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徐培平教授人卫出版社新书《脉诊:从初学到提高(第2版)》后记

文摘   2024-11-04 07:39   北京  



脉诊:从初学到提高(第2版)


徐培平  著

人民卫生出版社

后记

脉诊的难学是公认的。以脉辨病机尚可有规律可循,然如何辨别脉象却是问题的关键。针对脉诊的繁杂、客观性问题,简化脉诊应该提到议事日程中来。根据本书所拟的八纲划分法,脉象可以精简到21~25种脉象,如何改,怎么改?这些都可以在临床中摸索。


从遍身诊法、三部九候到独取寸口诊脉法的独步医林,独取寸口诊脉法的成就及对中医的影响有目共睹,但其缺点和问题也很突出,在现今的时代反而成为中医发展的拦路虎之一。因此,变革独取寸口的诊法也就显得急迫和意义重大。独取寸口脉法和遍身诊法的结合应用应是中医脉学发展的方向,有待于中医从业者深入探索和研究。


中医诊脉之根本目的在于诊查病机(气机变化),是为辨证施治服务的。脉象是人体脏腑营卫气血在寸口上的变动反映,因此"营卫气血"应该在诊脉过程中当做诊察对象被把握。以阴阳为总纲,表、里、寒、热、虚、实贯穿诊脉全过程。倘能悟彻此理,则千变万化的各种脉象,可一理相贯,触类旁通,而不必囿于众多脉象之分,画地为牢,死于句下。


刚走上中医临床的学生首先面临的是要找出实践中可行的辨证论治方法。望、闻、问、切诊所收集的症状,有些虽然可以拿来辨证,但最重要的一环是脉诊。脉象的病机脉书和教科书上讲得明明白白,掌握并不难。难的在于是否掌握了真正的脉象。别人说的是滑象,自己摸到的脉象却是数而有力,由此的辨证论治岂不是差之千里?因此,初及临床首先应学会如何把准脉,带着这个问题去学习,包括今人的和前人的著作,别人摸脉是怎么样的手法,然后在临证中去验证和体会。特别是对脉象的论述,历代脉学的著作论述很多,人云亦云的不少,甚至有些是矛盾的,这些东西都需要在实践中体会才能知道对不对,是否有用。


本书自第1版出版以来,读者们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同时,个人对脉象也有一些较新的体会和认识。因此,借助再版的机会修正了书中的一些错误,增加了脉图等内容。在成书过程中,部分学生参与了校对整理等工作,在此一并表示衷心感谢。


中医脉学博大精深,本书仅反映了笔者“进与病谋,退与心谋”苦苦寻觅的一得之见,谬误和缺陷在所难免,欢迎读者批评指正。值此机会感谢教育过我的老师、信任我的患者、支持帮助我的家人和朋友们,也希望与大家一起学习和努力,将中医脉学发扬光大。 

徐培平

2024年4月












人民卫生出版社中医双创编辑工作室

 致力于打造中医原创图书出版平台,

愿为每一位潜心学术追求真理的学者,

提供最真诚的服务。


通讯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潘家园南里19号人民卫生出版社

邮编:100021


征稿暨读者服务邮箱:fuwuduzhe5978@163.com

联系电话:010—59787188


人衛杏華

為旱作潤,為飢作漿;

為弱作助,為暗作光。

学者的立言平台

读者的精神家园

也是编辑挥汗如雨的地方



中医原创梁山泊
只为使读者医道精进的中医原创图书展示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