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文旅”出圈案例与路径探析

文化   2024-09-04 00:06   北京  

导语
观察近年来的文旅爆火事件,傣族新年、非遗打铁花、潮汕英歌、泉州簪花……这些文旅活动或是体验项目出圈的原因在于其为消费者提供的情感体前沿验与极具地域特色的文化服务。

图 | 高平市潞城丝绸@洪仁同道实拍

同程旅行数据显示,今年“五一”假期期间,以古城古镇打卡、非物质文化遗产体验、博物馆展览和传统服饰打卡等新型文旅体验为特征的“新中式”旅游迎来消费热潮,热门博物馆、古城古镇类景区的预订热度同比增长超过四倍。非遗赋予小镇、乡村等非传统旅游目的地“新生”,让旅途更有“文化味儿”;旅游为非遗“活”起来、“火起来”开辟新路径,让非遗更有烟火气;而体验作为二者的桥梁,不断强化消费者感知,进而让游客们爱上文旅、爱上非遗。


体验是旅游的本质,而非遗的融入让旅游体验有了核心承载力,如傣族新年背后吸引游客的是“泼水节”、“花车巡游”和“傣味小吃”,这些地域习俗与地域符号能够唤醒消费者对旅游目的地的向往,是旅游体验过程中最具有当地气质的文化消费物。因此越来越多的文旅目的地注意到挖掘本土非遗的重要性,逐渐将非遗纳入文旅体验环节。

图 | 江口县云舍村土法造纸@洪仁同道实拍

01

体验扩充:热门非遗元素被深度挖掘

去年年初,一组“簪花围”的照片“火出圈”,“今生簪花,来世漂亮”的美好祝愿引得全国网友关注、向往,也让蟳埔这个小渔村迅速晋升为热门旅游目的地。在刚过去不久的“五一”假期,蟳埔村接待游客达到29万人次,大家争相前来体验簪花。这项国家级非遗作为蟳埔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与蚵壳筑成的房屋交相辉映,不断让游客惊艳,成为文旅市场新的增长点。


在非遗美学引燃文旅消费后,各地纷纷借鉴效仿,号称“汉服第一城”的成都将簪花引入本地,位于成都龙泉驿区的洛带古镇仿佛成了簪花的“宇宙中心”。从今年春节开始,洛带古镇簪花的热度就一直居高不下,古镇里簪花店数量暴涨5倍,节假日期间还会出现“一簪难求”的局面。据统计,今年五一期间涌入洛带古镇的游客超过10万人,几乎每个簪花店门前都在排长队,时值2024成都世园会和成都2024汤尤杯举办,洛带簪花更是吸引了不少国际友人前去打卡。


诞生于泉州的簪花为何会在成都掀起这股风潮?不同于泉州本地的簪花体验,洛带古镇的簪花业务深度挖掘了每位游客的潜在需求,与汉服旅拍相结合,发展出成熟且极具性价比的消费产业链。汉服加簪花均价100,好看又不失新奇,可以穿戴着服装在景区内游逛一整天。并且洛带古镇的簪花不仅仅是女生的专属,男性消费者也有对应服装与簪花设计。洛带古镇共500余户商家,旅拍店有120余家,占总数的25%;而在簪花火起来前,洛带的旅拍店只有20余家,数量暴涨5倍。


当越来越多人知晓洛带簪花后,古镇提高了业态审批门槛,鼓励商家进行良性竞争。春节期间,古镇推出国潮游园活动,邀请簪花的游客免费参与。今年3月,“洛带簪花季”被纳入龙泉驿第38届桃花荟主题活动中,古镇120余家簪花店几乎全员参与。为了让商家更有归属感,簪花季期间,洛带推出了“簪花洛洛”作为簪花IP,并开发了一系列表情包。因市场接受度很高,后续洛带还对簪花洛洛进行商标注册,并开发文创衍生品。


这一系列成功经验发生在洛带古镇这个“非簪花出生地”身上,源于当地商家对文化流量和市场风向的敏锐掌控,也离不开政府的引导与综合保障,但更重要的是“簪花”给予当地的美学赋能,使得消费者能同时体验两种非遗文化带来的碰撞感。洛带簪花的成功经验或许是不可复制的,但其对非遗文化的应用与借鉴可以为文旅开发带来有益启示。

