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怀】“旦角之母”——著名京剧教育家孟宪瑢

百科   历史   2024-07-24 15:56   天津  

点击上方蓝字 关注三津文化



讣     告


著名京剧教育家孟宪瑢老师,于2024年7月22日23:23在家中仙逝,享年93岁。


现于家中按佛事助念,闭门谢客,定于24日13:00起在家中守灵吊唁。守灵地址:天津市北辰区普天东里八号楼一门203室


兹定于7月26日早8:00  天津市第一殡仪馆主礼楼二楼莲池海会厅举行告别仪式!


敬请亲邻戚友莅临执绋,殁存均感。恕报不週



女  孟春  婿 刘钟义携全家泣告

                2024年7月23日

孟宪瑢先生小传

孟宪瑢先生1934年出生在一个书香门第家庭,自幼迷上京剧,曾受到京剧名票陶汉祥、从鸿逵的悉心指导,程派、梅派“两门抱”;她青年丧夫,拉扯年幼的女儿,照顾年迈的父母,在舞台上诠释“戏比天大”;她潜心教学,被誉为“旦角之母”,荣获“京剧艺术终身成就奖”。今天,让我们来缅怀她!



No.1

周清音:我的同学孟宪瑢


周清音


1935年生人

天津市铃铛阁中学退休教师

《话说天津卫》节目资深话友



“1

学校的京剧“台柱子”



在《话说天津卫》栏目里边,几次听到孟宪瑢的名字,她究竟是个怎么样一个人呢?怎么能受到了京剧大师程砚秋曾经的女婿——当年程派的名票陶汉祥,还有研究梅派、余派的大名家——从鸿逵先生的青睐呢?我是孟宪瑢的同学,我想借这个机会向大家介绍一下她的情况。



图 | 京剧名票从鸿逵


孟宪瑢,1934年生人,出生在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由于经常跟大人去看戏,受到这种熏陶,她自幼就迷上了京剧。她一上中学的时候就闹着去学戏,可是父亲虽然支持她的爱好,但要求她必须完成大学的学业,否则是不能够唱戏的。于是,这就开始了一边读书一边学戏的生活。


起初,她是学习程派。她说话的声音虽然并没有特別清脆的亮音,可是她的丹田气冲击力特别强,越是高音越宽厚、越高亢、越好听。所以,从鸿逵先生对她说了,你的嗓音和身段很适合学习梅派,我建议你改学梅派,并且主动提出来亲自为她说戏。孟宪瑢听到以后喜出望外,从此,她就是梅派、程派一块学了。


孟宪瑢是我在女一中时候高中时期的同学,同学们都知道她会唱戏。有时候,就会说,孟宪瑢给我们唱一段,于是她就站起来给大家唱一段,但是唱的不是京剧,唱的是一段河北梆子,是韩俊卿那段《秦香莲·见皇姑》的大反调,唱得有板有眼的,韵味非常好。


她知道我爱听京剧,而且也爱唱京剧。每逢她演出的时候,就给我一张入场券,第一次她演的是《打渔杀家》,她扮演的是里边的萧桂英;第二次演的是《孔雀东南飞》,她里边扮演的是小姑子,可见,她从中学时期就已经登台演出了。


有一天,她让我去她嫂子家去住,因为兄嫂都不在家,而且离我们学校很近,就在大营门。那天呀,她叫我唱一唱《四郎探母》中《坐宫》那一段的“四猜”。当我唱完了第一猜:莫不是我母后将你慢待?⋯⋯她就说了,“母后”两个字,你唱得太冲了,太生硬。铁镜公主与萧太后那是母女关系,那是非常亲切的,你要唱得既亲切又柔媚,这个声音才好⋯⋯看来她对待每一个字的字音真的是格外地讲究。


那时候,她才只是高三的学生,高中毕业以后就各奔前程,分道扬镳了。


1957年,我从北京转到天津师范学院,又碰见了她,她就问我参加了什么社会的业余剧团了没有?我说没有。她说你不喜欢京剧嘛,你就参加咱们学校的京剧团吧!当时,我们学校京剧团有两个台柱子,一个就是梅派青衣孟宪瑢,另一个就是荀派男旦郑振球,郑振球这个人人生传奇色彩更浓,等以后有机会再说吧⋯⋯


在学校期间,孟宪瑢演出了两出戏,一出是《凤还巢》,一出是《宇宙锋》,我给她当丫鬟,效果非常好。


我们学校京剧团是个很有名气的团,只要是一说今天星期六是京剧晚会,连教授们都提前到那排队占座去!


