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事 | 95年前,天津“教师”告急!市立师范如何破茧成“蝶”!

百科   2023-09-10 13:07   天津  

点击上方蓝字 关注三津文化

第三十九个教师节到来之际,我们回溯天津市立师范历史。她曾是海河边飞来的一只“蝴蝶”,进而孕育成为天津师范教育的摇篮……今天,我们跟随《话说天津卫》节目老话友任秉钤先生和两位年轻话友唐文权、陈硕先生的讲述,回顾这所93年前诞生的师范学校。


任秉钤


1918-2018


1937年毕业于天津市立师范学校。毕业后受聘南开大学小学部教员。“七·七事变”后,曾任教于市立第四十五小学、崇化中学、通澜中学等校。后担任大直沽小学、市立第八小学等校校长。





“1

一场教育改革   “教师”告急



1928年,军阀混战结束,南北分治局面改变。6月,天津改为特别市。当时的市政府实施了一场教育改革,明确有专款办学,要求各小学学费低廉。与此同时,人们的生活初步得到稳定,许多家庭都希望小孩能够上学,这样一来,学校设立如雨后春笋,但有一个重要的“缺口”——教师不够用。


于是,在天津恢复建立一所培养教师的师范学校便提上议事日程(注:1906年,天津便在国内较早开展师范教育。1928年时,天津已有河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和河北省立第一女子师范学校)。1928年9月,时任天津市长的崔廷献任命天津教育界知名人士邓庆澜为教育局长。邓局长选中的市立师范筹备处主任,便是曾在河东中学担任教务主任,北伐后任河北省教育厅科长、主任秘书,天津临时市政委员的时子周(1879-1969)。



1928年11月,时子周便接到了委任状,按照当时的时间规划,计划1929年暑假后便可以招收学生。但是,自从接到委任状,过了半年的时间,时子周始终没有工作进展,甚至提交辞呈。这是为何呢?


天津青年文史学者陈硕曾在《话说天津卫》节目中介绍,最主要的原因是学校的选址太难了!他想在中心城区买一块地,需要盖大楼,地方小了招不开学生,地方大了钱又不够用。面对时子周的请辞,邓庆澜局长亲自出马,便在当时的西头特二区三马路海河畔找到了一处合适的地方,并最终得到了崔市长的同意。于是,1929年7月再次就任筹备处主任的时子周便正式开始筹建市立师范。



“2

海河畔飞来一只“蝴蝶” 



市立师范校舍由著名的土木建筑工程师阎子亨设计并监工,1930年夏天终于落成。1930年10月1日,市立师范正式开学。首任校长便是时子周,他从1930年10月至1935年9月担任天津市立师范学校校长。



人们发现,海河畔飞来一只“蝴蝶”。市立师范的教学楼分为一主两副,平面呈蝴蝶状,所以又称为“蝴蝶楼”。主楼高四层,两翼的副楼三层,而且主楼的一层相当于副楼一层半的高度,因此产生错层造型,便有了建筑美感。同时,它还有钻石型的前院,使用空间增大。



喜爱收藏并研究历史老照片的天津文史学者唐文权先生曾在《话说天津卫》节目中,与大家分享一组有关市立师范的老照片。他在京都大学收藏的华北交通关于天津的老照片中发现了一组在1937年占领市立师范校舍并设立为满铁华北事务局办公场所的历史照片,当时是1938年4月,满铁华北事务局举办一场招待酒会,于是,照片中的背景便向世人呈现了市立师范前院、后院、乃至礼堂内部的照片内景。




“3

市立师范校规严苛



1918年生人,1931年便考入刚刚成立一年的市立师范学校的天津文化名人任秉钤老先生曾在《话说天津卫》节目中,和听友详细分享了他的母校——市立师范。老先生生前留下的这些珍贵的口述记忆,为我们还原了这座不仅有大楼,更有大师,且校风极佳,并治学严谨的师范名校。


任秉钤先生回忆——


1931年,我考入市立师范学校的时候,报名的人数550人,只录取50名学生,其中,25名男同学、25名女同学,这样的男女合班,在天津市当时是很少有的。


录取以后,学校统一做制服,制服由学校发。开学前三天,进行学前训练,要求学生把衣服穿整齐,提出来穿制服的领钩一定要挂上,敞着领子,学校不让进。有人习惯冬天穿棉袍来学校,但进入教学楼里头,必须要把长袍脱下。对女同学的服装更求十分严肃,穿白上衣、蓝裙子、白鞋白袜子,冬天是黑鞋白袜子,同学们都穿得整齐极了。