图 | 平度市新河草编@洪仁同道实拍

02

体验创新:非遗与新潮创作的二次融合

今年3月,中国大运河博物馆(扬州馆)为宣传第一批入选国家级非遗名录的扬州漆器髹饰技艺,在馆内设置了漆扇体验处。“以漆为笔,以扇为纸,一半人为,一半天成”,作为独一无二又具纪念意义的“新中式出片神器”,漆扇很快火遍全国。作为旅游文创产品,漆扇成本较低、方便快速、易出效果,既有着大漆工艺的魂,也能让更多人了解这项非遗技艺。


文创扇子在各大文旅商店都是常见物,为什么漆扇却能不断出圈?这与漆扇制作为游客带去的参与感和美学体验息息相关。首先,游客参与制作漆扇的技术门槛很低。为了让更多人能够体验,当下一些漆扇体验活动采取了简化制作流程的方式,使得初学者也能在短时间内完成一把漆扇的制作。只需在清水中滴上色漆,将空白扇置于水中一转一提,一幅绝妙的漆画便由此诞生。这种独特的制作工艺使每一把漆扇都成为了独一无二的艺术品,这是漆扇的魅力所在。


在DIY过程中,消费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颜色、图案等元素,创造出属于自己的漆扇作品。这种个性化的体验不仅增加了制作的乐趣,也让每一把漆扇都充满了独特的故事和记忆。此外,降低技术门槛也意味着降低了制作成本,几十块钱一把的扇子也因而变得走俏。不过严格来说,漆扇本身并不是非遗,传承下来的大漆制作技艺才是非遗,但这种新式创新也使得非遗大漆工艺被赋予了新生。


漆扇的快速火爆出圈,展现出了传统非遗的生机与活力,这项新兴文创产品完美契合了大家对绍兴江南水乡的浪漫想象。游客们可以身着汉服、头戴簪花,手持一把自制的漆扇,置身于书圣故里的水墨画卷之中,体验一把穿越的感觉。漆扇体验不仅满足了游客们对传统文化的好奇与追求,还让他们亲身体验了非遗的魅力。


其实不只是漆扇,从汉服、簪花等妆发体验,到做瓷器、做扎染等特色非遗项目,带有非遗文化元素的旅游产品屡屡出圈,给人们的旅行带去了新的乐趣,也再次印证非遗中蕴藏的文化消费力。

图 | 潍坊杨家埠木版年画@洪仁同道实拍

03

体验下沉:非遗在乡村场景中的持续渗透

非遗体验不止在城市文旅与热门旅游目的地中掀起风潮,乡村作为非遗生存和发展的土壤,也因非遗项目而获得新的发展机会。在乡村振兴中,非遗不仅让乡村有了灵魂,更让一些经济价值突出的非遗项目在乡村产业发展中找到新的生长点,形成特色产业,变成生产力,带动乡村经济的发展与兴旺。在文化和旅游部产业发展司的指导下,首批全国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试点区县通过挖掘非遗等乡村特色文旅资源,打造乡村特色产业板块。


一间间非遗手工作坊,集聚起了蓝染、刺绣、银器、木艺等多类非遗项目;昔日老房屋化身非遗博物馆、非遗主题民宿等;在街头巷尾欣赏非遗表演,在农家铺子品尝地道非遗美食,在茶余饭后体验非遗手艺。以“非遗+”的方式促进非遗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推动非遗赋能乡村高质量发展,让非遗传承与乡村发展在双向奔赴的过程中出圈出彩。


陕西省渭南市潼关县千百年来形成了独特的黄河潼关段美食小吃文化,尤其是潼关肉夹馍,更是以其“焦黄酥脆、肥而不腻、瘦而不柴”的特点而驰名中外,2012年被确定为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截至2023年底,潼关肉夹馍带动相关领域就业达2万余人,销往海内外“小肉馍”蝶变“大产业”,老手艺已然成为新动力。