后来她告诉我,咱们以后再排一出《秦香莲》,我当秦香莲,你扮演皇姑,结果呢,运动一个接着一个,这个计划也没有成行。



“2

为人正直  仗义执言



孟宪瑢学戏非常认真,而且执着得很,但是她为人又是怎么样的呢?我现在要讲两个小故事。


女一中高二的时候转来一位新生,姓陈,她是陪母亲去美国留学,两年后回来的。她几次地要求申请加入共青团,但是由于她去了美国,家又是资产阶级出身,几次都不被批准。有的人就问了,你在美国都看见什么了?这孩子就实话实说:我就看的是大高楼⋯⋯问她你看见没看见到处死人,死尸、尸体啊?她还是说我没看见过⋯⋯在当时这就不行!他们想听的是你在美国见到的尸横遍野那才是对的。


等到高三,最后的一年,开了一次班会,也就是最后一次班会了,是在水上公园开的,这次班会又要谈到这位陈同学的入团的问题。孟宪瑢就对大家说了,我们现在虽然是讲“阶级成份论”,但是不能够“唯阶级成份论”。不是看她的表现吗?她举了好多的这个同学表现好的例子,由于她力排众议、侃侃而谈,结果这次陈同学的入团就问题解决了。


还有一次,在大学演《凤还巢》的时候,我们这些人没演出过戏,吃完晚饭就赶紧去化妆,等待着了。七点钟开戏,到六点半了,我们有两位天津市的专业演员,名丑——一位是包式先,一位是赵春亮,这两位先生还没到场,人们就有些着急了,哎呀!这时候还不来,别回来耽误戏吧⋯⋯这时候,就有一位化学系的同学,他是演老生的,他说,这样吧,我扮演程雪雁,这个丑角。孟宪瑢就说,你行吗?他说,我看过多少遍了这个戏,反正丑角吧,差一两句也无所谓。孟宪瑢就说行,那你就扮妆。他在扮妆的时候,人家包式先和赵春亮两位先生就到了,所以这个问题也就解决了⋯⋯


恰巧,化学系的这位同学在班里头犯了点错误,那种小错误在当下也就不算什么事,可是那时候不行。于是,孟宪瑢就听到说,化学系的团支部要到我们团里头来了解这个同学的情况,问问他在团里的表现好不好?孟宪瑢得到了这个消息,马上召集我们开会,告诉我们:做人要有德,不能落井下石!他在系里头表现得什么样,我们不管,但在京剧团里边表现得非常好。第一,他不抢戏,不是说非得我演不可,没有;第二,那次丑角儿沒到,他就想要扮演,那叫救场如救火!咱可别给人家瞎说八道。在那个阶级成份论,墙倒众人推的极左的年代,孟宪瑢的这种表现和她的话语,真令我刮目相看!



“3

终于正式下海



大学时期两三年以后,运动一个接着一个,所以人员到的不是说每天都到那么齐,孟宪瑢也是隔三差五地时隐时现,后来也就找不着她了。据说,她到外地正式下海,上台演出了。为了这个事情,学校的领导还特意开个会,有人提出来了,我们师范院校培养的是师资,一不花学费,二不交饭钱,包吃包住。孟宪瑢如果她不教书,而下海唱戏,那么她就应该包赔出这四年的饭费⋯⋯为此争论不休。


最后,有一位校长,这位校长说话还是很顶用的,他就说了:教书和唱戏,同样是为人民服务!孟宪瑢的趣味是在戏上,志向也在戏上,也许她唱戏比她教书对于社会贡献更大,所以我们就不必在这事情纠缠了!这样呢,孟宪瑢的情况解决了,就是她的演出就可以公开亮相了。这时候,她就正式下海了。


她先在南市的庆云戏院,后来叫共和吧,后来又到了华北戏院的建华京剧团唱戏,她是当时青衣的台柱子,我每天路过这个地方,可就是没有时间,只有一次,我去看了她的戏。那天,压轴戏是董文华的《大闹天宫》,大轴戏就是她的《玉堂春》,指导老师是孙元喜老师。我这次看她的戏比她在中学时期、大学时期演出,她的艺术造诣确实提高了不少。



