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问道”的中国研学模版

文化   2024-08-14 07:41   北京  

我刚在郑州参加了河南省文旅厅主办的研学旅游经验交流会,今天在这里讨论黄帝问道的文化意义,我才蓦然认识,黄帝不仅是中华文明的开启者,也是中国研学旅游第一人。黄帝问道,如果确有其事,当然很好。作为一个远古传说,或许更有文化意义——先民创造了这个传说,而且千百年来都认同它的价值,传诵至今,表达了我们这个民族自古以来的集体意识。中华文明从开始就与边走边学的方式结合在一起。黄帝是中华文明之祖,中华文明肇始于求学问道。


树高千尺总有根,在“黄帝问道”中我们看到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文化原型,体会到今天开展研学旅游,应该学习黄帝求学问道的方法,让学习内容看得见、说得出、体会得到。


 一是看得见。中国文化主张“天人合一”,《周易·系辞》记载的伏羲画卦,就是在仰天俯地过程中,一笔画乾坤。《论语》中有“三人行,必有我师”,“三人行”而不是“三人言”,表明“说教”不如“行教”。中华文化是行走的文化,且行且学。行走是这种文化的姿态,也决定了它的内涵与气质。孔子在教育上的贡献,不只是把课堂从朝廷搬到了民间,还在周游列国的途中乐山乐水,开辟了研学之路。我在庐山白鹿洞书院看到,有一条溪穿书院而过,被称为贯道溪,溪是有一块大石头,石头上写有宋代朱熹写的“枕流”,他常在这块大石头上给学生讲课。书院有教舍,但朱熹就喜欢把讲堂安排在石头上,这里更有传道、授业、解惑的感觉。王阳明也是在贵州的龙山悟道。东林书院对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也是在倾听自然的声音和读书的声音中体会家国情怀。


今天我们开展研学旅游,就是像前人一样,把课堂安置在山水之间,云水之处,与自然亦师亦友。要想看得见,就要到现场去。旅游就是现场教学。要坚持王夫之说的“身历目见是铁门限”。我们知道,再真切、生动的文字、图片、视频,也代替不了亲身经历。我们正在旅游业中应用沉浸式技术、元宇宙技术,是要加深游客对旅游目的地和旅游产品了解,吸引游客到目的地去,而不是代替游客亲身前往,不是代替游客的在地体验。


二是说得出。要会讲故事。黄帝问道广成子,是庄子最早说的故事。《史记》记载了黄帝登崆峒山这件事,唐代张守节在《史记正义》明确说此行是“黄帝问道广成子”。《黄帝内经》,还有东晋的葛洪《神仙传》也在讲这个故事。几千年来,诗词歌赋、书画雕塑等种种文学艺术形式,以及民间文艺,对这个故事的讲述,不绝如缕。如今的故宫博物院收藏有宋画家杨世昌《崆峒问道图》和明代戴进的《洞天问道图》,足见黄帝问道是绘画的一个重要题材,是各类文学艺术共享的一个IP。杨世昌与苏东坡是好友,苏曾有一贴云“十月十五日,夜,与杨道士泛舟赤壁”,在前、后《赤壁赋》中说到的“吹洞箫者’和”二客”之一,就是杨世昌。这位杨道士是否与苏东坡谈论崆峒问道,也让我们浮想联翩。


一代人有一代人说故事的方式,也有不同的取舍思想取舍。我们当然不同于前人,更不同于杨道士,即便它画出的崆峒问道图是故宫中的国宝。我们研学旅游同样是求学问道,但不可能等同于古人说的道,更不可能是那种求仙得道。但是,从黄帝问道中,可以看出传说中国以文化治国安邦的渊源,看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自我身心的和谐追求,体会养形与养神、养体与养心的密切关联。看到虚心求教、广采博取的学习精神,南怀谨在《禅宗与道家》中说,“黄帝曾经拜过七十二个老师,遍学各种学问,最后西上甘肃的崆峒山,问道于广成子”。不同的是,我们有文旅产业这种新的讲故事方式,有文创这种对接文化资源与市场、消费的工具,会把故事讲得更大众化、时代化,甚至时尚化。


三是体会得到。感知、体悟以及直觉在中国认识论中有着突出的地位,这应该是与面向山水这种认识世界的方式相关联的。孔子在“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中,找到仁与山、智与水的精神对应;他站在河川之滨,又感受到“逝者如斯”的心物同构——这些灵感与顿悟,在教室里无法形成的,更是无法言说的,只能是在此情此景中,人与物、人与人,才能形成这样的会心和默契。我们的前人很早就认识语言的局限性,也就是言不尽意,面向大自然,更会产生陶渊明所说的“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只有进入山水课堂,才会感知宇宙之辽阔、大地之丰盈,并借助想象和情感的力量,超越眼前所见所闻,“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溢于海” 。


