”随后握一下手,我们就告别了。
这是我第一次见到胡悦。此前也曾听说过,知道他是省委副秘书长、省委办公厅副主任,曾陪省委领导来过汉中,只是近距离接触我还是第一次。当时只觉得新任市长身材高大魁梧,一双大手宽厚温暖,握力强劲,话语简洁,可敬可亲。
没想到初次见面不久,胡市长就到镇巴来了,随他而来的还有常务副市长孙志诚等领导。刚刚接任市长职务,工作千头万绪,这么快就到镇巴调研,多少让我感到有些意外。胡悦在我陪同下,短短的两天时间里,马不停蹄地跑了东区的平安、兴隆、观音、巴庙和南区的渔渡、赤南、盐场、巴山等八个乡镇。每到一处,就详细地了解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和干部群众的生产生活情况,耐心倾听当地干部群众的意见和建议,还到一些老百姓的家里详细察看,嘘寒问暖。这一路走下来,镇巴人民看到了一位不一样的领导。许多人说这么大的领导,来到这么边远的地方,一路走一路看,一路听一路问,如此平易近人、善解人意、接地气,多年来实在少有。
晚饭后我们相约简单聊几句,结果没想到一聊就聊到了深夜。刚起头,胡市长就说:“我们同年,你比我大不了两个月,应该把你叫老兄。”市长说得没错,我们的确同年,事实上我只比他大12天,用乡里话说就叫“老庚”。我向胡市长汇报了一些我个人和家庭的情况;谈到我从西农大水利系毕业后,先是在镇巴县水电局做水利水电技术工作,后来到观音区公所任区长,再任县政府副县长、县长以至县委书记这二十多年所走过的道路。
谈到我这二十多年间,足迹踏遍了镇巴县3400多平方公里的山山水水,在这个过程中,我刻苦努力,从搞水电技术向做行政工作逐步转轨,在老同志的言传身教和同事们的帮助支持下,逐渐成长和成熟;谈到自己在这二十多年间在公务途中曾经历的三次车祸(首次是1986年12月31下午5时许,冒着风雪从汉中返回镇巴途中,乘坐在东风大货车驾驶室的我,于西乡与镇巴交界的红石梁盘山道随车翻下近百米沟底),每一次都差点儿死于非命。胡市长听闻很是吃惊,不时询问各种细节,不禁感叹唏嘘。
我谈了自己的经历,也谈了这些年的得失和感受。二十多年里,我从走出校门参加工作,在这里落地生根、结婚生子、成家立业,从一个毛头小伙转眼间就人到中年,我已成了一个地地道道的镇巴人,对这块土地产生了深厚的感情,与这里的干部群众甘苦与共,建立了血肉联系。谈到这里,胡市长颇为感慨,表示真不容易。他说,这地方这么艰苦,干一件事往往需要数倍的精力,比外面那些人会付出得更多,还不一定能干得成干得好,一个从外面来的人能在这样的条件下待下去就很不错了,没想到你在这里坚守了二十多年。
我跟胡市长讲,我这个极普通的一介书生,承蒙组织教育培养,由一个小小的水电技术员成长为一位县委书记,期间遭遇三次车祸都大难不死,人生还能有比这更幸运的事吗?命运给了我一个重新审视自己、服务镇巴人民、实现人生价值的机会,我自然应该倍加珍惜。我们的交谈很流畅,很愉快,说是交谈,其实主要是听我说,他偶尔点点头,说几句话,和我有一个互动。
第三天一大早,县委、县政府召开座谈会,就全县整体工作向胡市长作正式汇报,胡市长对两天来考察调研的情况进行了一个点评,并作了热情洋溢的讲话。他对镇巴的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我知道这是胡市长在给大家加油鼓劲。胡市长说了“两个没想到”:一是没想到镇巴自然条件这么差,群众生产生活条件这么恶劣,尽管建国后历任领导班子做出了很大的努力,交通、文化、教育、卫生等基础设施有了较大的进步,可是时至今日,和外面的世界相比,镇巴县仍属于最困难、最落后的区域之一。二是没想到一路走过来,所见到的干部群众情绪如此饱满,精神面貌如此的好。在基层调研考察、座谈交流的过程中,没有听到过一句叫苦、叫穷和一句抱怨。
胡市长说,当前正值汉中经济最困难的时期,据我所知,镇巴县作为全市自然条件最差、经济最困难的县,积累的问题更多,矛盾更突出,全县工资累积拖欠已达半年之久,很多干部的差旅费、医药费积累了一、两年都无法报销,广大基层干部无论在工作还是生活方面都存在着许多困难,可是在一路走过来没有一个人向我提及这些。如果说基层干部对我提出过什么要求,那基本上都是围绕他们正在做的诸如修路、修桥、办学、通水、通电等重大公共事项,这些事基本上都是发动群众集资兴办,他们只是说如果上级能补助点资金,则可能会干得更快更好一些,早点完工,早见成效。总的感受是,干部群众的精神面貌非常好,普遍想做事,想把事情做好,干劲很足。