“4

承受丧夫之痛  诠释“戏比天大”



后来我听说,他和著名的青年琴师杨培良结婚了。这个人我也看见过,因为给我们伴奏过,我说这可好,妇唱夫随,是多么好的一对伉俪呀,我由衷的祝福她幸福,他们结婚以后感情也很好。然而天有不测风云⋯⋯


1962年夏天,她丈夫去南郊演出,忽然那天雷雨大作,她丈夫怕爱妻在家里等着她吃饭,就打电话告诉她,天气不好不回家了。谁知就在这一瞬间,孟宪瑢这边儿就听见一声巨响,电话断了⋯⋯而那边真是让人意想不到的,那边人被雷击了,线给连上了,她丈夫已经命丧黄泉了⋯⋯噩耗传来以后,孟宪瑢痛不欲生,怎么办呢?她只有把全部的精力都放在了戏上。那时候,她才二十七八岁,孩子才刚刚过了百岁儿,真叫人心疼。


有一天到外地演出《龙凤呈祥》。有一位老朋友看她来了,到后台就问她,你丈夫到底是怎么死的?⋯⋯这一句话正刺痛到她的伤口。刹时间,她泪光充盈,说不出话来,此时都化好了妆,就要上台了,同事们就把那个人给劝出去了,说孟宪瑢马上就要上台了⋯⋯


等到外边悠悦的胡琴声一响,她把凤冠一戴,捻走眼泪,走出来的不是一个悲悲切切的孟宪瑢,而是一个面带喜色、有点娇气的、雍容华贵的孙尚香公主。这就是梨园行里边的一句话:戏比天大!


大约两个月以后,建华京剧团来到了我们门口民主剧场演出,民主剧场离我们家只有100米多那么远,我买张票去看一看,演出的《四郎探母》,她扮演的是萧太后。戏演完了以后,我就到后台去看她,我看她在平时卸妆的时候,每次都是穿着一个白色的贴身小褂,但是那天她穿的是灰色的小褂,灰色是孝服呀⋯⋯


卸完妆以后,我们俩携手就走下了民主剧场的高台阶。在边道上,她低着头跟我说,我把胡琴放在棺材里了,就当做陪葬品呢⋯⋯我就说了,你何不把它留在外边,拿镜框镶好,当做镇宅之宝呢,还能保护着你⋯⋯后来我一想这话不对⋯⋯我说,嗐!做陪葬品也好,免得睹物思人,更加地悲伤⋯⋯


夜幕下的灯光是昏暗的,她低着头,我也没看出她是不是流着眼泪,半天没有说话⋯⋯不过当时,我的眼睛确实潮湿了⋯⋯


文革开始了,她依然在华北戏院演戏,其实我天天上班下班都路过这个地方,当时我的情况也不好,每天如履薄冰,也顾不上她了。



“5

堪称“戏痴”   被誉为“旦角之母”



“文革”后,戏校非常需要有文化的人才,她是中文系毕业的大学生,于是就调她去戏校教书了。但是自从她丈夫去世以后,她一心扑在了京剧上,她给自己制定了个计划,就是必须演500场传统剧目,她这个任务还没有完成,她就不去,但最终还是服从分配去了。这时期她就参加了“市政协之友京剧团”,在这里边她就可以演出,来完成她的500场的梦想。所以人们管她叫“戏痴”。


1986年,她们班的一个同学叫王锡三,这个人原来是她们的班长,毕业以后就留校任教了,后来也成为教授。1986年她就带了二十多位留学生去到戏校参观。首先看到的就是孟宪瑢教学。孟宪瑢正在给三、四个同学教水袖和身段,她教这个课非常地细致、严谨、耐心。她告诉同学:水袖甩出去了,手在里边怎么呆着?攥拳头?不行!大撒把儿?不行!手在里边一样要有她的姿势,这样,你的水袖才好看⋯⋯留学生看完以后,都感叹道:真美呀!


