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是以中医药理论与实践经验为主体,研究人类生命活动中健康与疾病转化规律及其预防、诊断、治疗、康复和保健的综合性科学。从中医理论形成与发展的内在规律而言,中医思维方式是中医理论得以生生不息的根本;中医经典理论是主导中医理论持续发展的主线;历代医家学者是实现中医理论继承、创新的主体;临床实践经验是中医理论形成发展的源头活水;中医学理论体系充分体现科学与人文交融的特征;中医学理论体系形成和发展于开放性的历史过程。
“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中医学要在与现代科学文化的联系与交流中保持原创风格与特色、生命力与影响力,并为人类卫生保健事业做出独特贡献,就必须珍视自身基本理论和诊疗思想的研究与建设,就必须尊重、发掘、继承、阐释、运用中医的基本理论和诊疗思想,为临床养生防病治病的实践服务;通过临床实践和科研实践,去继承、发展中医理论。
中医基础理论,是关于中医理论思维方式、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法则、基本规律的知识体系。当代中医基础理论学科,在理论研究方面以气论、阴阳五行、藏象、精气血津液、经络、病因病机、养生、预防、治则等为主要内容;同时开展临床诊治的法则和原理研究,中医经典、各家学说及学术流派研究等。
中医基础理论的传承与创新,是国家医疗卫生保健事业的需求,是中医药学术自身发展的需求,也是中医药国际传播与交流的需求。中医基础理论传承与创新的主要立足点:其一,坚持中国传统文化的自觉、自信和自强;其二,从中医经典、历代名著中发掘其代表性、原创性的理论和学说,汲取其中的学术精华;其三,必须明确临床实践是中医理论的来源与回归,中医基础理论研究,应注重立足临床实践,面向临床需求,解决新问题,总结新规律;其四,结合多学科适宜方法,开展切实有助于中医基础理论传承与发展的科学研究。
20世纪50年代以来,伴随着中医院校、科研机构的陆续成立,中医基础理论学科随之建立并持续发展。特别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于2001年全面启动学科建设发展规划以来,中医基础理论研究及相关各领域研究,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进展和成果。中医基础理论学科,在中医药学术和事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20世纪90年代以来,自然科学、社会科学领域,多有“学科研究报告”出版或发表,对于推动学术研究和学术进步具有积极作用。2021年初至今,由时任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所长、现任中医基础理论学科带头人杨金生研究员策划,组织本学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高水平中医药重点学科)的学术骨干,对2010—2021年期间中医基础理论研究领域的进展和成果,进行全面检索、深入分析和总结提炼,并完成了《中医基础理论学科研究发展报告(2010—2021)》。此份报告对于全面了解近十余年来国内中医基础理论研究动态,正确把握未来研究方向,优化研究思路与方法,开拓新的研究领域等具有重要意义和参考价值。撰写中医基础理论学科研究发展报告,是一项具有开创性、探索性的工作。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曾就此多次组织专家咨询,汲取了中医基础理论学科多位专家的中肯建议。期待未来持续深化此项具有重要意义的工作,特别是进一步加强重点研究领域调研分析,参考借鉴国内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多学科的经验,不断完善学科研究发展报告的编撰思路,适时编撰和发布高质量的报告。
是为序。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学理论体系结构与内涵”重点研究室主任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基础理论高水平重点学科学术带头人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首席专家
潘桂娟
2023年11月6日
定价99元
人民卫生出版社中医双创编辑工作室
致力于打造中医原创图书出版平台,
愿为每一位潜心学术追求真理的学者,
提供最真诚的服务。
通讯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潘家园南里19号人民卫生出版社
邮编:100021
征稿暨读者服务邮箱:fuwuduzhe5978@163.com
联系电话:010—59787188
人衛杏華
学者的立言平台
读者的精神家园
也是编辑挥汗如雨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