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长安【文艺天地】 不忘师恩 德艺双馨——读马俊惠贺寿诗有感

文摘   2025-01-01 01:01   陕西  

不忘师恩   德艺双馨

——读马俊惠贺寿诗有感

作者   鲁长安

甲辰初冬,有幸在网络读到汉台区文联原主席、汉中市文联原副主席马俊惠先生、最近赴西安为老师李成海先生、八十大寿庆典雅集上即兴创作的一首动人心弦的好诗。

本着:“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的原则,顺便把此诗歌复制与此,以飨读者:

全文如下:

翰墨成海波浪欢

——致李成海先生八十华诞

文/弟子 马俊惠


八十年前的今天

一个男孩在哭声中,

来到这个尘世间。

八十年后的今天,

一个男神在赞美声中,

独树一帜,屹立于陕西书坛。


八十年岁月悠悠,

八十年沧海桑田,

八十年风尘仆仆,

八十年弹指一挥间,

您从一个小男孩走到耄耋之年;

您从陈公少默的门下,

走进墨香四溢的陕西书院;

您那稚嫩的小手,

从此擎起崇高的书法峰巅!


先生啊!

岁月如梭,光阴荏苒,

您的风采,依旧不减。

您善待学生,薪火相传;

您治学严谨,对学生要求特严;

您为人师表,堪称模范;

您言传身教,诲人不倦。

您真行草隶篆皆精妙,笔走龙蛇惊鬼胆;

您佳作频出求多变,艺术之花绽新颜;

您每一滴墨都是您的情衷,尽显大家的风范;

您每一首诗都是您的心血,凝聚成一座丰富多彩的高山!

您书艺精湛入化境,

您风格独特点亮一片天!


尊敬的先生:

您握笔如舟,驶过八秩风华;

您坚持传统问道,树立书家风范;

您傲游砚海求索,笑谈书风怪变;

您生活很平淡,却一生不平凡;

您做人不张扬,却入人心田;

您人书合一,气节品德书坛盛赞;

您人书俱老,笔耕不辍谱新篇;

您诗书俱佳,一挥而就成经典;

您如书法,书法如您,楷模风范永流传。

您退休不闲,创建起望贤家园,

举起“望贤”旗帜在三秦大地迎风招展。


尊敬的先生:

您名成海,艺海成,艺海泛舟任驰骋。

你是实力派中居翘楚,陕西书坛一巨擘。

您虽瘦削却矍铄,墨香四海染风采。

您虽年高发变白,丹心未变气如虹!


尊敬的先生啊!

您的墨宝,是永恒的风景!

您的做人,是永远的塔灯!

我们敬您,八十华诞同欢庆!

我们祝您,寿比南山不老松!

我们愿您,福如东海永康宁!

我们举杯,满堂共洒一片情!

(2024年冬月初七于西安广成大酒店)

著名书法家李成海先生)

我读完之后,第一感觉就是:真的写得很好!

一般来说,诗言志,歌传情。诗歌是语言中的盐!诗歌是典型的语言的艺术!

诗歌的生命就在于要以情感人,以心动人!真正做到用“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的刻苦创作精神,和作者自己发自内心的真情实感作笔,以自己内心流淌的深情厚谊为墨,才能写出动人心魄,催人泪下的好诗歌。

从古至今,大家一直认为诗歌这种文学题材,就是一种抒情言志的文学体裁。诗歌的创作,要求作者用高度精练、文雅的语言,生动形象地来表达作者丰富的情感,用以真实的反映社会生活,同时还要兼具一定的思想情感、兼具节奏韵律的文学体裁。

在古典《毛诗·大序》中记载:“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南宋严羽《沧浪诗话》也说:“诗者,吟咏性情也”。只有用言语表达自己真情实感的文学艺术作品,才算得上是诗歌。

我国现代诗人、文学评论家何其芳先生指出:“诗是一种最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样式,它饱含着丰富的想象和感情,常常以直接抒情的方式来表现,而且在精炼与和谐的程度上,特别是在节奏的鲜明上,它的语言有别于散文的语言。”这就充分说明和概括了诗歌的几个基本特点:

