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雨天石(耗时一个多月收集资料)手工码字的《沉钩明末清初》
重要提示:本文的封面图片为雨天石人工命题:《明末农民起义》,由微信公众号平台AI生成的图片。
一、雨天石(收集资料耗时近一个月)手工码字的《沉钩明末清初》:
大厦将倾风雨飘摇明朝的末年,正值天下大乱。土地兼并愈演愈烈,贪官污吏横行霸道,百姓在饥寒交迫中苦苦挣扎。深重的社会危机,终于引爆了一场场声势浩大的农民起义。在各路起义军中,"闯王"李自成的队伍尤为引人注目,他们以"均田免赋"为口号,很快聚集了百万雄兵
乱世巨澜:闯王攻城帝王殉国崇祯十七年,人们终于等来了这场风暴的最高潮。李自成率领大军,兵临城下,朱由检知道,气数已尽。在安顿好身后事后,这位视尊严如生命的君主选择了自缢。皇帝自裁的消息很快传遍了紫禁城。后宫嫔妃们如同惊弓之鸟,不知该何去何从。在朱由检的授意下,周皇后、懿安皇后等人纷纷上吊殉国。
公元1644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值得被铭记的年头。
在这一年在中华大地上出现了历史上罕见的“五皇临朝”、“四元交汇“、崇祯皇帝煤山自缢、明蜀王和王妃投井……的混乱局面。
公元1644年,中国历史上同时出现“五皇临朝”:清世祖皇帝福临、明崇祯皇帝朱由检、南明皇帝弘光、大顺永昌皇帝李自成、大西大顺皇帝张献忠。
公元1644年,史称“四元交汇”,出现的年号:崇祯十七年,大顺永昌元年,大西大顺元年,大清顺治元年,
明崇祯十七年
正月,初一日,顺治帝福临在盛京(今辽宁沈阳)至堂子行礼后,御殿受贺,时年仅七岁,以郑亲王济尔哈朗和睿亲王多尔衮辅政。
正月,初三日,李自成①在西安建国,国号大顺,建元永昌,改西安为长安,称西京。封功臣,命官职,定军制,平物价,开科取士,檄告远近。
注释①:李自成小名黄娃子,据费密《荒书》记载,李自成在出生时,他的父亲梦见一个黄衣人进入土窑,于是李自成的小名叫做黄娃子(一说黄来儿)。其世居陕西榆林米脂李继迁寨,当时中原灾荒严重,社会阶级矛盾极度尖锐,因为他加入了起义军,并且因其本身的能力超群,也让他在所有人之中表现突出,成为了最耀眼的一个,最后也成为了起义军的领导者。
二月,李自成率领起义军分两路进攻北京。
三月十八日,李自成率领起义军围困京师。三月十九日晨,起义军攻破紫禁城。明崇祯帝朱由检自缢煤山(今景山),明王朝灭亡。
李自成率领起义军进入北京后,李自成、刘宗敏明代的官员,进行“追赃助饷”,然后将“追赃“得到的7000万两银子,制作成“大饼”,运回西安。对明朝的官员进行拷打、甚至凌迟,激起了他们的反抗。
李自成率农民起义军兵临三海关之时,招降镇守三海关的辽东总兵吴三桂未果,双方发生激战。
农民起义军占领北京城之后,随即杀尽吴三桂百余口家人,刘宗敏明还霸占陈圆圆,吴三桂走投无路,一怒之下,引清军长驱入关,农民起义军不敌八旗铁骑。
四月二十六日,起义军退守北京。
四月二十九日,李自成在武英殿仓卒登极称帝,年号:永昌。
四月三十日,即命焚毁紫禁城宫殿和各门城楼,大顺农民军撤出北京。李自成率大顺军南下,经晋入陕,试图仍以陕西为基地东山再起。至此正月,初三日,成立的大顺王朝,仅仅持续了短短的四十二天。
五月大顺军转战至湖北东南各州县。是月八旗军夺下北京城,清世祖章皇帝福临即刻迁都北京。逐渐实现了大清对全中国的统治。
九月大顺军至九宫山,被地主乡团围困,程九伯甥舅,用锄头将李自成打死。
也还是1644年张献忠率领农民军弃长沙,过荆州,逆长江之水进四川,下夔州,七月廿一日,克重庆。八月初九日,破成都,建立大西国,年号:大西。明蜀王和王妃投井。
清顺治二年(1646 年)清肃王豪格,率军由陕南汉中南下,进剿四川。八月,张献忠弃成都,北上抗击清军,十一月抵西充,清军与农民起义军,两军对垒凤凰山,叛将刘进忠点水,张献忠被雅布兰暗箭射中阵亡。张献忠战死后,大西政权瓦解,农民军残部也有所分化,部将孙可望降清,战事稍有减弱。然而这种好景并不不长久……。
