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起来!就在明天!刘哲邀您问答运河~~

百科   历史   2023-07-14 11:09   天津  

点击上方蓝字 关注三津文化


新书作者简介 



陈 克人物小传

出生于1948年,1982年毕业于南开大学历史学系,曾任天津博物馆党委书记,研究馆员。长期致力于博物馆学、民俗学和城市史研究,在《中国社会科学》、《中国博物馆》《天津社会科学》等刊物发表论文数十篇,撰写或参加撰写《中国语言民俗》、《天津文化概况》、《近代天津对外贸易》、《中国共产党在天津》、《近代天津图志》、《馆藏北洋军阀资料》、《中国地域文化通览-天津》、《天后宫行会图校注》、《东鳞西爪天津卫》、《天津运河图录》、《天津运河文化史》等著作几十种,主持过几十个大中型陈列展览的策划与实施,参与平津战役纪念馆、天津博物馆等大型博物馆建设项目的策划与实施,曾获中国文化部优秀专家奖。

《天津运河文化史》作者之一

赵永强

中国文物学会大运河专家委员会委员、世界中餐业联合会饮食文化专家工作委员会专家委员、研究领域为民俗学、饮食文化,代表著作包括《津味儿》《舌尖上的天津:这是天津味儿》《天津美食地图》《天津运河文化图集》《傍河话食事》《天津运河文化史》等。


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中国大运河的河道总长度是1011公里,有27段河道和58处遗产点涵盖其中。其中,大运河的天津段长度约190公里,列入遗产区的北、南运河天津三岔口段,全长71公里,这里是元代海漕转运节点的重要历史见证。在天津的大运河两岸有哪些存留的街镇?被誉为“运河上的明珠”的这些街镇,又有哪些特色?在世界遗产大会2014年6月22日通过中国大运河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九周年之际,刘哲同陈克先生、赵永强先生畅聊天津与大运河。




“1

武清老米店存肌理



武清,有一个非常有名的村子叫老米店,可能很多人只知道老米店当年是一个码头,有很多米粮商。其实从运河的专业角度看,它的小镇的街区非常独特。是鱼排骨骨架式的,它有一趟主街,然后有若干个小胡同排列,因为它正好是“两河夹一村”,或者叫“两河夹一街”的一个格局,是北运河和永定河正好从村两边经过。这种布局的街巷在运河上非常珍贵,老米店现在还是这样。我们特意带了一个无人机飞上去俯拍,鱼排骨式的街区就非常明显。


上二图 | 北运河和永定河在武清老米店村经过



“2

北辰皇仓廒待复刻



北仓严格讲是因运河而生的。运河本身是物流业,有进有出,实际上,北仓是一个很重要的皇家粮仓,雍正元年建的。那种仓叫水次仓,南方都有,北方就比较少了,它有特殊的功能。因为漕粮运到那个地方之后,一个是没必要运到北京去了,因为保定那边驻军和蓟县那边(有需要),就往别处运了,避免对流——运过去再运回来,这叫运筹学,古代的这些官员也都很聪明的,是吧。



另外,还有一些漕粮是需要用来赈济的。有时候,到灾年,咱们北方灾荒年特别多,皇家需要赈济,粮食也从(北仓)这出,还有的说,有一些(漕粮)从海河运出去,到辽宁那边。

北仓的这些漕粮粮仓大概是在八国联军时毁的。他们北辰区的文史学者、文史专家们都有统计,做了大量工作,每年存多少粮食,运走多少粮食,怎么来,怎么去,历任的管理官员是谁……都有。

所以过去一说北仓,我们天津人的概念就是人生的终点——进北仓了,实际上它是皇家粮仓,是运河文化很重要的一项内容。当年我们就曾给北辰做过一个叫“皇仓廒舍”的一个方案,因为我们天津运河文化的一个特点就是我们这儿有皇仓。杭州的富义仓也是水次仓,规模的话跟咱这不一样。因为中国过去凡是粮仓都有庙,有苍神庙,还有很多设施什么的,我们在《津门保甲图》上看那个仓,跟北京南新仓是一样的,那就是廒仓。这个仓也是值得研究的一个内容。

隋唐运河那几个仓我们都去过了,回洛仓、黎阳仓等等好几个仓都是当地考古队带我们去看的,它是窖仓,因为(当地)地下水位比较低,它是挖出来一个窖来,底下用火烧一下,硬结了之后,垫上点草,然后放粮食。南方都是木板的,它里边是粮囤。

咱这的廒仓是非常有特点的。为什么这仓选在北仓?因为地势相对天津要高一些,它那个墙是底下宽、上面窄,要防止侧推的压力,然后有防鸟的,有防老鼠的,还有通风的,还有救火的设施等等,非常完善。仓文化是很丰富的一个内容。古代不是光运粮食,存粮食,中间怎么样倒,包括倒运,古代也有麻袋,也有土布,我发现像《大元海运记》上头记载元代的时候,也在南方征集布袋,粮食的包装也很重要,整个漕运有很多细节了。

(刘哲)也就是说,北辰区其实可以北仓作为一个核心点去复刻原来的运河文化景观,因为仓文化是漕运很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



“3

西沽古村落近消失



从北仓咱继续往市里走的话,下一个历史街区节点应该就是西沽,非常完整的一个历史街区,应该是咱们本土文化的一个标本,但很可惜,现在西沽基本上不存在了。



西沽当时它有几个信息,一个是它是通往北京官道的一个节点,《津门保甲图》说得也很清楚,出北门五里有官道,另外,(有)浮桥,再有一个就是炮台,完全都是为保卫运河的。所以说运河当年就是一个生命线,包括卫所——天津卫、天津左卫、天津右卫,包括沿岸这些官屯,包括北运河边各种“营”,全都是驻军。驻军是干什么的?就是保卫运河的,包括防洪防涝等等,这些活都是他们干。

