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蓝字 关注三津文化
公益活动——津味聊斋影聊会
邀您旧影重温,不见不散!
12月14日(周六)下午2:00
鼓楼西 · 天街(内街)29-5
编者按
近期,《话说天津卫》节目中,话友们在议论哈尔滨与天津这两座城市间的渊源,节目话友邵桓先生发现了“电影”这条线索,《哈尔滨之夜》这部影片恰恰就是在天津取景的,融入“哈尔滨”与“天津”两座城市元素,天津老乡魏鹤龄出演男主角。2024年12月13日,是第十一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祀我国殇,山河无恙。重温抗战题材影片《哈尔滨之夜》,勿忘国耻,吾辈自强!
《哈尔滨之夜》:融入津哈两城市元素
1948年7月,由长春电影制片厂拍摄的描写东北抗战的影片《哈尔滨之夜》在全国上映。
影片讲述了日寇占领下的哈尔滨,歌女芳华与地下义勇军领袖志强是夫妻,芳华全力支持丈夫革命,卖唱维持家人生活,并施恩于流浪汉韩二虎。韩二虎感恩于芳华,在其女儿小华卖纸烟遭偷窃时上前相助,与流氓发生打斗。日本特务长松田助手长野巡逻至此,因欣赏韩二虎的蛮力,引诱他成为特务。成为特务的韩二虎常抓爱国青年领赏,期间与乔装探亲的志强偶遇,将志强杀死,导致志强的母亲悲痛而死。得知自己杀死的竟是恩人的丈夫,韩二虎愧疚难当,得知日寇即将抓捕芳华母女,他立即将之送走,自己留下与日军搏斗,最后身亡。芳华母女渡河逃生期间,遭遇松田上船搜查,女儿小华被杀,芳华为不使身上藏匿的一百零五名义勇军名单被日军查获,点燃舱底弹药,与松田等人同归于尽。
图 | 《哈尔滨之夜》演员表
虞静子饰演的歌女芳华在片中两次演唱了主题曲《哈尔滨之夜》,这首描绘哈尔滨之夜的歌曲旋律优美,歌词动人,随着电影的播出,立刻流行起来,被人们传唱。《哈尔滨之夜》歌词写到:
黄昏带走了远天的晚霞,
夜色迷漫了江边的平沙。
啊!
这时候是你国际都市哈尔滨的天下;
金银的世界,
柔情的旋律,
装饰了醉人的繁华。
长街灯光如画,
笑浪洋溢了酒家。
多少人在追寻金色的梦,
多少人又在穷苦里挣扎。
啊!
金银的世界,
柔情的旋律,
装饰了醉人的繁华。
直到惺忪迷茫了双眼,
惺忪迷茫了双眼,
晨曦透来黎明的消息,
如是方罢!
如是方罢!
《哈尔滨之夜》的大量外景都是在天津拍摄的,当时的报纸进行了跟踪报道:
中宣部长春制片厂为拍《哈尔滨之夜》外景,昨日来津,该片由张天赐编导,虞静子主演,定十九日于海河王庄开拍炸船镜头,时有巨响发生,市民闻声勿惊。(《天津工商日报》1948-5-19)
大王庄是旧俄公园,自然非常像哈尔滨那极浓的俄国情调。芳华(剧中女主角)家门口就在这里找到。(上海 《时事新报晚刊》1948-6-7)
外景队一行四十几人,为了拍《哈尔滨之夜》,在天津一共住了十天,分住在男女青年会宿舍里。因为天公不太帮忙,下了一两天雨,阴了三天,要不一星期就可以回北平了。
天津因曾有过租界,所以街道建筑很像哈尔滨。俄国教堂、美国营盘、老俄国公园都被采入镜头了。最精彩而伟大的场面是离天津二十里王庄的海河边的炸船,用一箱黄色炸药和十几个手榴弹,把一只用几千万元买来的旧船,炸得与水齐飞得几丈高。
许多“打”的镜头在天津拍,周凋(饰韩二虎)打藏枪的青年,他又打流氓和刘恩甲(饰上野)、王好为(饰小华)打偷了香烟的小孩。
