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终述评 | 陈蓉教授深度剖析:为绝经女性赋权——绝经领域进展解读

健康   2025-01-13 17:31   北京  


2024年,绝经领域在国际和国内均取得了显著进展。妇产科网非常荣幸邀请到该领域的专家北京协和医院教授对此进行深度解读,并展望绝经领域的发展方向。






国际视角


在国际层面,几个标志性的文件发表以及国际绝经大会的召开成为绝经领域的重要里程碑。其中,《柳叶刀》杂志在三月份发布的绝经专辑尤为引人注目。该专辑首次将赋权的概念应用于绝经领域,强调为绝经女性健康赋权的重要性。



赋权之要


权,首先是要为女性提供关于绝经问题、绝经激素治疗和其他治疗的全面而真实的信息,使她们能够做出明智的决策。陈教授指出,东西方女性在绝经期的症状特征存在显著差异。西方女性普遍出现潮热出汗等血管舒缩症状,而东方女性则更多表现为关节、肌肉的疼痛。此外,绝经症状往往与一些疾病的萌芽有关,如潮热出汗可能预示着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增加。因此,对绝经女性的健康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绝经激素治疗作为绝经问题最重要的治疗措施之一,虽然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应用,但仍存在争议。目前证据表明,绝经激素治疗对于绝经相关症状具有显著疗效,并能有效预防绝经相关的老年退化性疾病。然而,其在全球范围内的发展并不平衡,某些西方国家存在过度医疗现象,而在中国则应用不足。


除了绝经激素治疗之外,生活方式改变和其他非药物治疗在改善绝经症状方面同样需要受到重视。合理饮食、规律运动、心理调整等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及催眠疗法、中成药、植物药等应用,都可以作为绝经管理的有效手段。


在预防方面,陈教授鼓励对四十岁以上的女性进行相关知识的传递,使她们在更年期到来之前或绝经问题发生时能够有条不紊地处理或及时就医。


为绝经女性赋能的第二个重要的举措,是当她们有需要的时候,大家能够共情,诊疗的过程中,有相应的工具支持,实现医患共同决策。对此,我国更年期门诊作为绝经女性的保驾护航者,已经走在了世界的前列。在卫健委的推动下,全国各级医院纷纷开设更年期门诊,为绝经女性提供全面的健康管理服务。


为绝经女性赋权的更高阶段,是在社会层面为绝经女性提供一个友好的环境。除了医生的努力外,还需要媒体、妇联或政府全方位的支持,共同营造一个关注绝经女性健康的社会氛围。



多方发声


除《柳叶刀》专辑外,国际妇产联盟(FIGO)、国际绝经学会(IMS)和欧洲生殖协会(ESHRE)等组织也相继发布了关于绝经激素治疗利弊、绝经和绝经激素治疗争议性问题以及卵巢功能不全(POI)循证医学证据的诊疗指南等重要文件。这些文件的发布进一步推动了绝经领域的研究和发展。


在国际绝经大会上,中国专家的声音同样引人注目。强调了针对中国女性绝经症状与风险因素的独特性进行恰当诊疗的重要性,并展示了《中国绝经管理与绝经激素治疗指南的推广成果。




国内视角


在国内层面,2024年《中国绝经管理与绝经激素治疗指南2023版》的巡讲和推广成为绝经领域的重要工作之一。陈教授表示,通过指南的发布和推广,中国绝经管理的规范性得到了显著提升。绝经管理的医生越来越注重个体化特征,给予恰当的治疗,并关注患者的依从性。同时,对于治疗中出现的非预期出血、乳腺疼痛等问题,也给出了很好的管理建议。另外,中国专家还编撰了《〈中国绝经管理与绝经激素治疗指南解读》,这本书问世仅两三个月,已经多次再版,并得到了同行的广泛认可。




展望未来


展望未来,陈教授认为绝经领域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绝经管理人群的比例还不够高,很多女性出现绝经问题仍采取拖延、忍耐的方式面对。因此,作为专业领域的医生,有责任帮助这些女性改善健康状况,并帮助她们拥有一个更美好、健康的老年生活。


在绝经治疗措施方面,仍需推广绝经激素治疗并寻找最适合的个体化疗法,期待未来在中国有更多有效用于绝经激素治疗领域的药物面世。此外,随着全国同道临床研究的不断深入,未来将有更多可用于绝经管理的药物为中国女性提供治疗选择。从全社会的角度来说,关于绝经女性的需求将被更多人看见和正视。


最后,陈教授预祝各位同道们新春快乐,万事如意,并期待绝经领域在未来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造福绝经女性。


专 家 简 介

陈蓉 教授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学系副主任,妇科内分泌与生殖中心副主任


民建中央现代服务业分委会副主任

太和智库高级研究员

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绝经学组副组长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更年期教育培训中心主任委员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生殖内分泌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生殖内分泌科普培训中心副主任委员

中国老年保健协会更年期与妇科内分泌分会副主任委员

第二届妇幼健康研究会更年期保健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北京医学会乳腺疾病分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县域医院院长联盟妇科分会秘书

国际绝经学会及欧洲男女更年期协会会员


担任《Climacteric》(中文版)副主编,《协和医学》《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生殖医学》《中华医学杂志》《中华健康管理杂志》《中国妇幼保健》《中国综合临床》等10个杂志的编委


已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牵头负责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及其他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项目




2024年终述评往期回顾







免责声明
本平台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妇产科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妇产科网】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妇产科网】”。


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平台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本平台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责编:清欢
审核:马野


 往期推荐

2024年终述评 | 孙大为教授:单孔腹腔镜技术实现创新引领,深化“人文”关怀开启妇科微创新篇章



年度盘点 | 2024年度妇产科领域医学科研硕果精选,重温中国医途上的辉煌篇章



医生手记 | 珍藏一份 2024 属于妇产科医生的记忆



妇产科网
中国妇产科门户网站www.obgy.cn官微账号。第一时间传递妇产科领域前沿学术资讯、大咖手术展示、经典病例分析、指南共识解读等精彩内容。妇产科网一个有温度、有速度、有影响力的妇产科学术媒体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