顺治二年末,顺治帝任命李国英为四川巡抚,然而当时清军只占领了川东北地区,李国英只好把四川的军政机构均设于川北重镇保宁府(今阆中)。顺治四年(1647)春,清将张德胜攻入成都,后被抗清武装杀死,清军退回川北。顺治六年(1649年)清政府再次攻克成都,张珩任知县,并建成都知县署。顺治七年(1650年)清廷还在成都城内设置了成都学政署。顺治八年(1651年)清军将领高民瞻入驻成都。遭抗清武装袭击,清政府被迫再度撤出成都。顺治九年(1652)平西王吴三桂与固山额真李国翰分兵收复成都。后又被抗清将领刘文秀部所败,只好退守保宁。年底,清军将领李化龙再次攻入成都,但不久又被抗清武装赶出成都。顺治十六年(1659年),清廷四川巡抚高民瞻再次率军攻入成都。清兵控占了整个四川。顺治十七年(1660年)清王朝的四川巡抚机关从保宁迁往成都,四川巡抚佟凤彩始在成都重建官署,开始恢复城市建设。
1661年,顺治帝去世,八岁的康熙即位。康熙二年,清政府才开始恢复重庆的掌控。……康熙十二年(1673年)春,平南王尚可喜上奏康熙帝,请求归老辽东,让其子尚之信继续镇守广东,康熙借机让其父子率领属下兵丁撤离广东。吴三桂、耿精忠便试探康熙帝,请求撤藩。当时清廷中有很多大臣,畏惧吴三桂的武力,不敢主张应允。康熙帝毅然决定,将吴三桂、耿精忠的两个藩一起撤掉。撤藩令一下,吴三桂于十一月,把云南巡抚朱国治杀了,起兵谋反。吴三桂自称天下都招讨兵马大元帅,蓄发,易衣冠,发布檄文,倡言“兴明讨虏”。吴三桂的大军从云南、贵州直入湖南,进而到达岳州,占领湖南全省。吴三桂造反,席卷大半个中国,吴三桂率军进入四川,四川的提督、巡抚及总兵吴之茂也叛乱响应吴三桂。
大学士洪承畴受令到湖广两地督率军队应变,此时,顺治二年投降阿济格的明朝副将张勇请求到军中效力,四川又一次成为吴三桂与清军的主战场。康熙十三年(1674年)吴三桂派人招降张勇,“勇执其使以闻”,张勇抓了他的信使上报朝廷。同时,陕西提督王辅臣也反叛了,王辅臣也开始拉拢张勇,张勇再一次斩杀了使者,康熙皇帝为了嘉奖张勇,封他为靖逆侯。1678年,吴三桂六十七岁,在他与清军抗争八年后,在湖南衡阳匆忙忙忙地登上皇帝宝座,国号大周,可是到这年秋天,吴三桂就病死了。康熙二十年(1681年) 张勇彻底平定了吴之茂的营寨。王辅臣和吴之茂失败以后,吴军彻底受挫,清军借此机会逐渐恢复战斗力,攻下昆明,吴三桂的孙子吴世璠自杀,最终康熙彻底平定了三藩之乱。
明朝末年,户部记载四川上有人口400多万,但是到了康熙二十四年,这时再统计四川人口,竟然发现,偌大的四川竟然仅剩9万多人!
自崇祯十七年(1644年)张献忠率兵再次进入四川起,至康熙二十年(1681年) ,康熙平定三藩之乱。在长达三十七年的时间里,清军在四川全省一直受到反清武装的全力抗争,战火连绵不断。明末清初的战乱、瘟疫及自然灾害,是导致四川人口锐减的真正历史背景。
战乱导致整个四川残破不堪,为了发挥“千里沃野” 的自然条件,恢复和发展四川的经济,清政府实行了鼓励湖广人入川开垦和发展生产的措施——招民入川垦荒、插占土地。这就是中国历史上,持续时间长达一百多年的湖广填四川。
康熙三十三年《招民填川诏》
朕承先帝遗统,称制中国,自愧无能,守成自惕。今幸四海同风,八荒底定,贡赋维周,适朕愿也。独痛西蜀一隅,自献贼蹂躏以来,土地未辟,田野未治,荒芜有年,贡赋维艰。虽征毫末,不能供在位之费,尚起江南、江西,助解应用。朕甚悯焉。今有温、卢二卿,具奏陈言:湖广民有毂击肩摩之风,地有一粟难加之势。今特下诏,仰户部饬行川省、湖广等处文武官员知悉,凡有开垦百姓,任从通往,毋得关隘阻挠。俟开垦六年外候旨起科。凡在彼官员,招抚有功,另行嘉奖。
康熙三十三年岁次甲戍正月初七日诏
插占土地,官府还提供种子、耕牛、免征税赋……在清廷的各种优惠政策鼓动下,湖南、湖北、广东、广西等地,先后有大量的民众,扶老携幼向四川转移,他们有的走水路、有的走旱路,进入四川。成都平原东缘的东山浅丘陵地区便成为客家先民插占土地的一方沃土。
在东山区浩大的客家群体中,……
(人工码字的《沉钩明末清初》文稿在3165字之后的文字被省略!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