魏鹤龄(饰志强)、周婷(饰马太太)、李健(饰老太太),为三厂拍《粉墨筝琶》,早来天津几天,三厂外景队回去了,他们乃留下加进了长制外景队里。
“严肃的生活态度”不是装出来的,而是很自然的表现出来的。怕叫、怕乱,静子(指虞静子,饰芳华)她们坚持要住离男青年会很远的女青年会,每晚十点半就关门,并且宿舍的楼梯上挂着‘男宾止步’的牌子,情愿有许多不方便,而不肯住在乱哄哄的旅馆里。(北京 《真报》1948-6-7)
在《哈尔滨之夜》的演职员表中,我们又一次看到了一个熟悉的名字“魏鹤龄”,这位出生在天津,名誉影坛的巨星,在影片中客串女主角芳华的丈夫,义勇军领袖志强。影片宣传册中介绍他在剧中的表演:“魏鹤龄是剧坛老将了,胜利之后,他复员在北平电影界服务,演技较前越见稳重洗练,差不多到了火炉纯青的地步。《哈尔滨之夜》里他演芳华的丈夫志强,一个义勇军的策划者,这个角色是个极重要的幕后人物,力非名角不克胜此重任。因此“长制”特地请他客串主演这个角色,庶几和虞静子、周凋、方化诸位可以相得益彰。”
片中的女主角扮演者虞静子,江苏无锡人,她的父亲是著名美术电影编导虞哲光。虞静子13岁拜著名美术教育家,花鸟画家胡汀鹭为师学习国画,抗战前在上海新华艺专学习绘画及声乐,因此虞静子能画能唱能演。非常可惜的是“虞静子在一次陪同一位银行行长的姨太太和金山去天津旅游时,半夜里做了一个大噩梦,她大叫一声。归来后精神混乱,时愈时发。“二流堂堂医”也束手无策,后来她决心回到无锡乡间,归老家园。”(唐瑜 《二流堂纪事》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5年)
《哈尔被之夜》在天津的河北、国光、东亚、天津、亚洲、华安、上权仙影院上映,观众十分踊跃,不想在华安影院放映时却发生了影院与东北学生争执被砸的事件。
“一区滨江道华安电影院昨天下午五时发生不幸事件,门前玻璃被砸碎了三十几块,晚场电影也临时停映。事情起于下午三时,该院正放映《哈尔滨之夜》,有东北第五临中学生十几人(注:当时天津有五所东北临时中学,报纸转天更正与影院发生冲突的并非第五东北临中学生)到该院看电影,茶房因已经满座,劝同学不要入场,临中同学则认为普通购票观众既可入场,临中同学当然可以入场,因此发生争执,随即相率上楼,因为人多拥挤,有一个同学不知被谁打了一下,以为是影院茶房打人,群情非常激愤,遂大家离开“华安”,与正在附近其他影院的同学连络后,下午四时多继又同到“华安”来与管事人交涉,要求赔偿被撕破的衣服,养伤,保证以后不再发生类似事件。由一分局二分所所长王振亭调解,双方已经取得协议,但人多口杂,不知怎样发生误会,秩序就混乱起来,玻璃、灯泡、镜框被打碎很多,在场维持秩序的刑警一分队队员萧荫光在混乱中被同学打伤,警备部统一检查组赶到维持秩序,当场带走二十四个临中同学,其中有动手打人的,有的只是来看电影的,都带到警备部讯问,临中当局当晚已派人向警备部交涉,要求保释。”(《大公报(天津)》1948-10-10)
《哈尔滨之夜》在津拍摄(番外篇)
图 | 《哈尔滨之夜》电影宣传册封面
1948年6月4日,6月5日,上海《时事新报晚刊》连续两天刊登了记者“之翁” 记录的《哈尔滨之夜》在天津外景拍摄过程,这片报道文字详实生动,可以使我们一“窥”当年的拍摄现场。
“1
太阳不肯出来
两辆汽车,驶向离天津二十几里,海河岸的村庄。车上带着一箱黄色炸葯和十几枚手溜弹。天刚亮,东方有些红霞,太阳出得太早,(虞)静子说:看样子今天是个阴天,因为晴得太早了。到目的地,才八点钟。大家跳下车看这寂静的乡村的早晨。遥望天津,一片黑霭罩着,该是数不清的烟筒卤浊了那都市。
