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中央拒绝了他们的无理要求,但为了顾全大局和增进两大主力红军的团结,中央军委于7月18日仍任命张国焘为红军总政委。这样,张国焘才开始调动部队北进。但是,由于张国焘的阻挠,红军进展迟缓,使《松潘战役计划》未能实现。在这种情况下,中央军委于7月20日又制定了《松潘战役第二步计划》。
为了增强一、四方面军的团结和信任,进一步统一两大主力红军的行动,中央政治局于7月21日至22日在芦花(今黑水县城)举行会议。参加会议的有:周恩来、朱德、张闻天、毛泽东、王稼祥、博古、凯丰、邓发、李富春、徐向前、刘伯承、张国焘、陈昌浩等。会议的中心议题是总结四方面军从鄂豫皖根据地到川陕根据地这段历史的经验教训。芦花会议决定两军混编,分左右两路过草地北上。
毛泽东发现陕北红军的国民党《大公报》剪报
22日上午,毛泽东在哈达铺下街村的关帝庙内召开了中央红军团以上干部会议,做出了将红军长征的落脚点选定在陕北的重大决策。
也就是在哈达铺修整时,有一天,毛主席突然发现中央红军灰色军装队伍里有一个穿黑色军装的人格外醒目。(黑色军装是红四方面军的军服)
毛主席走向这位穿红四方面军军装的军人问:“你叫什么名字?你为什么不回(四方面军)去?”
“红一方面军也是党的领导,也是革命。”这是一个非常坚定的回答。旁边有人告诉毛主席,他是红四方面军三十团团政委窦尚初。
草地分兵,张国焘与中央红军背道而驰,而当时在红大学习的红四方面军第三十团政委窦尚初,却毅然选择了跟随中央红军北上。
此时,毛泽东觉得,张国焘在红四方面军中也并不是一统天下嘛!红四方面军中的绝大多数干部是会觉悟的,只不过他们觉悟得不如你这个团政委早,毛主席赶紧握住窦尚初的手说:“窦尚初,好同志嘛!”
窦尚初,安徽省大别山六安县南岳庙镇人,1913年1月出生在一个穷苦雇农的家里。他的父亲叫窦亿焕,是地主、富农的长工。窦亿焕凭自己的劳力换取的微薄收入来养活全家老幼。
1929年初反剥削、反压迫、反对军阀、反封建社会的革命浪潮逐渐涌到了窦尚初的家乡。同年的10月窦尚初和同村的五个年轻人一起商量后,就带了一些换洗衣服,跑到南岳庙镇区苏维埃政府拿到了介绍信,连夜赶到大别山霍邱县叶家集,参加了红军。
由于窦尚初作战勇敢、机智,能吃苦,1929年底就被提升为班长,经副排长杜全昌、班长吴德山两人介绍在湖北的个家集,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升任所在连的青年干事。
1931年,由三营七连一排调到团卫生队当了政治指导员。
1933年春,组织上又将窦尚初从团卫生队调到本团二营六连任政治指导。就在这年秋天,又被调到一营任营政委。
1933年冬季由师长徐世奎及军长带领队伍到达宣仟县,攻打凤城,这一仗红军伤亡很大,在掩护大部队撤退时,一颗子弹从窦尚初的太阳穴旁打进脑袋,头部肿的非常厉害,生命垂危之时,被送往通江县王坪红军总医院医治,由于子弹打进去很深,经过好几次手术才成功将子弹头取出来。
1934年秋,21岁的窦尚初被晋升本师30团政委,30团的团长是张吉厚。同年,蒋介石开始了对我红军的疯狂围剿,为了粉碎敌人的第五次围剿,窦尚初所在的第30团被分为两部分,他与团长各带一部分部队,单独配合其他红军部队行动和作战。当时窦尚初所带领的部队直接受红四军军长王洪坤的指挥。有时,也配属别的兄弟部队作战。当部队打过嘉陵江到达四川保宁府后,窦尚初所带的部队又归陈锡联指挥。
陈锡联
注释:陈锡联湖北黄安(今红安)高桥陡山彭家村人。1915年1月4日出生,1929年在家乡参加(黄)陂(黄)安南游击队,同年秋编入中国工农红军第11军。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转入中国共产党。1931年在红四方面军任连政治指导员,参加了鄂豫皖苏区历次反“围剿”。1933年起任红30军第88师263团营政治委员、团政治委员,红4军第10师副师长、第11师政治委员,参加了开辟川陕苏区和反“三路围攻”、反“六路围攻”作战。在历次作战中屡建战功,曾被李先念称赞为“打仗数第一”。