孟宪瑢边教学边研究,她在这几十年的教学当中,她研究了乐府传声和美声的唱法,还教学生们如何要达到“气走丹田、音过脑海”的方法,以及按汉字声调不同,要采取不同的唱法。而且她为人低调,没有门户之见。她总告诉学生,走出戏校的校门,你们尽量去考国家级的高等艺术院校,或是拜名师,提高自己。


她教出了很多的名角,象梅派的张晶,张晶现在是中国戏曲学院的教授了。还有王艳,有程派的刘桂娟、张火丁、吕洋等等。


上二图 | 孟宪瑢老师和自己的学生们


1989年,她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并获得了“旦角之母”和“伯乐”的美誉。2014年,被授予了“京剧艺术终身成就奖”。


退休以后,还在戏校继续教书,一直到她70多岁腿摔伤之后,也教不了课了,也示范不了了,她才在家中休息。但是,也有很多慕名而来的学生向她学戏,还有人请她出去讲课,也一直没有闲着。


今天,我在这儿给大家说一说孟宪瑢的情况,一是让大家了解她是怎么样一个人,二是告慰陶汉祥和从鸿逵两位先生,不愧他们六、七十年前慧眼识珠,倾尽心血教出这样一位德艺双馨的学生,他们的在天之灵会感到欣慰的。


图 | 从鸿逵先生八十大寿合照。后排左起:孙元木、从玉青、孟宪瑢、从玉茹、郑琪、张芝兰;前排左起:符强(外孙)、刘震国。



No.2

唐敏芝:孟老师德艺双馨  节孝两全


 

       唐敏芝


        1925年生人,满族

      《话说天津卫》节目话友



我听了是周清音老师讲孟宪瑢孟老师,我一听呀,太激动了!因为什么呢?我对孟宪瑢特别崇敬。最早,我们是在长沙路敦厚里那边的邻居,那时候六几年,我那会儿还没退休,我对孟老师不太认识,我婆婆她是居委会主任,所以都了解。打哪儿注意孟老师的呢?就因为她爱人遭电击,哎呀!大伙都震惊了,太惋惜了!(杨培良先生)胡琴拉得特别好,有名啊!那时候我就知道孟老师唱得好,详细情况不太知道,那是六几年。


1992年,耀华学校对面长沙路整个拆迁,那时候是给房子——川府新村,整个儿端。整好我跟孟老师呢,分在一个楼,所以说,这见面的机会就多了。这人太好了!她丧夫以后始终守节,一直是特别朴素。她有一个老娘,是跟着孟老师。老娘也是,一看就是特别慈祥的一个老太太,天津的大家庭的那种派头,这老太太特慈眉善目的,最后走的时候得接近百岁了。


孟老师是有名的孝女,对老娘是无微不至。这老太太有天津的老习惯,吃早点不换样儿。是浆子、馃篦儿、饼。因为岁数大了,孟老师就把饼芯儿加上馃篦儿最薄的地方,伺候这老太太吃好早点,都安排好了,这才上班去。


我们在川府住的时候,离着戏校大调角呀,孟老师都是骑车上班⋯⋯她待人特别和蔼,孟老师给我的这印象太深了。她顶到退了休以后,戏校仍然聘请她当教员,桃李满天下。


那时候我们邻居经常看见有小姑娘,由大人带着上孟老师家来学戏来⋯⋯我不说了嘛,孟老师既是德艺双馨的老师,又是节孝两双全的伟大的人。所以我特别尊敬孟老师!


图 | 孟宪瑢老师


2020年主持人刘哲采访孟宪瑢先生视频






延伸阅读

“三津文化”丰富原创让您更懂天津卫

关于文中提及的多位京剧名家名票的相关讲述内容,可以参看“三津文化”已推送文章——点击蓝色标题,即可跳转阅读

1,陶汉祥先生其人其事

2,亦师亦友育桃李  乃徒乃婿立程门——忆恩师陶汉祥(全网首现珍贵历史照片)

3,回忆我的四叔——京剧名票从鸿逵

4,昙花一现梨园外  香消玉殒郑振球

资料来源:天津新闻广播《话说天津卫》节目

图片提供:唐文权、陈硕、张翔

片头题字 海报制作:唐文权

编辑 整理:刘长虹

分享、在看与点赞

只要你点,我们就是胖友

三津文化
《话说天津卫》是天津新闻广播一档特色乡土文化访谈节目,创办于2008年。周一至周五晚间8点10分至9点直播。主持人以轻松的语态串联精彩口述录音,于谈天说地间让更多人深入细致了解天津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让老天津人记住乡愁,让新天津人深爱天津!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