经过天津流向塘沽的这条海河,随着海水的潮汐而涨落,河中不时有帆船,小木船和小火轮驶过。河这边,有一架伸入水中的木板桥,和几根木桩,是(虞)静子和魏鹤龄相会的地方,对岸,一片树林,(虞)静子在那里带着(王)好为随着萧子英(饰陈同志)逃亡。张天赐指着那边说:“好为,等等你就死在那里。”她点点头。
虽不是海风,风吹过来却有些海风的凉意。太阳不肯出来,看过午了,仍无消息,今天大概拍不成了,然而谁知道过一会太阳不会出来呢?于是等,要等到过了四点再回来。戏未拍,船未炸,从四面八方却来了一群的人,老老小小,男男女女,比赶庙会聚的人还多。一大群孩子,站在汽车周围,傻里傻气的往里看。天虽凉,但是人围多了,也透不过气。(虞)静子化了装,穿一件绿色的呢夹袍,长统马靴,穿多了自然热,外边那些孩子又死死盯着她看,把这个脾气好的人也惹烦了,吵他们,他们不散,用小棍打他们,他们不在乎。连(王)好为他们也盯着她看个没完,走出车子,去买萝卜,都几乎被围得走不动路。
道底戏未拍成,大家都等得比工作还疲惓。
“2
伟大的炸船场面
花两千万元,买了一只旧船,船上一个穿伪满警察制服的稻草人,安装炸药和信管及导火线的是从丰台请来的一位排副。船放到离岸很远的地方,“开末拉”在另一警船上,另外还有两架摄影机埋伏在深的芦苇丛里,四方集来的乡民站得远远地。导演用手式指挥管电瓶的人,大家摒住气等着!
炸了,但是不很响,船未坏,只“人”炸倒了。原来只响了几个手榴弹,炸药的导火线断了,未炸。只好从新来,把船摇到那未被炸掉的船边,又重新布置。费了不少时候,再炸,连响都没响,又是船动了,把铁丝导火线挣断了。
布置第三次炸船,已经是下午三点钟了。
轰然一声,黑烟,火光,浪花,碎船一齐飞得多高,岸边站着成千的人都“唉”了一声,导演满意的笑了。炸船的一剎那过去了,只几秒钟,但是它已被摄进镜头,将成百成千的次数放映出,映进去看“哈尔滨之夜”观众的眼帘。
船炸后,河面飘着焦黑的破碎的船片,又炸到岸上不少鱼。
这天化了妆的有(虞)静子,(王)好为,方化,魏鹤龄,但是拍的只是魏鹤龄坐在木桩上钓鱼的几个镜头。天色又将晚了,只好明天再来拍吧。
“3
丛林中
坐着渡船过河。在岸上拍陈同志撑船,芳华、小华躲舱里。
萧子英背着王好为,(她特别高兴人背她),(虞)静子跟在后边,逃亡。正走着方化带着一些警察追来。他用枪打死了陈同志和小华。
(王)好为睡在静子的怀里,临死,她说:“妈,我去了!”眼泪滴下来,(虞)静子也含着眼泪。刚拍完,导演大喊:“好为,太好啦。”(王)好为跑到一边,脸上仍湿着,别人来看她,她擦去眼泪,又跑了。这个七岁的孩子,为什么会真的流泪,她心里想些什么呢?导演一而再,再而三的要她的眼泪,站在另一个观点上看,是太残酷了。
《哈尔滨之夜》拍完了最后一个镜头,剧中人不分忠奸,全部死去,剩下的是未露面的一百另五个义勇军和所有不愿做奴隶的中国人民!
延伸阅读
“三津文化”丰富原创让您更懂天津卫
文中提及的俄国花园、《益世报》等相关讲述内容,可以参看“三津文化”已推送文章——(点击蓝色标题,即可跳转阅读)
资料来源:天津新闻广播《话说天津卫》节目
图片提供:邵桓、唐文权、陈硕、张翔
片头题字 海报制作:唐文权
编辑 整理:刘长虹、邵桓
分享、在看与点赞
只要你点,我们就是胖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