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医访谈 | 张卫社教授:深度剖析产科临床诊治关键问题

健康   2025-01-24 15:18   北京  



妊娠期糖尿病、早产、产后出血等产科诊治问题一直是临床医生们关注的焦点。近日,我们邀请到了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的张卫社教授接受采访,围绕“产科临床诊治”相关内容进行深入交流。






专家风采


张卫社 教授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

产科主任,教授,主任医师,博士和博士后导师。


湖南产科救治联盟主席,中华医学会围产学分会常务委员兼重症学组副组长,中华预防医学会早期生命发育与疾病防控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国妇幼保健协会高危妊娠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产科学组成员,湖南省妇幼保健协会产科重大疾病救治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湖南省医学会围产医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营养代谢学组组长。


专攻复杂疑难、重症母胎疾病的救治和风险评估,复发性流产、胎盘植入、胎儿发育异常、宫颈机能不全、多胎妊娠、严重妊娠期疾病的临床处理。主持国家级课题5项,省级重大和重点项目4项,作为牵头人之一制定了“妊娠合并心脏病专家共识”、“妊娠期急性脂肪肝临床指南”和“胎儿先天性隔疝临床管理指南”等多部临床指南。发表论文60余篇,获医疗新技术奖等6项。多次被国家卫计委、全国妇联授予先进个人、巾帼建功标兵和全国三八红旗手等荣誉称号,挽救了无数胎婴儿和危重孕产妇母子的生命。

上下滑动查看


请问张教授,二甲双胍在妊娠期糖尿病的管理中扮演了什么角色?在使用二甲双胍治疗妊娠期糖尿病时,如何平衡其潜在的胎儿风险与母亲的血糖控制需求?有哪些特定的患者群体需要特别注意二甲双胍的使用?



二甲双胍在控制妊娠糖尿病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它主要适用于2型糖尿病和妊娠期糖尿病,尤其是对于那些胰岛素治疗效果不佳或胰岛素资源有限的患者。此外,对于因注射胰岛素带来生活不便或不能遵从用药的患者,二甲双胍提供了一个口服的治疗选择。


在使用二甲双胍时,如何平衡潜在的胎儿风险与母亲的血糖控制需求?首先,糖尿病患者在孕前或孕中应进行分型,二甲双胍不适用于1型糖尿病患者的治疗。其次,在使用二甲双胍的过程中,尤其是在早孕期12周内,建议优先使用胰岛素治疗。12周后,当胚胎定型,可以使用二甲双胍作为辅助药物,减少胰岛素剂量,甚至逐渐取代胰岛素。


在使用二甲双胍的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监测胎儿的生长发育情况。与胰岛素不同的是二甲双胍可以穿过胎盘,除了抑制母体血糖,也可能影响胎儿的血糖和胰岛素系统,胎儿体内的二甲双胍水平是孕妇体内的2倍[1]。如果胎儿生长发育速度正常,母亲血糖控制良好,且无其他并发症,则使用二甲双胍是理想的状态。若出现发育延迟,则需要全面评估是否与二甲双胍的使用有关。


在当前的临床实践中,关于口服阿司匹林预防子痫前期,是否存在一个普遍认同的最佳剂量和开始治疗的最佳时间点?鉴于不同地区指南推荐的剂量和时间存在差异,医生在制定预防策略时应该如何权衡这些因素?



不同地区的指南对于阿司匹林的推荐剂量和用药时间存在差异。例如,ACOG 2020指南建议具有超过一项高危因素或超过2项中危因素的女性,建议在12周至28周间(最好在16周前)开始应用小剂量阿司匹林(81mg/d)预防子痫前期,并持续至分娩[2]。而国内指南推荐50-150mg,其他国家的推荐剂量则从125mg到150mg不等。这种差异要求临床医生在制定预防策略时,需要考虑个体化用药。


个体化用药主要考虑以下因素:


1.用药时间:建议在16周之前,但考虑到胎盘发育的关键时期是12-14周,因此推荐在12周或10周后对高危孕妇开始用药。


2.用药剂量:根据体重选择,大于50kg的孕妇一般选择100mg,大于90kg的孕妇可能需要125-150mg,而小于50kg的孕妇可以选择低于100mg的剂量。


在使用阿司匹林的过程中,需要监测药物的效果,包括胎盘功能、胎儿发育指标、血压、尿蛋白等。同时,阿司匹林作为单一药物的效果有限,因此需要配合孕妇的饮食(如低脂饮食)、适量运动、维生素D和钙剂的补充、睡眠管理以及戒烟戒酒等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实现最佳预防效果。


在治疗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的患者时,口服孕激素被推荐为首选治疗方案的原因是什么?考虑到孕激素的不同给药途径,如何选择最适合患者的治疗方案,以确保疗效的同时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和满意度?