后来,其实还有一个更细致的,更直接(的活),叫浅堡,就是专门有一批这样的世袭的叫捞浅,就是清淤,一个是这沙子淤积了,河道浅了,必须赶快给疏通,你不能影响全国(漕粮运输),那是有定制的。还有这么一批吃皇粮的人,国家给钱给工资,北运河上有若干个浅,哪个地方什么钱,什么时候给我浅工,西沽那地界就有很多浅工。

西沽,还有一个是它的(重要)地理位置,它还是大清河、子牙河和北运河相交会的地方,那也是老三岔河口,大清河后来从上游就跟子牙河就合并了,但是在30年代的时候,还有老河道。大清河河道在哪?在西沽公园大门前面那条路——光荣道,我看一张地图上面就有一个虚线的河道,结果那地方修立交桥的时候,有一次我正好路过那,看这个钻探,他们提上来的岩芯有一段是黑色的泥——就是河道的淤泥,我还拍了照片,这地方就是河道,没错,跟地图上是一样的。就是大清河故道和子牙河,然后和北运河交汇的地方,所以那个位置也很重要。

图 | 北运河与子牙河交汇的红桥区辛庄桥一带航拍图(2018)


而且它那地方是社区里边的街区,非常完整,很可惜,如果要是把它保留下来,是天津很重要的一个街区的标本,做成历史街区,保留的历史信息非常丰富。你看,西沽有火神庙,有药王庙,在理会的公所,还有盐店街,那地方是盐运的一个枢纽,因为它上西河、下西河也是运盐的通道,再加上北运河,这三条河运盐的通道都通过西沽,所以它有盐店街。然后,还有码头,还有渡口,还有龙王庙和三官庙,三官庙很重要,凡是有三官庙的地界就证明这个地区的人口是相当繁盛的。所以,你看有这么多庙的地方,是一个完整的社区,非常典型,如果把它保留下来,作为一个运河历史街区,是我们天津的一个宝贝!

说句老实话,我(陈克先生)在那当政协委员的时候,是从头到尾呼吁要保护,但是,这个有一定难度,因为有政府的难处,但是来讲也不要轻易动它,你没有资金的话,你可以想办法,关键是这个地区保护的价值要把它弄透了,都弄清楚了。

西沽是纳入文化遗产里头的,是咱世界文化遗产名单里头一个备选项目。在世界文化遗产申报的时候分了好多层级,有的是直选,就立即要有的,有备选,它有几个层级。它的整个的基础条件是非常丰富的,非常具备(成为世界文化遗产的条件)。(如果能够保留下来),可以说最起码是北方运河当中唯一的一个原生态的历史街区。我们提到了杭州的拱宸桥的那些街区,西沽这个地区的价值应该超过它,但是人家做好了规划,做好了施工,做工作了,所以人家就进入到这个(世界文化遗产)名单。关键是西沽它保留的历史信息太丰富了,是别的地界,包括北仓跟它也是没法比的。很可惜,现在已经不存在了!

图 | 西沽,位于子牙河与北运河交汇处,历史悠久。清《津门保甲图说》标为西沽村,是天津最早的居民区之一,南北漕运的重要枢纽。


(刘哲)北仓基本上已经变成居民区了,西沽虽然它已经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备选名单,而在大运河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已经足够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全国很多跟运河能沾上点边的街区都在极力地进入这个名单的大背景之下,我们还是放弃了西沽,没有完全地去保护整体的街区。

因为这些地方,在有的领导看来,就是一片破房子。的确,就像我说的,如果不考虑它的文化历史价值,就是一堆破烂、一片废墟。但是,包括我们写这本书,就是要把这些信息保留下来。包括南运河竹竿巷、针市街等等这些运河的街市,还包括刚才提到的河西务十四仓和黄庄老米店,也包括西青杨柳青和再往前走的静海独流、陈官屯等等,这一串的(街镇)实际上就是天津运河上的明珠。它们有自身的历史信息还存在,起码是我们写这本书要给大家指出来的,这些地方,你起码要知道为什么要去看?看什么?……

图 | 今日杨柳青


图 | 独流镇位于静海区北部,因南运河、大清河、子牙河在此汇成一条河而得名。宋设独流东砦、独流西砦。明永乐年间移民至此,渐成集镇,1965年置镇至今。


图 | 陈官屯位于静海区中南部,南运河两岸。明永乐年间,陈兴善率移民至此屯垦官田,初称陈兴善屯,后简称陈官屯。




延伸阅读

“三津文化”丰富原创让您更懂天津卫

关于天津大运河两岸的往事讲述内容,可以参看“三津文化”已推送文章——点击蓝色标题,即可跳转阅读

1,回听 | 沽水滔滔忆旧闻——大运河获批世界文化遗产八周年纪念特辑(2022.6.22)

2,这部书让你从根本认识天津——邀您来现场与作者问答运河



关于天津大运河,您有哪些问题?

“你问我答话运河”——

《天津运河文化史》新书

首发签售活动

7月15日(周六),14:30

津读书苑,不见不散!



资料来源:天津新闻广播《话说天津卫》节目

图片提供:赵永强、唐文权、陈硕、张翔

片头题字 海报制作:唐文权

编辑 整理:刘长虹

分享、在看与点赞

只要你点,我们就是胖友

三津文化
《话说天津卫》是天津新闻广播一档特色乡土文化访谈节目,创办于2008年。周一至周五晚间8点10分至9点直播。主持人以轻松的语态串联精彩口述录音,于谈天说地间让更多人深入细致了解天津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让老天津人记住乡愁,让新天津人深爱天津!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