1935年秋季,因蒋介石疯狂地围剿,川陕甘苏区大部分已失掉了,红军撤退到川西最偏僻的藏、羌族少数民族区域——松潘、茂汶、百川一带。这个时候,红四方面军部队庞大,松茂地区狭小,而非常贫瘠,再加上又无后援,红军部队的物质供应困难重重。在这个时候,由毛主席领导的中央红军,红一方面军与红四方面军在黑水胜利会师。部队稍作休整后,就向若尔盖草地进军。这个时候,蒋介石的嫡系胡宗南匪军已渐渐逼近红军,在这种的严峻情形下,中国共产党人为了保存好这支革命的队伍,决定继续北上。
当时,红一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合办了红军大学(简称:红大),校长刘伯承,政委何威,参谋长李特,军政教员是董必武,徐特立,宋世能,周士弟等。
学员主要是红四方面军的干部,窦尚初也被抽调去参加了红大学习。部队过草地时一边行军,一边学习,为了不影响行军,还把要学习的东西都写在纸上贴在背包上学,条件十分艰苦。
1935年哈达铺整修,窦尚初见到了毛主席,坚定地跟随毛主席,随红一方面军历经千难万险终于到达了陕北。
1936年3月初,由于战事紧张,红军大学高级干部班的学习就提前毕业了。在毕业典礼大会上,学校领导亲手发给我们上面有毛主席的亲笔题字的毕业证书。(新中国成立后,1955年初次授衔时,红大学员最低军衔是中将,其中比较有名的有罗荣桓、罗瑞卿、谭政、彭雪枫、杨成武、刘亚楼、张爱萍、苏振华等人。)
1936年3月,窦尚初红大毕业时,原拟定让他担任师总支书记或者团政治部主任,在红大校领导征求他本人的意见时,窦尚初觉得自己文化程度不高,想从事军事指挥工作,带兵打仗更适合。
事后于三月中旬被分配到前方的红二十五军。红二十五军,是徐海东军长领导的部队。窦尚初当时只有24岁,但已经当了三年的团级干部,参加和指挥过很多次重要的战斗。由于红军经过二万五千里艰苦卓绝的长征,减员十分严重,进行了缩编。首长们对窦尚初很欣赏,就任命窦尚初为少共国际营的营长。这个营是陕北红军领袖刘志丹最爱的营,全都是青少年,是刘志丹培养干部的部队,直属红军军部领导。
1936年秋,窦尚初奉命调到七十二师117团任团长。该团是红二十五军的主力团,作风好、战斗力强、作战勇猛顽强。
张学良、杨虎城二将军达成一致对外抗日共识,1936年12月12日乘蒋介石来西安召开高级指挥会议之际,逼蒋抗日。
张学良、杨虎城陪同蒋介石视察西安城
西安事变后,何应欣立即率领国民党部队对西安实行包围,准备攻打西安。红军为了支援张、杨抵抗何应欣的部队,红二十五军随即开往陕南龙须寨最前线,调换西北军驻防,红二十五军与国民党部队正面对抗,直到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红军返才回甘肃、陕西交界广阳府云阳镇。
在行军途中又有一批干部奉调到延安参加学习。部队干部又进行了调整,窦尚初被调到本师219团任团长,驻甘肃西峰镇附近的石社镇休整。
1937年七七卢沟事变过后,阴历的八月十五日,窦尚初部奉命集中于云阳镇,部队改编为中国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
1937年秋窦尚初奉调去抗大(三期)学习。同去的有团政委、师长、参谋长、政治主任等。由于抗大学校扩大,学员增多,住房困难,也没有经费,连吃饭都非常困难,学员们打窑洞、修飞机场、挖防空洞……等,真正学习时间并不长,说是六个月,实际上连学习带劳动的时间加起来才四个月,窦尚初就被抽调出来当二大队四中队副队长。
1938年春,大批男女学生从边区外面涌到延安,这些青年学生被安排在抗大学习,组织上下达了调窦尚初任抗大四队队长的命令。窦尚初一心想上前线抗日打鬼子,在延安学习了几个月都没有打仗,心里还真有点憋得慌,窦尚初向组织提出了要上前线的请求。当时,很多同志都有上前线的请求,有的甚至于闹起了情绪,毛主席知道这种情况后,曾在一次抗大干部大会上强调指出:要做好"死在抗大,埋在花果山"的准备。窦尚初只好服从安排。