广西侗绣是国家级非遗项目,被列入国家传统工艺振兴目录。柳州市三江侗族服饰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覃桂珍开设绣坊,以“企业+基地+传承人+绣娘”的模式,带领2500多名绣娘提升了技艺、300多名绣娘端稳了刺绣“饭碗”。位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丹寨县万达小镇,利用当地众多非遗项目,打造以非遗为特色的文化小镇,为非遗传承人和传统手工艺人提供平台,助力乡村振兴。


总的来说,利用好非物质文化遗产重塑乡村文化生态,对于实现可持续的经济、文化全面协调发展意义重大。传承和发展非遗让乡村有了新的活力,为乡村文旅产业赋予了强大聚集力;同时,文旅融合也是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让非遗在新的传承道路上焕发勃勃生机。


编者后记:

随着文化和旅游的深度融合,“非遗+旅游”模式逐渐成为推动文化消费和旅游产业发展的新动能。例如,泉州蟳埔村的簪花体验、洛带古镇的簪花旅拍、扬州漆器髹饰技艺的漆扇制作等,不仅展示了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也成为吸引游客、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这些案例反映出非遗与旅游结合的趋势:一是非遗元素的创新性转化,通过与现代生活方式的结合,为传统文化注入新的活力;二是体验式旅游的兴起,消费者不再满足于观光,更追求深度的文化体验和情感共鸣。然而,这一模式也面临着挑战,如非遗项目的保护与传承、商业化与文化价值的平衡、以及如何持续创新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等。


本文认为,在“非遗+旅游”的实践中,我们看到了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完美融合,以及非遗在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提升旅游体验方面的重要作用。然而,这一模式的成功并非一蹴而就,它需要政府、企业、非遗传承人以及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未来,期待看到非遗与旅游有更多的创新实践,不仅让非遗文化得到更好的保护和传承,也让旅游产业焕发新的活力,为人们提供更加丰富多元的文化体验。同时,相关业界也应该关注非遗与旅游结合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如文化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非遗文化的深度挖掘与创新表达等,以确保这一模式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原题:沉浸式非遗丨体验经济视角下“非遗+文旅”培育文化消费新动能案例与路径探析

素材源自:沉浸城市、旅思马记等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转载请注明作者及原出处




八界专栏
读懂乡村振兴 | 读懂文化旅游 | 兼听则明 | 文旅提质升级
轻资产100例 | 文旅新质生产力 | 国家级目的地供应清单
-
推荐文章
01文旅乡村暴爽文章
袁家村年收入10个亿的秘密
乡村振兴要实现共同富裕,集体化道路是必由之路
中纪委发文:纠治文旅“新形象工程”!全国整治,文旅乱相!
民宿的五次蝶变
文旅新质生产力的两个父体:一个叫文化一个叫场景
文旅新质生产力的两个母体:一个叫自然一个叫科技
乡村要振兴,何不搞大集
02在这里读懂文化旅游
以文化为制高点,鸟瞰流动的中国
洞察文旅产业的本质,文化旅游的第一课
无法拒绝的感官消费,文化旅游的第二课
感官消费到场景消费,文化旅游的第三课
读懂文旅与文旅规划,文化旅游的第四课
文化走向释放流动性,文化旅游的第五课
03在这里读懂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重塑中国人的根与魂
产业振兴,乡村振兴的第一课
人才振兴,乡村振兴的第二课
组织振兴,乡村振兴的第三课
文化振兴,乡村振兴的第四课
生态振兴,乡村振兴的第五课
闭关锁村,乡村振兴的第六课
有带头人,乡村振兴的第七课
全民参与,乡村振兴的第八课
乡村振兴不是农村振兴|在这里读懂乡村振兴


延伸阅读
△ 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镇怎么做好文旅顶层设计
△ 市(区县)重点示范村镇怎么做好乡村振兴
△ 乡村振兴&文旅顶层设计参考文章合辑



微信咨询
专注文化旅游乡村振兴领域
传递文旅中国派的价值主张
扫码咨询
文旅/乡村路上少花米少走冤枉路




八界
甦家学派,旅游规划专家,投资顾问;首倡“文旅道治学”,致力于文化旅游乡村振兴顶层设计,农文旅、城乡、景观建筑、民宿营地街区微改造微提升规划设计等;每年行程20万公里/1000+文旅乡村项目指导服务经验。商务合作:18612012295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