第一,高度集中、概括地反映生活;

第二,抒情言志,饱含丰富的思想感情;

第三,丰富的想象、联想和幻想;

第四,语言具有音乐美。

用何先生的这个标准,来看马俊惠先生的这首诗歌,是再合适不过了。

其一、马俊惠先生的这首诗歌,他高度地集中反映和表达了自己在学习书法艺术过程中,拜李成海先生为师,刻苦学习书法的全过程。

老师李成海大师,是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陕西省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陕西省文史研究馆馆员、陕西省望贤书学会会长、陕西省于佑任书法协会顾问、终南印社艺术顾问。

他收入门下六十多弟子,一个个脱颖而出,在国内大展上多次获奖,为陕西书法的延续和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马俊惠先生的诗歌的一开篇,就提纲挈领地把老师八十年间的过往一笔带过,言简意赅。诗歌写到:“八十年前的今天,一个男孩在哭声中,来到这个尘世间。”

又用了用力极其精炼的语言,就点染出自己对老师的高度评价。

“八十年后的今天,一个男神在赞美声中,

独树一帜,屹立于陕西书坛。”

寥寥数语,就把一位饱经沧桑的的书法界的知名大家,活脱脱地展现在读者面前,既高度集中、又凝练概括地反映了先生80年来漫长而精彩的艺术生涯。令人肃然起敬。

其二、诗歌通篇运用饱含丰富的思想感情,和自己在先生的指导下,刻苦学习书法,以及同李老师及家人结下的深情厚谊,来抒情言志,来表达自己对老师的不尽的感谢之情,读来令人感动。

“您的风采,依旧不减。

您善待学生,薪火相传;

您治学严谨,对学生要求特严;

您为人师表,堪称模范;

您言传身教,诲人不倦。”

这些朴实无华的诗句,读来语言朗朗上口,感情丝丝入扣,对老师的深情厚谊,跃然纸上。

其三、诗歌运用了丰富多彩的想象、浑然天成的联想和奇思妙想,来表达对老师的一片热爱和感谢!

马俊惠先生在诗中,展开想象的翅膀,思绪飞翔在浩渺的太空,深情的吟唱到:

“尊敬的先生:

您名成海,艺海成,艺海泛舟任驰骋。

你是实力派中居翘楚,陕西书坛一巨擘。

您虽瘦削却矍铄,墨香四海染风采。

您虽年高发变白,丹心未变气如虹!


尊敬的先生啊!

您的墨宝,是永恒的风景!

您的做人,是永远的塔灯!”

读罢这些激情的诗句,我们看到马俊惠先生心灵里无不传递出:感谢老师多年来辛勤付出,老师的教诲如明亮的灯塔,照亮前行的道路,滋润着弟子们求知的心田,教大家做人,授大家技艺,老师的耐心智慧让学生们受益,恩情永记。老师的教导照亮弟子们人生方向,感受知识就是力量的伟大真理,以及善良人性和美好的人生,以及老师对弟子们的支持、鼓励、倍感温暖,从内心深处感恩有您——老师的教诲。

马俊惠先生的诗歌运用丰富的想象:老师象靓丽的风景,象黑夜中的灯塔,马主席无不表达了自己对老师的感谢,诗句完美地表达了是老师的辛勤付出,才使各位弟子们、能够在知识、书法的艺术海洋中畅游。

诗歌表述了自己会永远记住老师的恩情,诗句赞美了老师的无私奉献和耐心教诲,让自己学会了如何面对学习书法的艰难、以及掌握书法艺术的困难和挑战。

马俊惠先生从内心深处倾泻而出、真诚地对老师表示了衷心感谢,真诚地表达自己对老师的感激之情。有了老师的教诲,才使得自己今天能够站在这“谈笑皆鸿儒,往来无白丁”的豪华酒店,为老师祝贺80大寿的重要原因。

其四、诗歌完美的具备了语言优美的艺术、具有了动听的音乐美感:

读完马俊惠先生的诗歌,既像一首动听的音乐,又像一幅美丽的画卷!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不由得拍案击节!抚掌叫好!

