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数字与阿拉伯、罗马数字对照表
中国数字 “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
汉字书写数字最早出现在《岱岳观造像记》文中,在敦煌文书中也有提及。为增加涂改账册的难度,还可以使用大写:“壹、贰、叁、肆、伍、陆、柒、捌、玖、拾、佰(陌)、仟(阡)”……。后来“陌”和“阡”被改写成“佰”和“仟”,并一直使用至今。
苏州码子
在中国数字与阿拉伯、罗马数字对照表中还列入了“苏州码子”一栏。
苏州码子:也叫苏州码、草码、商码。初始于南宋,到明代逐步演化为“暗码“。是流行于中国民间的商业数字码。后来官方也用于公文、当票、银票、契约、帐表、官帖、私钞……。
苏州码的用途十分广泛,文书、档案、家谱、建筑图样、铁路里程标志、碑文……,凡需要表示数字的场合,几乎都会看见它的身影。当然,最多的还是用来做记载账务和商业价码。
(图一)碑文中的苏州码
(图二)票据中的苏州码
(图三)族谱中的苏州码
(图四)京门铁路沿线的标志碑
苏州码是一种特殊的记数字号。它没有沿用一、二、三……及大写壹、贰、叁……的书写方式。
(图五)古老的计算工具——算盘
古代使用算盘作为计算工具,苏州码就是从“算筹“演化出来的,一种进位计数的形意数字符号。
算盘横隔的下档,一个算珠代表1,标记为“〡、”二个算珠代表2,标记为“〢”、三个算珠代表3,标记为“〣”、四个算珠代表4,标记为“〤”、计数到5时就要向上档进位,算盘上档的一个算珠表示“5”,标记为“〥“、”6“在算盘上档拨下一个算珠+下档一个算珠,所以非常形象地在点下加一横,标记为”〦“、依此类推,“7”为点下加二横,标记为“〧”、“8“为点下加三横,标记为“〨”、“9”的标记有点特殊,为“〩”、“10”对应“十”、“零”对应“0”。
(图六)是数字1——10最常见的手书苏州码。
(图六)手书苏州码
数字10、20、30、40苏州码的表示方法,也是源于算盘上算珠的排列方式。
(图七)20、30、40的苏州码
(图八)苏州码标注示例
苏州码因其象形极容易学习掌握,古代的商贩即便目不识丁,也能运笔如飞的书写,所以成为其“商业数字”。
苏州码多用于商铺、茶坊酒肆、裁缝店、五金店铺、屠宰场等商业场合记账、标价……等,其后民间及官府的各种文书中凡涉及到钱币及度量衡的数字,几乎都采用苏州码来书写。
上世纪五十年代,随着个体商业的凋零及大陆推行简化字、破四旧……,苏州码被彻底废除。但是在文史研究时,还常常会遇到古籍中有这种”商业黑话“,让许多人费解。
然而,在香港、台湾地区当前,仍然还能见苏州码的标价方式。因此,我们有必要了解、学习、掌握这种传统的、神奇的数字符号!
(图九)现代香港还在使用的苏州码子
苏州码用于记账时,还有它自身的一些书写特点:
1、数字的书写采用从左至右的横向排列。左起的第一位为最高数位。
2、书写时,当〡、 〢、 〣 相邻,偶数位应变成横书。
如数字:111,应该写为〡一〡,若写为“| | |”就不好辨识了。 同理,数字:2134,要写成 〢一〣〤,数字32,要写成“〣二”
3、各种计量单位,如:货币的元(圆)、角及丈、尺、寸乃至号、次……,都可以在苏州码中混合使用。
钱币标记中“●”及“O”代表“元(圆),如:3980元,写作:“〣仟〩百〨O “
“▲”代表“角”,它的尖头向上,如:5角9分,应该记写为:〥▲〩 (▲要放在右下角)。
(百、仟、●、▲都要放在右下角),也可以用两行来表示:上行写数字、下行行写单位,如(图十)就是1元8角的书写示例。(本例中单位“角”被忽略,不写出来)
(图十)1元8角的书写示例
注意,苏州码子的书写并非是一成不变的。其书写格式,还与各个地区的书写习惯有关。
也可以将单位写于首码的下部,作为此码的最大数量级。如(图十一)中的世序,就是在首位数码下加“十”,来表示该数是十位,〧下加+代表70,:“世”也作为计数的单位也写入苏州码中。
(图十一)族谱中7世序的书写
在我们使用电脑打字时字库中没有手写体的字符,但在微软输入法、搜狗输入法……都可以直接调用苏州码的符号来插入文本中。
(图十二)微软输入法中调用苏州码
(图十三)搜狗输入法中调用苏州码
另外,傅崇矩《成都通览》里记录的“收荒小生意用词”,其数字的发音与成都客家话的数字发音基本一致,是成都地区比较通用的商业数字发音。
(图十四)《成都通览》里的数字言词
附一:古代中药方中剂量数字的书写
(图十五)古代中药处方的剂量量单位的书写
提示:在古代,中药的重量单位主要有斤、两、分、钱等。这些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因朝代不同而有所差异,还存在地区差异、换算差异等。
附二:新旧度量衡换算
旧16两制1斤=新10两制1斤=公制0.5公斤=500g
旧16两制1两=新10两制0.625两=公制0.3125公斤=31.25g
旧16两制1钱=新10两制0.625钱=公制3.125g
提示:新旧度量衡的换算,同样有朝代、行业及地区的差异,实际换算时一定要相当的细心区别对待。
(全文完)文中的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