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之弥高,钻之弥坚
癸卯年浅秋,余与人民卫生出版社陈编辑在金城参加《外感病辨治纲要——寒温合一论》新书出版发布推介活动时相逢,陈编辑向我提及他为我院已故张正海先生出版了几部医著,对先生表示深切的追念,评价较高,令人感动。回天水后便电告先生之女张群女士,并转达了陈编辑的问候,张群在感动之余提及先生还有遗作《大小水火法钩沉》一书拟出版,请我为先生撰写几言以示纪念,中医要弘扬传承,悼词先生也是晚学之责,待思考后撰其学术思想简略以示深切怀念!
“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先生1945年生于甘肃天水麦积区,大学本科学历。70年代师从天水市名老中医陈伯祥先生研习中医妇科,于1982年初调入天水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原天水县医院),我秋季从总后第五一三医院退伍后安排进院,先生时任院办主任,中医主治医师,我称先生为领导和老师,他为人谦逊,和蔼可亲,凡事认真严谨,也是我在医院亦师亦友、亦兄亦长的至交;1984年先生曾在成都中医学院参加卫生部中医经典高研班,余还亲赴成都探望,后他又到北京中国中医研究院深造研习。由于他自幼受家亲熏陶,生活磨砺,酷爱中医,常侍奉案旁,临证跟诊,立志考学研修中医药,毕业后从基层乡镇卫生院起步,随医技精湛,仁心仁术,颇受患者爱戴,先后被县医院、市医院中医人才选调,精勤中医临床40余载,学识渊博、治学严谨、医德高尚、见解独到、视野开阔。长期从事中医临床、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学术上,师古不泥,推崇仲景思想学说,强调中医学整体观念、辨证论治的核心价值观;重视中西医结合理论与临床的创新;临床提倡突出中医治疗急症病症的特色优势,应努力挖掘发扬治内科疾病注重“两本一枢机”理念,治疗妇科疾病倡导“肾气-天癸-奇经-胞宫”生理轴及冲、任是经孕之枢机的理论;治疗痹证临证强调在病因病机、精准辨证上下功夫,先生认为本病主要病理特点为经络闭阻,气血运行不畅;外因则责之风、寒、湿、热等外邪侵犯,但总以湿邪为主;内因责之肝脾肾三脏亏损;用药精准,针对性强,彰显其个体特色,有的放矢,效如桴鼓。治疗方面见解独到,特色鲜明,其临床学术经验丰富,思想体系独特,长期致力于中医内科肺胃、肝胆、脾肾,妇科不孕不育,风湿痹证等病症的临床研究,秉承实事求是、坚持临床实践、立足创新的治学宗旨,勤求古训,博采众方,对诊治颇有临床见树,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思想体系和临床风格。对指导医院中医药学科建设做出了大胆探索和不可磨灭的贡献,值得推广和研究。先后撰写医学专著两部:《陈伯祥中医妇科经验集要》《杏林求索40年——张正海临床经验集》,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发行。2008年被评为第二批甘肃省名中医,甘肃省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天水市中西医结合医院中医首席专家。
大小水火法是天水市中医老前辈在《内经》理论的指导下,结合前人有关论述及自己临床实践经验的总结。大小水火法是针对伤寒、时疫在某些病理阶段的不同特征而创立的两类治疗方法,属反治法之列,有反调阴阳之义。伤寒时疫邪热久羁,精血大伤,无以化气生津,作汗逐邪外出,治宜大剂滋阴之品以求汗,故曰“大水火法”;倘若表邪未解,阴气已伤,日久不能酿汗达邪,纯滋阴则有留邪之弊,独解表而有耗阴之虞,法当滋阴与解表并用,分途建绩,故称“小水火法”。此法自民国初年问世,便以其卓越的疗效为临床业界广为推崇和采用,先生秉持弘扬传承创新之旨,承续医脉,将这一蕴涵沉积在天水中医药界精良医法的理法方药应用,依据《内经》《伤寒论》理学旨要做了丰富完善阐释,并对大小水火法的临床应用特点、方法、发展应用等做了总结。先生遗作《大小水火法钩沉》即将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发行,鄙人谨此拙文略述简介,以表示对先生的追念。
先生遗作如春雨,润物无声爱满园;张正海先生是甘肃当代中医药学术发展的杰出代表,他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著述是基层中医药学术特点、理论特质的高度集中体现。弘扬传承,抢救编撰中医药民间名老中医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传承研究工作,让古老的“大小水火法”中医药学术瑰宝重现异彩,呵护人民健康,功在当代,利惠千秋。对于推进中医药学术传承创新,推动中医药事业蓬勃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里程碑意义。
杨国栋
第三批甘肃省名中医
甘肃省五级中医药师承教育工作指导老师
甘肃省名中医传承研究会副会长
天水市中西医结合医院主任医师
癸卯年金秋九月于天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