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来补充老成都街巷中的“里”

文摘   2024-12-17 09:42   四川  
“里”是我国地名或街巷的一种称谓,全国各地均有出现。
最有名气的莫过于广东三元里,它是广州城北附近的一个小村庄,1841年5月,英军在广州城北附近的一个小村庄,由于有英国士兵到三元里抢劫财物、强暴妇女……,激起了当地民众愤怒,一万多民众组织结集起来,手持大刀、长矛等传统兵器向英军发起围攻……这是中国近代史上,民众第一次大规模自发保卫家园抵抗外来侵略的战斗。
上海的小巷巷,就是以“里、弄”命名居多,源于19世纪中期,是街坊内部的巷道。自1870年代逐渐成型,至1940年代,里弄就伴随了整个上海城市的发展,是上海近代遗留下来的规模最为庞大的街巷。
成都历史上最早使用“里”莫过于“赤里”。古蜀五世开明帝“自梦郭移……徙治成都”,由樊乡迁徙赤里。由此可见赤里是古蜀人建立的街市。

根据古人阴阳五行学说:东方属木,颜色为、南方属火,颜色为、西方属金,颜色为、北方属水,颜色为。《说文解字》对“”的解释是:“南方色也,从大火”。““在五行中为”“,赤里街乃今“南大街”之古称。

古蜀先人始用”“表示街市,然而,光绪二十九年天彭县人氏吕兰编制的《四川省城街道图》却不见有以“”为标注的街巷!

《四川省城街道图》

四川简阳人傅崇矩编撰的《成都通览》一书载:“成都省城内外街道,据警察之调查,凡五百一十六条。” 傅氏在“城内之巷”一节中记载了城内的巷子(含同名)共111条,也无””之称呼的街巷!

《成都通览》中的部分巷子

可以看出,清末的成都,不以“”为街巷之称!

入民国,初年改街道名,但凡用到“”的巷子,都尾缀一个“”,如:仁里巷(东丁字街)、里仁巷(过街楼街)。

到了上世纪二十年代,1925年商人王崇德在中东大街南侧购买土地建三合院、四合院,形成北起中东大街,南接红石柱横街的街巷,其南北入口处均筑有骑楼,取名崇德里

崇德里的老墙
1928年——1949年的成都老地图上以“”标注的巷子就逐渐多起来了。
为便于读者查看,下面使用符号来代表老地图的年份:√:1928年、▲:1936年、●:1945年、◆:1949年。

安富里:上东大街;(√)

东安里:城守东大街;(√)

仁风里:连接文殊院街与铁箍井街;(√)

建业里:连接梵音寺与鼓楼洞街;(√▲●)

人寿里:成平街;(▲

南昌里:纯化街延庆寺东侧;(▲

华德里、同春里:均在西御街;(●

上桑里:连接倒桑树街与空军机械学校;(●)

东川里:连接东顺成街与玉成街;(●)

鸿春里:连接东顺成街与东顺街;(●)

人寿里:连接成平街与兴禅寺街;(●)

燕桂里:燕鲁公所;(●)

益德里:华兴东街;(●)

元长里:红照壁街女师附小对面;(●

同德里:红照壁青莲巷;(●

富德里:小关庙街;(●

平安里:贵州馆街;

崇德里:连接中东大街与红石柱横街;(

六合里:小天竹街济川中学对面;(

东南里:下莲池拱背桥;

锦里:武侯祠东侧;

南康里:下南大街;(民间使用,地图上从未标注)
老成都还有哪些喊“里”的巷巷喃,欢迎你赶快来补充!
(全文完、图片来自网络)

成都人摆龙门阵
成都人文、家庭川菜烹饪、大众百科知识