他在会上强调,要进一步弘扬“吃苦耐劳、甘于奉献”的“镇巴精神”,打好扶贫攻坚战,早日改变这一片红色热土贫困落后的面貌。他帮助我们分析镇巴当前面临的形势,提出了推进工作的指导意见和具体要求。胡市长的讲话,高屋建瓴,深入浅出,既有感染力,又有强大的感召力,对镇巴广大干部群众是一个极大的鼓舞和鞭策,在场干部无不感到精神振奋和倍受感动,对我本人来说也是一个极大的震撼。我在镇巴工作二十多年,很少看到有哪一位领导能如此熟悉下情,了解民意,体恤下属,讲话如此接地气、打动人心,与基层干部群众的心能如此同频共振。不少干部说,听胡悦市长讲话,就如同一股清泉沁人心脾。
汇报座谈会快结束时胡市长笑着说:“我们到镇巴跑了几天,总还得给一点实实在在的支持吧!孙市长你表态。”一旁的孙志诚常务副市长犹豫了一下才说道:“市上现在的困难情况肯定大家都知道,近期正动员市级机关部门单位推销南郑烟厂生产的‘公主’‘旱莲’牌香烟来发工资,既然胡市长让我来做这个好人,我就大着胆子先表态给镇巴20万元,回市上了再想办法尽快给你们落实到位。”与会人员闻言深受感动,会场响起经久不息的掌声。(后来听孙市长说,当时市上确实非常困难,他是将胡市长前日向省上争取的50万元资金给了镇巴近一半。)
汇报会结束已快11点,胡市长在会议室门口向大家匆匆告辞,坚决不让送行。临别走到车前还和我说,这两天起得早,清晨到河边散步,觉得一个是空气格外新鲜,另一个就是觉得县城虽然不大,可是清洁卫生搞得很好,那么早就有人在用心清扫街道。还说:“你们县城干净整洁,晚上路灯很亮,很不错!”我说已经中午了,吃完中饭再走,胡市长说,这离中午饭还有个把小时,我们还能赶一段路,到西乡县再吃。后来听说他们不想惊扰西乡县同志,路过西乡县时在县城外的路边小饭馆随便用了午餐。
2000年夏,镇巴县域内的田坝乡、仁村乡、巴庙镇、渔渡镇、巴山镇等地遭受特大暴雨洪灾袭击,人民生命财产遭受严重损失。当时胡悦已升任市委书记,闻讯后和新任市长田杰及市上相关部门的领导第一时间赶到镇巴灾区指挥抢险救灾,和我们一起一脚水一脚泥,查看灾情,到现场检查因受泥石流影响而搬迁的灾民安置情况,慰问受灾群众,直到深夜才回到县城。那种务实的精神,那种深入一线、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不顾危险、忘我工作的作风,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充分肯定了我们的抗洪救灾工作,回汉中后就安排市政府研究室组织人力到镇巴县调查挖掘整理抗洪救灾的典型事迹,在全市进行宣传报道。按照胡书记安排,时任市政府研究室张主任带队,在镇巴跑了一个多礼拜,经过深入调查、详细采访,写出了一篇调查报告,以《送阅件》发送各县区及市级各部门各单位,并在《汉中日报》整版发表,产生了很大的社会影响。
胡悦曾经说过,他1998年春到汉中工作时就有一个想法,就是要改进现行干部选拔任用机制,要注重贫困边远山区干部的培养和任用。因为自建国以来,除了上边下派干部到汉中担任领导职务外,汉中本地干部也都是从平川大县提拔,已成为惯例,从山区县提拔地级领导尚无先例。胡悦担任市委书记后多次强调,考评一个地方的工作不能只看结果,不看条件和过程。他多次讲,贫困落后边远地区做事更艰难,用“事倍功半”远远不能形容他们付出的努力,这些地方的干部往往付出比别人多数倍的努力,还不一定能达到预期的效果,所以选拔干部要从实际出发,要多多关注和关心贫困、边远、条件差的地区,要做到山区县与平川县一视同仁。
那时,在人们的普遍认知中,贫困山区县,尤其是像镇巴这样既边远偏僻又贫穷落后的山区县,这个地方“不行”,这里的干部肯定都不怎么“行”,即使再努力也“不行”。我是建国后镇巴县的第11任县长,第10任县委书记,也是唯一的一位由基层水电技术员一步一步成长为县委书记的当地干部。在我的前面9任书记:建国初期的首任县委书记系随解放军部队进驻镇巴就任的,随后两任均是由革命老区“南下”土地改革工作队的干部担任;下派的第4任书记干了几年后又调整到洋县做县委书记;下派的第5至第9任镇巴县委书记卸任后分别安排为:汉中地区科委副主任(后调至陕西歌舞剧院任院长);汉中地区农委副主任(下派镇巴前任汉中地区林业局局长,当了三年多镇巴县委书记后回到汉中却无岗位可安排,到农委当了几年副主任,后任地委农工部部长);汉中教育学院党总支书记(后任市体改办主任):市商务局局长(后任市林业局长及政法委副书记);我的前任书记回到汉中当市统计局长,一当就是十年,直至到龄退休。