孕激素对于维持妊娠至关重要,孕激素的发现和运用,极大地改变了妊娠的结局。随着医学的发展,孕激素的给药途径也变得多样化,包括口服、注射、阴道或直肠给药等。Cochrane综述分析显示,补充孕激素对于降低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患者的流产率有益。考虑到用药成本及药物使用依从性,有报道显示肌内注射孕激素,注射部位易产生疼痛和刺激,还有形成局部结节的可能;阴道孕激素存在阴道不良反应的可能性,口服孕激素依从性相对较好[3]


新一代口服制剂对肝脏的影响较小,胃肠道相关不良反应较少,长期使用对肝脏负担小。对于需要长期使用孕激素的复发性流产患者,地屈孕酮是一个常用选择。它的副作用小,安全性高,且经过国内外多中心RCT研究的验证,其作用可靠。


复发性流产是一个多因素引起的疾病,孕激素的应用不仅限于维持孕酮水平,还能针对其他相关因素进行治疗。例如,对于子宫腺肌症、子宫内膜异位症等情况,孕激素都能发挥积极作用。


在选择治疗方案时,建议医生考虑患者的具体情况,以确保疗效的同时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和满意度。口服孕激素因其便利性和良好的耐受性,成为了许多患者的首选。


难治性产后出血在进行盆腔血管结扎时,应优先考虑哪种手术方式,请您简要谈谈其适用情况及髂内动脉结扎术的特点。



产后出血是指胎儿娩出后24h内,阴道分娩产妇出血量≥500ml、剖宫产术分娩产妇出血量≥1000ml,或者失血后伴有低血容量的症状或体征[4]难治性产后出血指的是通过保守治疗无效,需要手术干预来止血的情况,通常出血量超过1000ml。对于这类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途径至关重要。


手术方式的选择取决于出血的具体部位和血管供应。例如,如果是子宫下段的出血,可能会选择子宫动脉下行支或上行支的结扎。而对于非子宫动脉分支的出血,如宫颈或膀胱上动脉的出血,选择髂内动脉结扎可能是更合适的选择。


髂内动脉结扎术并不一定需要开放性手术,可以通过介入手术进行选择性髂内动脉栓塞,这样的微创操作对病人的创伤较小。对于难治性产后出血,首先要明确出血部位和血管供应,然后针对性地进行止血,这才是根本的病因治疗。


请问张教授,早产时糖皮质激素促胎肺成熟治疗会增加宫内感染吗?



对于34至35周之前的早产,使用糖皮质激素来改善胎儿肺成熟度是国际上普遍认同的做法。近期RCOG指南推荐妊娠24-34+6周早产使用糖皮质激素,2021年FIGO指南及2018年加拿大指南与RCOG指南的推荐一致[5]。然而,这种治疗是否会导致宫内感染的风险增加,一直是临床医生关注的问题。


目前认为,糖皮质激素的使用益处超过其坏处。如果宫内感染已经存在,这通常是早产的一个原因,而在保胎过程中,感染可能会随时间推移而加重,但这并非糖皮质激素直接导致。


小剂量的糖皮质激素不会诱发或加重感染。然而,在感染性早产的情况下,是否完成48小时糖皮质激素治疗周期,需要临床医生根据具体情况权衡。对于严重的宫内感染,可能更倾向于使用一次糖皮质激素后即终止妊娠,而不是完成整个疗程。


糖皮质激素本身小剂量使用不会增加宫内感染的风险,但在感染基础上是否能够用完48小时的治疗,是一个需要临床医生权衡的问题。


张卫社教授以其丰富的专业知识和临床经验,为我们解答了关于妊娠期糖尿病、子痫前期预防、复发性流产治疗、难治性产后出血处理以及早产管理等产科领域的热点问题。张教授的独到见解不仅为我们带来了极具价值的临床指导,更彰显了临床医学在持续提升治疗技术、优化患者服务质量方面所做出的不懈努力与追求。


参考文献:

[1].Nguyen L, Chan SY, Teo A. Metformin from mother to unborn child - Are there unwarranted effects ? [J]. EBioMedicine, 2018, 35 : 394- 404. DOI : 10.1016 / j.ebiom.2018.08.047.

[2].美国妇产科医师学会(ACOG)妊娠期高血压和子痫前期指南2020版.ACOG PRACTICE BULLETIN Clinical Management Guidelines for Obstetrician–Gynecologists NUMBER 222 (Replaces Practice Bulletin No. 202, December 2018).Gestational Hypertension and Preeclampsia.
[3].Haas DM, Hathaway TJ, Ramsey PS. Progestogen for preventing miscarriage in women with recurrent miscarriage of unclear etiology [CD]. Cochrane Database Syst Rev, 2018, 10: CD003511. DOI: 10.1002/14651858.CD003511.pub4.

[4].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产科学组,中华医学会围产医学分会.产后出血预防与处理指南(2023)[J].中华妇产科杂志,2023,58(6):401-409.DOI:10.3760/cma.j.cn112141-20230223-00084.

[5].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产科学组. 早产临床防治指南(2024版)[J]. 中华妇产科杂志, 2024, 59 (4): 257-269. DOI: 1 0. 3760/cma. j. cn112141-20231119-00208.

上下滑动查看


审批编号:CHN2342494(v1.0

有效日期:2027年1月18日



免责声明

本平台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妇产科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妇产科网】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妇产科网】”。


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平台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本平台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责编:孙雯

审核:马野


 往期推荐

2024年终述评 | 许泓教授:探寻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前沿进展与精准医疗之路


主任有约 | 邱丽华教授:下生殖道疾病治疗的新选择——光动力疗法



医生手记 | 探秘子痫前期的“前世今生”,如何早期识别与预防?一文说清楚




妇产科网
中国妇产科门户网站www.obgy.cn官微账号。第一时间传递妇产科领域前沿学术资讯、大咖手术展示、经典病例分析、指南共识解读等精彩内容。妇产科网一个有温度、有速度、有影响力的妇产科学术媒体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