图 | 市立师范女生在校门前合影(张诚 提供)


除了服装要求外,对进出学校礼堂的“安静”程度,也进行了严苛的训练。学校要求出入礼堂不能有声音,礼堂是有座位的椅子,座位是活的,撩起座板不能有声音,“噼里啪啦”那不行,可是,十分神奇,这几百位同学都遵守这个纪律,起立、坐下等,还真没有声音。


男同学女同学的关系,这是学校很注意的。吃完午饭,大家一块儿到花园、到马路遛遛都可以,但是不能够一个男同学一个女同学并着肩在马路上走,无论在校内外。这些要求,大伙很自然地就做到了,所以,市立师范男女同学没有搞对象的,都是兄弟姐妹的感情。经过上六年师范,男女关系摆的位置很正确。


同时,最重要的,市立师范要求每名学生要门门精通,每门课程都得行,这个要求是很高的。学校要求学生除了会拉风琴、弹钢琴以外,每名同学得要会一种乐器,能演奏的,所以,学校里的音乐气氛很浓,一进学校总能听得见音乐声音,这是学校的特点。风琴不但要会拉,还得要能够组装,能够修理,是一门课程,必须得会修。这个要求还是很严格的。


任秉钤先生说,市立师范的学校气象很新。由此,不难想见,由天津市立师范的孤松话剧团在1935年8月在全国首演曹禺大师的话剧《雷雨》,引起全国轰动。至今,孤松剧团版《雷雨》仍然是网络评选话剧《雷雨》经典版本之一。


图 | 市立师范还附设有幼稚园,这是1936年第一届幼稚园小朋友保育期满同老师合影(张诚 提供)



“4

为慈禧伴奏军乐团与市立师范





或许如果不是任秉钤先生在《话说天津卫》节目中回忆,许多节目听友并不知道市立师范竟然曾“藏”有清宫御用军乐队的成员及原装的40件铜管乐。任先生说——


市立师范的军乐队最初是在颐和园里头,专供西太后慈禧就餐时伴奏所用。这个军乐队有40件铜管乐,不知道是具体哪个国家给清朝进贡来的。


等到清朝结束,原本这个乐队也该解散了,可是这个乐队不好散,因为乐队还有40件乐器,还有40个人,这40个人怎么安置?当时就把这个乐队无偿地给了国货售品所的总经理宋则久,所以那个乐队又成了售品所附属的乐队。但售品所也没地演奏去,于是,宋则久又把这个铜管乐送给乐达仁,即达仁堂了。因为达仁堂制药厂人多,添个三、四十人不成问题。


达仁堂——新成立的厂子,就是现在中山公园对过儿,那周围工商业居民也发展起来了,一下子就容不下这个军乐队了。因为这个军乐队到时得练习,练习的时候可不好听。他有三个不同的声音,同时发,乐声也变成了噪声,所以周围的邻居提出叫达仁堂快把军乐停止吧,你们一吹,周周围围的人都睡不了觉。所以,这些乐器在达仁堂就闲置了。


市立师范成立的时候,乐达仁就把这些铜管乐器送给了市立师范学校,都是无偿的。还带着三位老师,这三位老师都成为了学校的教师、助教。他们分别是周玉良、潘跃先和刘彦卿。


图 | 从清朝宫廷御用而最终流转至市立师范的军乐队铜管乐器(陈硕 提供)


这三位各有各的本领。刘彦卿,比较上点岁数,大近视眼,他能记谱子,各种乐器、各段的进行曲谱子他都能背下来。你一说哪个谱子,那是什么乐器,他就会把谱子写下来,抄谱子快极了。走着道、说着话,他一会儿就把谱子画出来。潘先生小提琴很好,所以在市立师范教小提琴,教西乐。


周老师很风趣。他把给西太后演奏时穿的服装还保存着。大伙叫他穿来,开开眼,结果他有一次拿来了,是大红色的缎子制服,黄缎子的大花襻子,马裤,皮鞋,帽子。帽子上面有一个白的、三寸多长的雉鸡翎子,白色的翎子、白色的毛。我们感觉很古老的味道了。周老师说,只能看,不能穿,穿上不好看。


1935年第十八届华北运动会的时候,那个分列式、检阅式的乐曲都是市立师范乐队吹的。当时河北省主席于学忠在主席台上一听,说这个乐队是哪的?说是市立师范的。他感觉学校能有这样的乐队十分了不起。等于我们学校的军乐队当时很得到肯定。