说他的诗歌像音乐,就是你读完以后,就好像在聆听一场动人的江南丝竹,粤海南音。给人留下了“余音绕梁,三日不绝之感!”好的一首诗歌,就像一首动听的音乐。

古希腊的抒情诗人西蒙尼德他就有过论述:“诗为有声之画,画为无声之诗。”

说他的诗歌像一幅画卷,就是你读罢之后,就像在欣赏一幅“大江东流去,山色有无中”的写意山水画。我国的张浮休也曾经说:“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而北宋伟大的文学家苏东坡则说:“少陵翰墨无形画,韩干丹青不语诗。”筱筵也说过:“朗诵诗歌会浮现出作者所描述的画面里,谱写诗歌会浮现出作者所想象的画面里。”

这些经典的论述,都指出了诗歌与音乐、诗歌与画作的密切关系,都是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可以说难分伯仲。但是两两相比,我个人倒觉得:马俊惠先生的诗歌和音乐的关系就更加形象和密切了。

一直以来,西方的文艺理论认为诗歌和音乐都属于时间艺术。音乐是要通过借助声音构成的,而诗歌也要借助声音来吟诵或歌唱,而声音的延续其实就是是时间的流动。

中国古代的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其中的每一篇诗歌都可以合乐歌唱。例如在《墨子·公益篇》里,就有“弦诗三百,歌诗三百”的话可以为证。

《诗经》里的风、雅、颂的区分,其实也是由于音乐的不同而有异。诗歌和音乐,很像一对孪生的妹妹,从她们诞生的那一天起,就已经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了。

所以说,马俊惠先生的诗歌,从艺术的角度上来说:既是一首动听的音乐,也是一首优美的诗歌!

最后还要提及一点的就是,也是当下社会现象中极其缺乏的一点:就是在当前急功近利,人心浮躁的情况下,知人之恩,感恩图报的风气,越来越淡漠了。

《诗经》云:“投之以桃,报之以李。” 在人生的漫漫长路上,要学会记人恩情,知恩图报。能在你危难时刻帮助你的都是贵人,能在你低谷时拉你一把的都是恩人。在你平凡的生活中,帮助过你的人,都是好人。

 人这一辈子,可以穷,可以懒,可以没本事,但不能不知恩!

 一个人心存多少感恩,命中才会有多大的福报。 

记得有这样一句话:“真正帮你的人,并不图你什么;真正心里有你的人,也从不会挟恩图报。”

马俊惠先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完美地诠释了这一点:他对老师的教诲,知恩图报,他做到了!

(2024年12月16日)

作者简介】鲁长安,中航工业退休员工,中共党员。汉中市赤土岭文化交流协会会员、赤土岭文协网站首批驻站作家,汉台区作协会员、汉中市作协会员、陕西省作协会员。

《赤土岭文协》微信平台编辑委员会

总顾问:王蓬

顾问:(以姓氏笔画为序) 马俊惠  马强  王汉喜  李汉荣  李青石  李虎山  沙建国  姚骏骊 梁中效 黄建中 庞 桥 芦雅萍 杨西藏 赵万宏 魏来安 牛庆友

艺术顾问:武妙华  龙怡珍  陈超  黄国梁  黎 智 史延年  李大庆 何宝安 赵贵元

总编:熊建华

副主编:伍宏贤  王 东

执行主编:胡彦琛

编委:罗枫  张胜利  马艳 孙芬玲 屈树东 孙斌 毛鹏举 王会林 苏值 李艳 杨杨 罗茹 胡丽岚 陈照国

审核:田也,责编:国文,序号:3496

   赤土岭文化交流协会官方微信

公众号 

赤土岭文协
传播汉文化精髓,弘扬三线文化精神,促进文化交流;推动汉中经济社会进步、生态文明和文化旅游发展;肩负汉中地方资源的宣传、推介和文化交流。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