今天的旅游,要营造这种能让游客有所体悟、能产生灵感和想象的场景,感受“岁有其物,物有其容”,体会“一叶且或迎意,虫声有足引心”,旅游的节奏不要太快,安排不要太满、环境不要太闹、内容不要太俗。要像黄帝问道那样,虚其心、静其气、诚其意;要按广成子教黄帝做的“吾与日月参光、吾与天地为常”,在研学中求真求善求美,体会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情怀和家国大义。


黄帝问道开创了崆峒山的高光时刻。追寻黄帝脚步来崆峒山的研学者,当青出于蓝而胜蓝。


作者:孙若风,文旅部科教司原司长,文学博士,高级记者,博导,
此文系“致敬国学·华人国学大典·从道源圣地崆峒山体悟中华智慧”跨界对话发言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转载请注明作者及原出处。



八界专栏
读懂乡村振兴 | 读懂文化旅游 | 兼听则明 | 文旅提质升级
轻资产100例 | 文旅新质生产力 | 国家级目的地供应清单
-
推荐文章
01文旅乡村暴爽文章
袁家村年收入10个亿的秘密
乡村振兴要实现共同富裕,集体化道路是必由之路
中纪委发文:纠治文旅“新形象工程”!全国整治,文旅乱相!
民宿的五次蝶变
文旅新质生产力的两个父体:一个叫文化一个叫场景
文旅新质生产力的两个母体:一个叫自然一个叫科技
乡村要振兴,何不搞大集
02在这里读懂文化旅游
以文化为制高点,鸟瞰流动的中国
洞察文旅产业的本质,文化旅游的第一课
无法拒绝的感官消费,文化旅游的第二课
感官消费到场景消费,文化旅游的第三课
读懂文旅与文旅规划,文化旅游的第四课
文化走向释放流动性,文化旅游的第五课
03在这里读懂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重塑中国人的根与魂
产业振兴,乡村振兴的第一课
人才振兴,乡村振兴的第二课
组织振兴,乡村振兴的第三课
文化振兴,乡村振兴的第四课
生态振兴,乡村振兴的第五课
闭关锁村,乡村振兴的第六课
有带头人,乡村振兴的第七课
全民参与,乡村振兴的第八课
乡村振兴不是农村振兴|在这里读懂乡村振兴
-
八界简介
首倡“文旅道治学”,秉承中国生态文明第一人刘宗超博士生态文明理念,致力于城乡、文旅、农旅、建筑、景观微改造微提升等规划设计,践行农文旅康养教六位一体赋能文化旅游和乡村振兴。15年文旅行业经验,服务300家政府和企业,文旅乡建领域发声百万文字;每年行程20万公里/共1000+文旅乡村项目指导服务经验。商务合作:18612012295
-
核心业务:
策略咨询 | 创意策划 | 总体规划 | 专项规划 | 微提升设计 | 专题设计
1.策略咨询:专家咨询服务、课题研究、调研报告、村长报告、专题培训、项目申报评审验收、头脑风暴会、产业发展白皮书;
2.创意策划:品牌策划、运营策划、文创策划、项目策划、产品策划、活动策划、营销策划;
3.总体规划:总体规划、区域文旅规划、全域旅游规划、乡村振兴战略规划、乡村旅游规划、休闲农业规划、都市农业规划;
4.专项规划:十五五文旅专项规划、古城古镇古村旅游、景区规划提升、村庄规划、特色小镇、休闲街区、特色园区、共享农庄、文化市集、田园综合体、工业旅游、红色旅游;
5.微提升设计:城市更新街区改造设计、游客服务中心设计、景区特色入口设计、特色建筑设计、景观小品设计;
6.专题设计:露营基地、房车营地、研学营地、主题乐园、民宿集群、劳动基地、非动力游乐、温泉专题、冰雪专题、森林专题、主题场馆。


延伸阅读
△ 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镇怎么做好文旅顶层设计
△ 市(区县)重点示范村镇怎么做好乡村振兴
△ 乡村振兴&文旅顶层设计参考文章合辑



微信咨询
专注文化旅游乡村振兴领域
传递文旅中国派的价值主张
扫码咨询
文旅/乡村路上少花米少走冤枉路



八界
甦家学派,旅游规划专家,投资顾问;首倡“文旅道治学”,致力于文化旅游乡村振兴顶层设计,农文旅、城乡、景观建筑、民宿营地街区微改造微提升规划设计等;每年行程20万公里/1000+文旅乡村项目指导服务经验。商务合作:18612012295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