那个时候,市立师范的军乐队在当时各中学里头是非常突出的,但也有些个笑话。比方,歌曲的名字,原来是外国名,都是世界有名的进行曲,可是到了我们这儿,就是翻成了“篇一到篇七”,因为那个“页”不就是“P”嘛,就是代表演奏的片子——篇一到篇七,我们就学了七个进行曲,从篇一到篇七,一说吹篇四、篇六……


我们在军乐队里头有一个专用的,挺有意思的词。叫什么?叫“黄爷”。“黄爷”就说这人刚吹,还没掌握那个曲子,说咱好懂的词叫“黄梨”。指挥时候总在那说“黄爷,可别出声”。黄爷——二把刀,就举着号子,别吹。因为你要一吹,等赶上休止符的时候,很整齐的乐队,没有声音了,“啪!”你来那么一声,满完。


或许每一位曾在市立师范及其文脉延续的学校就读的师范生,都曾有像任秉钤任老这样的终生难忘的校园青葱记忆。


而更多被他们记住的或许就是那些影响了自己一生的老师们。市师的教员大多毕业于北师大,并有出国留过学的,他们来市师前,有的在南开中学任教,有的在省立一中或河东中学任教,都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专长,如国文教员陈荫佛,对甲骨、金石,篆刻颇有研究;傅介石和朱经畲毕业于北师大,对古典文学有研究;数学教员有李慰侬、王恒安(有“三角王”、“几何王”之美誉);英语教员崔仰西是华籍美国人;生物教员李康侯曾留学日本,精于标本制作;社会学教员冯紫墀毕业于南开大学,精于电影、话剧;音乐教员周而真、张幼忱,张早年留学日本,曾任天津体操音乐传习所所长,精通中西音乐。其他教员如张云阶、赵光宸、陈文海、李仲音、李淑谧、胡定九等人,也都各有所长。



“5

小楼春秋文脉赓续



1930年10月1日开学的天津市立师范学校,是天津师范教育历史最悠久、影响最深、培养学生最多的一所师范学校。但市立师范自成立至今,已四易校址。


1937年天津沦陷后市立师范停办。1938年2月,天津特别市立师范学校在河北新开河省师旧址复校。


1945年10月,天津特别市立师范学校恢复为天津市立师范学校,同年12月校址迁至天津第六区下瓦房。



1949年,天津市立师范学校更名天津市师范学校。



1968年,天津市师范学校停办,改为下瓦房中学。


1978年,天津市师范学校在河西区大沽南路795号原址复校并更名为天津师范专科学校。


图 | 曾任市师的多位校领导(来源:百感文集)


1980年,由天津大学(五分校)更名的天津师范专科学校(分校)并入天津师范专科学校。




1987年,由河北杨村师范学校改建、更名的天津师范专科学校(分部)并入天津师范专科学校。


1996年,天津师范专科学校更名为天津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1999年3月12日,教育部复函天津市人民政府,同意天津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撤销,并入天津师范大学。


自1978年建校至1999年4月共培养学生11789人,为天津市成为全国首批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达标城市和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2005年9月10日,位于西青大学城的天津师范大学新校址正式启用;2010年7月9日,天津师范大学原校区全部搬迁入驻西青区宾水西道393号新校址。


……


九十三年前,海河畔破茧成“蝶”,

市立师范成摇篮;

文脉赓续薪火传;

教师节又至,吾辈人莫忘师恩!



延伸阅读

“三津文化”丰富原创让您更懂天津卫

关于我们这座城市更多学校与教师的话题讲述,可以参看“三津文化”已推送文章——点击蓝色标题,即可跳转阅读

1,陶汉祥先生其人其事

2,亦师亦友育桃李  乃徒乃婿立程门——忆恩师陶汉祥(全网首现珍贵历史照片)

3,刘桂娟:感恩我的启蒙恩师陶汉祥先生

4,长春道的老邻居还记得这所老学校和孙校长吗?

5,破解“通义”——美军航拍图中西开教堂前的神秘建筑

资料来源:天津新闻广播《话说天津卫》节目、百感文集

图片提供:张诚、唐文权、陈硕、张翔

片头题字 海报制作:唐文权

编辑 整理:刘长虹

分享、在看与点赞

只要你点,我们就是胖友

三津文化
《话说天津卫》是天津新闻广播一档特色乡土文化访谈节目,创办于2008年。周一至周五晚间8点10分至9点直播。主持人以轻松的语态串联精彩口述录音,于谈天说地间让更多人深入细致了解天津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让老天津人记住乡愁,让新天津人深爱天津!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