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终述评 | 吴小华教授:揭秘卵巢透明细胞癌的治疗新进展

健康   2025-01-17 17:32   北京  


卵巢透明细胞癌(OCCC)以其独特的耐药性和复杂的分子机制,无疑为临床治疗增添了诸多难题与挑战。妇产科网邀请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吴小华教授针对这一领域的临床研究进行访谈,吴教授为我们揭示了OCCC的最新研究进展和未来的治疗方向。



OCCC的特点与挑战


众所周知,卵巢癌主要以卵巢上皮性癌为主,而OCCC是卵巢癌中的特殊组织学亚型,仅占卵巢癌的1%-2%。这种癌症在亚洲地区,尤其是日本和中国,发病率相对较高。部分OCCC发生与子宫内膜异位症(EMT)关系密切并呈年轻化趋势。临床上,OCCC对化疗的耐药性较强,治疗难度相对较大。此外,其分子机制至今尚未完全清晰,给临床治疗带来了诸多挑战。

免疫治疗与靶向治疗的新突破


在精准医学的背景下,研究从分子水平和基因水平入手,发掘OCCC的治疗新靶点。吴教授和团队针对PIK3CA基因突变的靶点治疗已完成了二期临床实验,而ARID1A基因突变与免疫治疗学相关,为此他们也开展了针对AK104和AK112靶点的临床研究。吴教授介绍,过去认为OCCC对化疗耐药后,加入免疫治疗PD-1/PD-L1抑制剂可能提高疗效。但目前,AK112的研究将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与VEGF抑制剂结合,有望为OCCC的治疗带来新突破。除了免疫治疗和靶向治疗,ADC药物也是卵巢癌治疗的重要方向。针对HER2、Trop2、叶酸受体等靶点,ADC药物为患者提供了更多治疗选择。

携手共进,攻克卵巢癌难题


吴教授强调,临床试验是推动医学进步的关键。针对OCCC的多个靶点,开展临床试验不仅能让患者获益,还能为未来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方式。目前,针对PIK3CA、ARID1A等靶点的药物研究已取得一定成果,为卵巢癌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吴教授通过妇产科网站呼吁广大妇产科医生,积极参与临床试验,共同攻克卵巢癌这一难题。只有通过科学的方法,才能满足临床需求,为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让我们携手共进,为未来卵巢癌患者提供更多治疗选择。

通过吴小华教授的阐述,我们对OCCC的临床治疗和研究进展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从免疫治疗到靶向治疗,再到ADC药物的应用,每一项进展都为卵巢癌患者带来了新的治疗希望。吴教授的呼吁也提醒了我们,积极参与临床试验是推动医学发展、攻克癌症难题的重要途径。我们期待在吴教授和广大同道的共同努力下,未来能为卵巢癌患者提供更多、更有效的治疗选择。


专家简介



吴小华 教授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妇瘤科主任、妇科肿瘤多学科综合治疗团队首席专家
❖中国抗癌协会卵巢癌专委会主任委员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基金会妇科专委会主任委员
❖上海市抗癌协会妇科肿瘤专委会前任主委
❖中国抗癌协会常务理事
❖上海市抗癌协会常务理事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理事
❖IGCS国际委员会委员、亚太理事提名人
❖SGO教育委员会委员、执行委员
❖西北大学Feinberg医学院妇产科系客座教授
❖NCCN国际审阅专家;Int. J. Gynecol Cancer, Cancer Medicine, J. Gynecol Cancer,中华妇产科学,中华临床解剖学等杂志编委




2024年终述评往期回顾










免责声明

本平台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妇产科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妇产科网】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妇产科网】”。


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平台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本平台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责编:孙雯
审核:马野


 往期推荐

指南研习 | 新视角下的胎心监护生理学分析,2024年新版国际专家共识要点总结



指南研习 | 新版《妊娠晚期促子宫颈成熟与引产指南(2024)》要点解析(含新旧版本对比)



医生手记 | 探秘子痫前期的“前世今生”,如何早期识别与预防?一文说清楚




妇产科网
中国妇产科门户网站www.obgy.cn官微账号。第一时间传递妇产科领域前沿学术资讯、大咖手术展示、经典病例分析、指南共识解读等精彩内容。妇产科网一个有温度、有速度、有影响力的妇产科学术媒体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