当抗大四期培训结束,领导批准窦尚初带上四中队(东北干部队)到晋察冀边区报到参加抗日。
10月10日,窦尚初率领东干队抵达山西省兴县八路军120师驻地。在120师驻地东干队还与120师战斗篮球队进行了比赛,东干队稍事休整后,贺龙师长派120师6团护送东干队穿过敌人封锁线——同蒲路。在敌情严重的情况下,东干队强行军30多小时,连续行军230华里,到达河北省平山县晋察冀军区司令部。
到达晋察冀军区后,窦尚初把东干队的情况向晋察冀军区做了交代,还带去毛主席亲笔信,叮嘱聂荣臻酌定东干队何时挺进东北的问题。聂荣臻认为,目前东北还严密地控制在敌人手中,东干队尚无插足的可能。因此,电请中央将东干队留在冀中军区分配工作。
东干队:即东北干部队,是1937年,周恩来、邓颖超在武汉亲自安排张学良的弟弟张学思组建的东北抗日干部队。1938年春从武昌出发,转展多地,最后由陕西虢镇进入延安,安排在抗大四期学习。1938年10月毕业,东干队告别陕北,到达晋察冀军区。
周恩来与张学思
窦尚初带领东干队到达晋察冀军区后,就留在晋察冀军区三分区十团,任团长。
1938年——1939年,窦尚初带领十团在晋察冀敌后与日本人浴血奋战。
1940年窦尚初奉调到分区党校学习,彭真同志任党校的校长。
1941——1945年窦尚初团坚持在太岳地区,同浦铁路及汾河平川的抗日斗争。在这期间,多次通过日本鬼子封锁线,和天险障碍回延安参加高级干部指挥员学习。学成后又返回太岳,与日本人从豫西打到伏牛山区域的登封、汝州等县,坚持伏牛山地区的最艰苦的对日作战斗争,支队副主任李维山任书记,支队军事由窦尚初统一指挥。后又成立太岳地区总指挥部,窦尚初任指挥长,支队参谋长胡鹏飞任参谋长。直到1945年的8月15日本鬼子投降。
日本鬼子投降后,国民党部队趁日本鬼子投降交接之际,迅速从山区出动下来强行收复失地。当时,我军虽有发展,但敌势浩大,形势对我军十分不利。窦尚初服从命令率我部奉命撤出豫西东进桐柏山区和新四军五师会师。部队汇合后窦尚初被调往桐柏分区任副司令员兼参谋长。
1946年初,国民党对我根据地开始进行大规模的进攻,情况一天比一天更加紧张起来。我中原部队当时打出去,要突破敌人的包围圈子。部队在湖北省宣化店开始突围,除留下皮定均旅在原地区吸引敌人外,其他主力部队与地方大部分人员一致行动,打过平汉铁路的封锁线。当时兵分为两路,五师及359旅向陕西南部方向挺进,一纵队和江汉地区的部队及地方人员向鄂西方向挺进。冲过天险汉江进入鄂西北三角地带武当山区。由于敌人的疯狂的在后追击,
由于敌人的疯狂的在后追击,我们部队化整为零。分成数股,四处突围。所留下坚持斗争的是小股部队及地方人员。此时窦尚初担任南漳、远安、保康三县指挥长,组织三县地方武装及地方人员收容流散的伤员坚持地方游击战。部队大多是夜间行动,部队无弹药补充,困难重重。自主力部队撤走后,敌人的围剿重点是对付我们,因此,负担很重,伤员没有地方安置,弹药无法补充,粮食更为困难,寒冬腊月没有棉衣,国民党想在我们最困难的时候彻底消灭我们,但我们还是克服千难万险的困难终于还是坚持下来了。
1947年6月,因华北战事紧张,敌主力撤走,我军就白天也开始活动起来。这时,张才千领导的部队由湖南返回来收集武当山区的部队及留、散人员。和他们部队会合后,立即组织部队渡过汉水,经过河南到达豫、皖、苏边区,与刘邓大军南下挺进大别山的李先念师长所率的部队会合,部队到达冀鲁豫休整。由于窦尚初在武当山地区坚持抗战时期,身体被拖垮了,身体健康状况也很差。李先念师长见状,立即给冀鲁豫军区写信让窦尚初在冀鲁豫军区休息一个时期,再行南下。10月窦尚初到达晋冀鲁豫军区一边学习,一边休息。
1948年1月,上级考虑到窦尚初的身体情况,就让窦尚初到晋城五师留守处报到。原五师的政委郑维三同志也在这里休息。并领导一部分干部进行“三查学习”。七月份学习结束后九月间,窦尚初到河南省洛阳二野分配任务。临时任务组织补充旅并任命为旅长,去山东带解放战士。在济南接到解放战士一万多人,经过了整训教育,淮海战役刚结束整训队就到达商丘,这样二野就得到一部分兵源的补充。