由此可知,我的那些前任,除了前3任书记系建国前参加工作的老革命,均于八十年代初离休以外,其余6任县委书记没有一个得到提拔重用的。同时期其他山区县情况也和镇巴县差不多。我后来才知道:胡书记在几次会议上都曾有意无意地点名镇巴、表扬镇巴,包括他安排对镇巴抗洪抢险救灾工作进行调查总结、报道宣传,原来都是在为换届时破例选拔任用贫困山区干部做铺垫。2001年初市上换届,我在汉中市二届一次人民代表大会上当选为副市长,另一个山区县的县委书记也当选为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这是胡悦书记创新干部考评机制,推进干部路线转变的成果,这在以往是所有在山区工作的干部连想都不敢想的。
当时,我自己也做了一番深刻的反思,我明白我之所以被提拔,并不是说我有多么了不起的本事,也不是说我做出了多么显著的业绩,我仅仅是在那个巴山腹地的贫困山区县工作的时间长一点、吃的苦多一点而已,在今后的日子里更要不忘初心,永葆本色,更加认真踏实地履职尽责,不能辜负胡书记对我、对山区干部的这一份关心和厚爱,尽管不敢保证一定能干得多么出色,但也不能干得比别人差到哪里去,至少不能给胡书记丢脸抹黑,这是我当时想得最多的一个问题。
我和另一个山区县的领导被提拔在当时相当于放了一颗卫星,一度街谈巷议,轰动一时。紧接着,于2002年秋开始,市委对全市干部进行了全面深入的考察和客观公正的评价,对县(区)几大班子都作了科学合理配备,开启了平川县与山区县干部在全市范围内较大幅度横向交流的先河,为2003年县(区)换届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干部考评选拔方式和任用机制的转变,被公认为“搅活了一潭春水”,广大干部的工作积极性空前高涨。到2006年又值市上换届,此时略阳、宁强、镇巴、留坝、佛坪等边远山区县份,每个县都有人脱颖而出走上了市级领导岗位,这都是胡书记推进干部考评任用机制转变带来的变化,说起来还是从我开了先河。
自那以来,无论是山区县还是在平川县,广大干部普遍安心,埋头苦干,勤奋工作,在各自的岗位上争先恐后创造工作业绩蔚然成风,因为大家都感到获得了公平公正的考评任用机会。到如今,山区县的领导提拔到市上或交流到外地市及省上部门任职,早已司空见惯,成为常态,可是又有多少人能够理解和体会,在二十多年前,站在跨世纪门槛上的胡悦书记,打破旧的传统观念,推进干部路线的转变,创新干部考评任用机制,却是需要何等的勇气和魄力!
这不是说从政的目的就是升官晋爵,职务得到晋升就一定是多么了不起,而是说干部选拔任用首先需要一种科学合理的考察评价机制。客观公正地考评任用干部,关系到最大限度地调动整个干部队伍的工作积极性,关系到我们党的事业兴旺发达、社会长治久安。胡悦书记推行的干部人事制度创新让大家看到了公道公开,知道在干部考察评价及选拔任用这个至关重要的领域依然存在着公平和公正,正是这一举措让大家看到希望,因而心平气和,对未来前途充满信心。
自2001年换届起,胡悦书记及市委的用人思路深入人心,在干部考评任用方面真正体现了公开、公正和公平,确立了一个唯才是举、任人唯贤、知人善任、风清气正的用人机制,官场风气焕然一新。
【作者简历】郑宗林,男,汉族,陕西西乡县人。生于1954年4月,硕士研究生学历。高级工程师。曾任汉中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主任等职。
《赤土岭文协》微信平台编辑委员会
总顾问:王蓬
顾问:(以姓氏笔画为序) 马俊惠 马强 王汉喜 李汉荣 李青石 李虎山 沙建国 姚骏骊 梁中效 黄建中 庞 桥 芦雅萍 杨西藏 赵万宏 魏来安 牛庆友
艺术顾问:武妙华 龙怡珍 陈超 黄国梁 黎 智 史延年 李大庆 何宝安 赵贵元
总编:熊建华
副主编:伍宏贤 王 东
执行主编:胡彦琛
编委:罗枫 张胜利 马艳 孙芬玲 屈树东 孙斌 毛鹏举 王会林 苏值 李艳 杨杨 罗茹 胡丽岚 陈照国
审核:田也,责编:国文,序号:3495
赤土岭文化交流协会官方微信
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