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的花牌坊
此照片来源于《法国与四川:百年回眸》(2007)一书,本书是当时法国驻成都总领事馆2006年开馆后发行的纪念册,旨在展示法国与四川(成都)各种经济、文化交流,书中引用了很多档案、照片,其中一张是某牌坊的照片,其中文描述很是简单,只有七个字:“成都西郊节孝坊”。当时未曾注意,直到多年后看到吴绍伯绘制于1879年的《四川省城街道舆图》,偶然发现地图西门外绘制的牌坊类型与照片中的十分类似,均是四柱三间牌楼式,甚至连名字都分毫不差为“节孝坊”,而成都西门外牌坊只有一个:花牌坊(现在花牌坊街的命名即由此而来),意识到这张照片很可能是成都西门花牌坊的老照片。
《四川省城街道舆图》局部
而在更晚一些的《四川省城街道图》(1894)中,西门外也赫然绘制有一个牌坊,标注为节孝坊,与1879年地图完全一致。
《四川省城街道图》局部
《法国与四川:百年回眸》书中另有一段法文注释,翻译如下:“为了纪念那些忠诚奉献已故丈夫的城市丧偶妇女们,在西郊修建了一座大门(牌坊),题名‘节孝坊’。所有照片出自里昂档案馆,年代为1920年至1930年。”从这段文字中我们可以明确两个极其重要的要素:地点和时间。明确拍摄地点为成都西郊,这是最为重要的一点,另拍摄时间为1920年至1930年。
不过成都四座城门外,除开西郊牌坊,东郊亦有,我们可从1879年的《四川省城街道舆图》发现它的踪迹。不过和西郊牌坊相比,东郊牌坊明显制式不同,为四柱三间冲天式牌坊,其位置在一洞桥桥头,为桥头坊,而照片中显然没有看到桥或者河的踪迹。
《四川省城街道舆图》局部
《四川省城街道图》(1894)中也绘制了东郊牌坊,或许为了对称,绘制和西郊牌坊规制相同,但最重要一点却没有改变:位置仍然在一洞桥头,两张地图在这一点上一致无误,即可排除此牌坊为东郊牌坊的可能。
《四川省城街道图》局部
另从照片本身的景观也可找到蛛丝马迹。其一是图中道路情况。成都最早的公路为成灌马路(成都到灌县)。1913年,川督胡景伊发起修建成灌马路,于1925年才最终完工,历经十二年。1924年《道路月刊》刊载《成灌马路过去及现在》一文对于成灌马路宽度有详细记述:“工程计划路宽三丈(注:约为十米),两旁各五尺为人行道,两丈为车道。”而花牌坊正矗立在成灌马路上,照片拍摄年代为1920至1930年代,其道路平整、宽度符合,正是修建成形的成灌马路。该文最后还提及:“已与上海中央汽车公司订购车辆云。”更进一步推测修由于建成灌马路缘故,将牌坊拆除以方便汽车通行,拆除具体时间应该在1925年成都马路通车之前。
其二照片中路人的影子也提供了佐证。可以确定相机镜头是城内往城外拍摄(如果是城外往城内拍摄,势必会将城墙拍摄进入,而图中并没有),人物影子长度、倾斜角度、方位表明太阳的位置在东方,时间大概为上午十点左右,刺眼的阳光让其中一名路人拿起扇子遮阳。
综上所述,在未有更新史料出现之前,可以将这张照片中的牌坊判定为成都西门外的花牌坊。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