1949年2月,司令部调窦尚初到三兵团工作。到达三兵团后,被任命为12军34师副师长,与尤太忠师长携手率部准备百万部队渡江作战。这个时候,这个师主要任务是演习、教育、动员,做好强行渡过长江的准备工作。
1949年4月21日下午四时,百万雄师东起江阴,西至九江这几百公里长江北岸的解放军大军开始了全线总攻击。渡过国民党叫嚣的固若金汤长江天险狠追猛打歼灭敌军,窦尚初率部从安徽直捣国民党老巢南京,后来又一直打到浙江与福建交界处,部队才得以短期休整,所在师返回芜湖。在参加完南京三兵团高级干部渡江作战总结表彰会议后,同年7月窦尚初回到阔别20年的安徽老家,看望80多岁的老父亲——窦亿焕。窦尚初16岁参加红军走后,他老人家历尽磨难,一只眼睛完全失明。在安顿好父亲后,窦尚初在家仅住了7天就又回到了部队。
1949年7月部队逆江而上经武汉开始向西南进军,准备解放大西南。窦尚初在返回部队的途中,在蚌埠车站军的指挥部得到消息,十二军为先遣师,驻扎宜都,做进军西南的准备工作及政治动员。当时,窦尚初又被调沙市,受命组织补充训练师,并被任命为师长。因为,十二军打到西南目的地后,要组成一个军分区的架子。当时整训工作困难很大,主要是思想混乱,人员复杂。窦尚初经过近一个月的艰苦的说服教育和动员,情况有了些好转,最终完成了上级组织交给的任务。
1949年重庆解放后成立西南军区,窦尚初被任命为军区步校校长,12月27日壁山军分区成立,被国防部任命为第一任壁山军分区司令员。
新中国刚刚成立,国民党残留武装,土匪武装和袍哥组织势力十分猖狂,公开打劫县城。抢公粮杀我政府工作人员。川东南地区大山清剿国民党残余小股匪军和当地封建势力与土匪相勾结在一起的反动会道门的工作十分繁重。同年4月14日分区部队及机关受命和35师合编,他们由永川移驻壁山。窦尚初于4月15日被上级派到荣昌组织由壁山、内江、泸县三个分区的联合剿匪指挥部,被任命为川东南剿匪总指挥。(“剿匪指挥部”,李德生任司令员,窦尚初和唐明春任副司令员。)
1952年春天的“三反五反”运动中,走过雪山草地,的红大首期学员,打过无数次大仗、恶仗,从死人堆里爬出来的四川省璧山军分区司令员——窦尚初,被带上了明晃晃的手铐,昔日呼风唤雨的“司令官”,突然变成了“阶下囚”。具体“罪证”就是他在抗大学习中,曾经与抗大二分校校长孙毅顶过嘴,导致这位“大胡子将军”受到聂荣臻的批评……。
“你们这帮混蛋,为什么要关我?”,“我不能被冤死……。” 窦尚初自言自语。谁能救自己呢?窦尚初无计可施,只好斗胆向在哈达铺修整时只有一面之缘的伟人求救。
……据说,毛主席的警卫员接到写在皱巴巴的烟盒纸上的求救信,立即把求救信呈送给主席。主席看着求救信,看了又看,嘴里不停地念叨:窦尚初,好同志嘛! 好同志嘛!
随后中共川东区委书记、川东军区政治委员谢富治接到了最高指令: “窦尚初不是反革命,你必须三天之内放人!”谢富治在接到指令当天,就亲自接窦尚初出狱。“窦司令,我来看你啦!”
……1955年窦尚初被国防部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上校军衔。并授予二级八一功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功勋章、二级解放功勋章。
之后又调任为永川军分区司令员。川东军区成立后被任命为副参谋长,到川东军区撤销。
1956年7月,调任内江军分区司令员。
1966年因多次作战身负重伤后的健康原因离职休养。
198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授予窦尚初二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1996年12月窦尚初在内江因病逝世,享年84岁。
本文参考资料:
1、窦尚初自传。
2、《“反革命”向一面之交的毛主席求救,烟盒纸求救信命运怎样|红四方面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